
经过 中山 陵前的陵前广场,来到 中山 陵的第一座建筑~~~ 雄伟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全部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牌坊的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在牌坊中门的横楣上,镌刻孙 中山 先生的手书“博爱”二字,因此,这座牌坊也被称为 “博爱坊” 。![]() 石牌坊横楣上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苍劲有力,反映了孙 中山 先生一生 仁爱 的精神。孙 中山 先生平时最喜欢将这两个字写以赠人。 南京 也因此而被誉为 “博爱之都” 。 ![]() 经过 “博爱坊”,就是一道长长的钢筋水泥路面的墓道。道路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长长的花坛,雪松和桧柏对称地种植在每一对花坛里,紧紧地护卫在道路两侧,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气势雄壮。谒陵者走在松柏侍立的墓道上,不由得产生一种对孙 中山 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 |
陵门前竖立的两块铜牌 “ 南京 市人民政府关于 中山 陵寝免费开放的通告和陵门的介绍” 。![]() 中山 陵的陵门全部用 福建 花岗岩建成,建筑结构采用 中国 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但全部用花岗石雕刻建成,其斗拱、梁、枋等处的图案花纹,均雕刻得十分精致。屋顶为单檐歇山顶,上面复盖蓝色琉璃瓦,三拱分别装有对开的镂花铜门,陵门中门横额上,镌刻着孙 中山 先生的手迹 “天下为公” 四个鎏金大字。 ![]() 经过陵门继续前行,到达第三座建筑~~~ “碑亭” ,碑亭也是全部以花岗石建造,为仿 中国 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重檐歇山顶,上面覆盖蓝色琉璃瓦。 ![]() |
祭堂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 中山 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由于祭堂内为瞻仰孙 中山 先生的地方,不允许拍摄,因此没有摄影。现把祭堂内的情况根据 ”百度百科~~~ 中山 陵“ 摘录如下: 祭堂中央供奉孙 中山 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 法国 巴黎 用 意大利 白色 大理石雕像,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 中山 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孙 中山 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那凝视着前方的深邃目光,那凝重的身躯,给肃立于此的人们以难忘的启迪。 祭堂东西护壁 大理 石刻着孙 中山 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 大理 石砌成。上有孙 中山 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 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 中山 汉 白玉 卧像,下面安葬着孙 中山 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 祭堂前面东西两侧,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是用 福建 花岗石雕琢而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