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孙威 于 2020-2-14 15:36 编辑 市政廳廣場是古城的交匯處,也是遊客的聚集點。精品店、手工藝品、餐廳、咖啡館等,裝飾高雅、燈光璀燦。嚴寒中,人們享受著悠悠自在的生活,溫馨滿溢! ![]() 11歐元一份,大眾化價錢。有芝華士腸、牛扒、配有薯仔、甘筍仔,足夠兩人份量。 皮帽、皮手套和其他皮制品是當地人嚴冬必不可少的用品。雖是攤檔,絕無假貨,這是可貴之處! ![]() ![]() ![]() ![]() ![]() 第二天早晨,領隊和導遊帶領我們走訪這個被譽為「歐洲最迷人的千年古城」。 古城面積不大,分為上、下城區。上區是富人聚居的地方,下區為經商人士居住居多。 位於上城區的赫爾塔。建於1360年,16世紀重建,高45米。 沿著赫爾塔城墻緩步而下,眼前這一座是莊嚴雄偉的亞歷山大湼夫斯基大教堂。 |
![]() ![]() ![]() ![]() ![]() 湼夫斯基是俄羅斯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公元1236年成為諾夫哥羅德大公,1242年,他在愛沙尼亞邊境的Peipsi 湖戰勝了十字軍,使十字軍向東邁進受到挫敗。 1894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建造這座教堂,紀念這位俄羅斯民族英雄。 ![]() 「洋蔥頭」圓頂,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它是塔林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對比天主教的十字架,東正教十字架多出上、下兩條橫杠。據解釋,上面的小橫杠是代表耶蘇的罪,而下面那條斜杠,據東正教義之說,則是代表與耶蘇同時受難的兩個賊人,各有不同的際遇,信耶蘇的那個上了天堂,而不信的則下了地獄。但天主教否認此說法。 愛沙尼亞人却對這座教堂沒有好感,因為它標誌著沙俄對該國的一段苦難歷史。 1924年,第一次獲得獨立的愛沙尼亞,曾想將之拆卸,幸好沒有付諸行動。1991年,第二次獨立後,逐將修復。 而座落於教堂對面的這座粉紅色巴洛克建築物,來頭也不小。它始建於1227年,幾個世紀都被統治者作為權力和行政中心,目前仍是愛沙尼亞的行政中心——國會大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