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唐朝李淳风, 五百年后被水冲。 今朝幸遇余子俊, 烦君迁我过河东。 隔世相逢无他报, 赠君廿四紫金钟。 ![]() 在眉山广泛的流传一个近乎玄幻的传说,唐朝第一风水大师李淳风生于眉山岷江河畔,不但前知三百载,后知五百年,更与袁天罡推算出了5千年的历史走向。李淳风死后葬于眉山岷江西岸的山脚下,后遭洪水冲刷,露出墓穴。一天,明朝兵部尚书、眉山青神县人余子俊回家省亲路过墓前,突然一声巨响,山岩崩塌,露出一块石碑,碑上面就刻着上面这首诗。余子俊当即叫人帮他迁墓,并从墓中挖出一个陶罐,里面装着23口紫金钟。余子俊正纳闷,忽然看见墓碑墩石脱落,露出两行小字:"如若金钟少一口,必在家人袖筒中。" 余子俊马上叫来随从逐一查问,果然是一名家人私藏了一口金钟。余子俊将李淳风抬过岷江,走到大旺山时,突然绳索断裂,墓碑沉重,再也无法搬动,余子俊沉思,此处必是李淳风自选墓穴。于是就地及葬,并将24口紫金钟一并埋入墓中。 当然,后来经考证,以上纯属民间传言。李淳风即未生于眉山,也未葬于眉山。 不过,在眉山永寿白塔山上,还真有一座所谓的李淳风墓,虽然里边并没有葬着李淳风。 ![]() 从李淳风墓往前,一棵高大挺拔的双杈香樟树,在丛林中格外引人,这树有个充满浪漫爱情色彩的名字——恩爱树。传说,白塔山下,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莫,一户姓金。莫家是大户,员外莫仁生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儿,芳名莫英,她活泼开朗,喜欢唱歌。金家很穷,有个儿子叫金牛娃,长的眉清目秀,最善吹笛。这莫英和牛娃天天在这棵双杈香樟树下,一个吹笛,一个唱歌,笛声清脆婉转,歌声甜美悠扬,渐渐地,唱和出一曲清纯的爱情之歌。奈何门不当户不对,纯洁的爱情化做一场凄美的鸳鸯蝴蝶梦。金牛娃被追求莫英的恶少打死,可怜的莫姑娘痛心疾首,终日以泪洗面,泪水化作一潭清泉,这就是山上终年不盈不竭的“圣泉”,而这株参天大树正是他们恩爱的见证。 ![]() ![]() 其实话说回来,这株双杈香樟树目测树龄不过几十年,却能讲出这么玄乎动人的故事,也不得不佩服当地人。 ![]() 白塔山原叫大旺山,后因山上的白塔而改名白塔山,矗立在山顶的大旺寺白塔始建于唐,毁于明。清咸丰初年,州牧犹自东,根据原址规模,集绅士,筹资金,备材料,刚建成三级,因去职而停止。12年后的清同治四年(1865年),州人刘崇德等乃募集资金续修,成13级白塔。 ![]() 塔外观呈白色,又处于山巅,每当风和日丽,百里之外,即可见其雄姿,故又为导航标之一。听守塔的大姐讲,塔内原埋有一铁牛,曾经被盗,后被追回,然后仍埋在塔下,但已缺了一角。塔的底部一面,有雷击状,砖有剥蚀现象。 ![]() 白塔有木梯楼板,沿木梯爬上至塔的顶层,因年久失修而毁坏。1987年,白塔山承包人征得文物管理部门同意,出资将塔内木梯、楼板重新修补好,游客重新可以扶着木梯直上顶层。进塔攀登收费10元。 ![]() 但每层楼空间狭小,木梯陡直,仅能容一人上下。 登上塔顶,只能趴在窗口向外观看,大旺寺就在脚下。 ![]() ![]() 再举目远眺,眉山平原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是川西平原上少有的标志性古建筑之一。 ![]() ![]() ![]() ![]() 在白塔山后不远处有石厂开采而成的悬崖,作为我们户外运动爱好者可在那里玩高空崖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