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我们的新长征之路第二十站重装穿越白云嶂(2018年3月份) 东莞觉宝原创 昨天我们上午十一点多到达银屏山景区,入口处排着长长的车龙,到了“检查站”就不让往里走了说山上面已经满了无法进入,雪糕筒隔开的路直接把我们引入右面果园处一块大空地上的临时停车场,此地距离第一停车场三公里,我们负重徒步上山。 到了第一停车场吃点花生水果喝水上厕所,开始往第二停车场也就是山门进发,第一停车场距离山门的距离是4400米,折合2.2公里四里半路,从来没见过银屏山上那么多人,扶老携幼人山人海,大多数都是一家人装作很幸福滴样子欢天喜地去登山,昨天小朋友特别多还有狗狗,有一只八哥犬可能是吃的太胖了累的呼哧呼哧大声喘着气。 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宝宝被妈妈“绑”在肚子上,她的这种带宝宝的方式我们是第一次看见,宝宝也是脸对着前方手和脚可以自由活动,这种像袋鼠一样的带宝宝的方式大人小孩都轻松,宝宝和大人一样可以看风景,这个小宝宝看到我后兴奋的对着我大喊大叫一边挥舞着手脚。没办法,我的胡子太漂亮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滴,据说三岁以下的小孩子可以看到大人看不见的东西,一岁不到的小孩子看见我异常激动、开心,手舞足蹈,什么情况?肿么回事?有什么说法? ![]() |
为了不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我们决定进入左边的莲花古道,我们要把方便留给人民群众,我心里面无时无刻不装着群众,这条莲花坐莲观音古道全长约五公里,来过银屏山好多次从来没有体验过观音古道,观音古道没有人,真正进入到了大自然,走不多远右边就是一个大峡谷,阵阵山风吹过,悦耳的鸟鸣在山谷回荡,我们特别喜欢大山里面的凉风,那种纯天然的山风让人说不上来的舒畅,在钢筋水泥所构筑的城市无法体会大自然中山风的珍贵。 在莲花坐莲观音古道真正体会到了银屏山的魅力,到了第二停车场也就是山门开始拾级而上,这才算是真正的登山开始。 这一段路无法回避,不知道昨天银屏山上为什么突然这么多人,过年时我们来过也没有像昨天一样乌央乌央一大片。 ![]() ![]() |
又到了上次我一躺下就睡着的白云嶂次主峰,已经是快下午五点钟了,喻师兄明天还要继续上班计算了时间不够,他只能够先回去,食物只剩下一个花卷和十几粒花生,就此别过,望着喻师兄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中,人的这一生有许多人会陪你走一程,也有一些人会与你擦肩而过,但是,我们的理想不灭,我们的目标从来不会动摇,继续赶路。 越是接近白云嶂山路愈发崎岖与艰险,最后一批登山者开始从白云嶂撤离,有三个小青年给了我一个面包十几个桔子,这是非常珍贵的食物,我们到处都碰到贵人,感恩天地万物正法护持。 时不时看见一束束粉色的花儿迎风绽放,这种叫不上名字的粉红色花儿我叫他们野生桃花,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上这些野生桃花是那样美艳绝伦,让我们看到了勃勃生机,有一个下山的女孩子采了一大把野生桃花带下山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娑婆世界中最美的风景。 ![]() ![]() ![]() ![]() ![]() ![]() |
天渐渐黑去,我钻进帐篷脱掉外衣只穿秋衣秋裤开始打坐,这种徒步后的打坐非常有意义等于是把此次的辛苦成功收于囊中,在山顶上吸收天地精华,头顶百汇下聚会阴,意守中丹田,千万不要意守下丹田,仅仅告诉你的这一项最起码价值十万块,十几岁的时候我也是意守下丹田,后来经过实践我发现除了练气功以外无论是哪个门派的修炼都不必守下丹田,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必须守中丹田,也就是两乳之间的膻中穴,佛法修行中有一个内观禅的法门是让你守呼吸,在实践中守呼吸的人不由自主意念就会集中在中丹田,我们一句俗语:你用心想想,我心里想你,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我们是用心“思考”问题,而不是用脑思考问题,所以佛陀教育一再强调起心动念快如闪电,起心动念天地皆知。 什么叫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比如说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基础上独创一门截拳道,事实上咏春拳讲究的是贴身短打,攻击关节、穴位等薄弱环节是古时候女人的防身术,故此,咏春自古就被称为“娘们拳”,这一话题不展开讨论,这里是铺垫的需要,十几岁的时候师父让我意守下丹田,即使在大冬天把丹田之气灌入双脚两个涌泉穴都会有滚滚热流,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二十岁左右。 后来,在打坐禅修的过程中发现守中丹田才对,特别是学习了正法以后,有些教瑜伽或者健身的禅修老师说让你打坐冥想:你在沙滩上风和日丽······这都是胡扯,你一打坐千千万万妄念都起来了还需要你去冥想?这时候你必须像守在老鼠洞门口的猫咪出来一个灭一个,把妄念全部消灭直到无任何意念,无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打坐完成后搓手“梳头洗面咽津”,大拇指扣在耳后风池穴脸枕手掌入睡,人像弯弓一样蜷起双腿侧睡,这种“吉祥卧”状态可以锁住元阳众神护卫,夜不遗漏。 ![]() ![]() ![]() |
夜里有点冷,还好只是有点冷不至于冻得睡不着,第二天早上看到帐篷外面的一层防雨布全部湿透了,不知道夜里有没有下雨,半夜醒来发现外面明晃晃拉开帐篷一看皓月当空繁星点点,莫名其妙想起一句诗: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奇怪,此时此刻我也没有怀念谁啊,本来这句诗是作者怀念一个人而写的,可能是我脑子里装的古诗词太多了,从十几岁开始我就把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背下来。 我当然是与古圣先贤链接了,要不然孤家寡人一个人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顶上睡觉不是有病吗?醋是从哪里酸的盐是从哪里咸的咱得好好捋捋。 在空无一人的山顶,初九的一弯新月,静谧中思考没有了任何障碍,可以与自己对话,可以打开内心,断断续续的虫鸣再一次提醒你:我是谁,我来到地球上要干什么呢?有没有历史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