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莞觉宝 于 2021-7-3 13:19 编辑 重要通知,西藏之行延后 众所周知的原因,原计划2021年7月8日去西藏自驾穿越无人区本次活动延后,广东省的疫情状况想必大家都在网上看到了,东莞市的群众真正的紧张气氛消除是在7月1日党庆后,也就是这两三天,今天东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宣布把南城百悦尚城小区二栋从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广东省整体控制住了外输型疫情反弹。 本人当时距离百越尚城两公里范围内,那天早上刚刚好路过百悦尚城大门口两三百米的地方,亲眼看到呼啸的警车停下来,全副武装的拿盾牌的封锁大门口······当时以为是抓重要的犯人,中午在微信群里看到了关于疫情的事。 百悦尚城有一名男业主出去跑步,穿着蓝色短裤背心手机都没有带,回来后发现小区大门被封了,出去时好好的居然回不去了,当时他气急败坏滴跟外围执勤人员理论时,我看到这里就立马走了,有事赶时间,直奔蛤地地铁站而去,不是我不喜欢看热闹而是那天真有事,事后才知道幸亏没有凑到跟前去看热闹,真去了说不定就会被隔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浪费任何时间在乱七八糟的事上,人生苦短,干点正事,多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少些遗憾。 回到正题,有时候我们的计划延后是情非得已,法律上有一个词叫不可抗力,当年笔者在北京参加自学高考法律专业的课程已经过了一大半,准备考律师的,不可抗力在法律上都可以免责,例如说战争,地震,海啸,台风等等都属于不可抗力。 不是我不想去西藏,而是必须时间往后推,至于说什么时候成行另行通知。 为了保证发布信息的准确性,有可能出发前才发布消息,例如说明天早上出发今天晚上才发布信息,你们能理解吗? 在人世间我们有许多无奈,有许多计划赶不上变化,佛家叫娑婆世界的无常,你能理解吗? 有缘人自会见面。 |
文化漫谈——关公为什么如此深得人民敬仰? 鲁迅先生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时刻站着民族的灵魂,指示着未来。关公精神就是这样的灵魂。凝聚在关公身上的忠义仁勇,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沉淀在我们的骨髓里,成为我们共同坚守的精神契约,也凝为彪炳千古、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报国以忠死何憾 关公熟读《春秋》,几乎能够背诵,完全继承了“大一统”“平天下”儒家文化的社会政治理想。桃园结义起誓:“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一开始就将目标确定为:“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从此不管是许田杀曹、徐州“降”曹,还是水淹七军、痛失荆州,纵横华夏三十年,无论是顺境逆势,报国之志都从未改变。麦城被俘,面临生死抉择,他仍掷地有声:“……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势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依然选择了以死报国。 为民以仁黎庶情 据《新野县志》:关公屯兵新野时,一天,练兵归来,将赤兔马拴在一棵桑树上,不料树皮被啃,桑树枯死。关公觉得对不起百姓,便亲手在原地又栽了一棵,并在周围筑土垣保护。关公镇守荆州时,对长江沿岸防洪十分重视,经常沿江巡查。一天,监利县王家铺江堤溃决,关公巡查至此,不顾一切扬鞭催马,跃入决口处,指挥堵水。经官兵百姓共同抢救,决口终于堵好,百姓财产免受损失。王家铺百姓便筑了一座汉寿祠纪念关公,至今汉寿祠仍在。刘备徐州兵败,关公委身曹营,曹操为了笼络关公,给他送了十名美女。关公不为所动,怜其柔弱,便让她们侍奉嫂嫂。关公领兵“善待卒伍”从不妄杀无辜。 ![]() 待人以义参天地 关公讲情义。涿郡一旦结义,便“张为弟,刘为兄,弟兄们同肝同胆,异性连成亲骨肉”。被迫“降”曹,“土山三约”:降汉不降曹;奉养二位嫂子;但知刘皇叔去向,千里径寻。曹操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送美女十人以待之;先封为偏将军,后封汉寿亭侯,一切难动其心。他事嫂如事兄,每三日问安一次,甘糜二夫人不说“叔叔自便”,他不敢退回,大小事从不自专,请示过嫂嫂之后方敢施行。曹操赠战袍,他上用旧袍罩之,因为“常穿上如见兄颜”。曹操赠马以结其心,他深加拜谢,因为“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虽有千里,可一日而见也”。确知刘备在袁绍处后,他便挂印封金千里寻兄。连曹操都赞扬他:“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关公讲信义。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他知道曹操待他甚厚,在寻兄之前说:“立效报曹公乃去。”白马战役中,匹马斩颜良、诛文丑,报答了曹操的恩情才离去。 交友以诚肝胆相照 关公对兄弟战友真诚相见。每逢刘备办公或在公共场合,他与张飞总直立两旁,终日不倦,诚心一片。赵云勇武超群,对刘备的贡献不在关张之下,但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而唯有赵云,还是翊军将军,与大家相差不至一级。关公对此,深感不安,于是借突击提拔超龄的黄忠说事,受封时,佯装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用以安慰赵云。因此,宁肯背负了一个“刚而自矜”的不好名声。关公对义士英雄相惜。袁绍、吕布手下名将张辽与关公对阵时,为义罢战。关公对其十分敬重。在曹操要杀张辽时,这个只跪天、跪地、跪父母的英雄,竟跪下为张辽求情,说:“文远重义守信,是个忠勇之士,我愿意用性命来担保!”关公对敌人心不藏奸。 处事以信传千古 关公守信不惧险。孙权集团背叛盟约,向刘备索要荆州,摆出“鸿门宴”让关公谈判。关公一旦应若,便不会示弱,不怕危险,单刀赴会,对东吴的无理要求,掷地有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地,而足下来欲收地邪?”关公守信重然诺。他受到刘备之托保护嫂子,兵败后本求一死,但为了兑现承诺,保护嫂子安全,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牺牲,答应“降”曹。当知道刘备的信息后,又决不违背誓言,挂印封金毅然而去。 对敌以勇震华夏 关公勇武绝伦。他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降于禁、斩庞德,连曹操都说:“关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关公气势逼人。鲁肃为讨还荆州,临江设宴欲杀关公,“关云长单刀赴会”,鲁肃“举杯相劝,不敢仰视”。別时云长借口酒醉,提刀按住鲁肃,吓得鲁肃魂不附体。关公兵围樊城时,守将“吕常却欲来迎,后面众军,见云长神武凛凛,不战而走”。 |
关圣文化的产生、发展 ![]() 中国是世界上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关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千百年来关圣文化以期独有的魅力启发和感动过许多西方哲人,曾是西方长期仰慕的文化。深刻认识关圣文化的产生、发展及价值,对于其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夏先民因生息于黄河流域,周围四裔环绕,故自称“中华”,指的是地处河东大地的华夏民族。中华的“中”,意谓华夏民族居四方之中;中华的“华”,意谓华夏华夏民族是具有文化的民族。正如章太炎所说:“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关圣文化发生在河东大地,它北依吕梁山与临汾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河南济源毗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及洛阳相望,这种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对关圣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影响,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说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 ![]() 第一,关圣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关圣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相对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它独立完成了自身文化的发生和创建,只是在它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之后,才逐渐与其他文化相接触。虽然后来其他文化对其也发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关圣文化的系统和态势已经是基本稳定和确立了。第二,由于河东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关圣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基本上未受到外来异族的冲击,从而从未中断自己的发展进程。其间的冲突本身不仅没有中断关圣文化的发展,反而成为关圣文化不断融合的历史过程,成为关圣文化发展壮大的过程。在世界各个原生文明中,唯有关圣文化没有发生文化的中断,历经数千年而延续不绝。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仅有的现象。 ![]() 关圣文化不仅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一以贯之的发展系统,而且长期以来以其高度的文化发展影响着周边的文化。从秦至清大约两千年间,关圣文化强烈地影响着东亚国家。日本、朝鲜乃至后来独立的越南,都是以关圣文化为其文化源泉,大规模地受容关圣文化。凡是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圣文化,关圣文化遍及世界168个国家或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圈。关圣文化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所独有的。上面我们提到河东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其未遭到其他文化侵入的重要原因。 大一统的民族国家理念与现实也是关圣文化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从古到今,中国的政治未曾发生过外在的断裂,它是通过一种不断的“内部调整”的方式达到了一种超稳定的完整架构。关圣文化的这种强大生命力,还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这种凝聚力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归属感。直到今天,数以千万计浪迹天涯的华侨华裔,有的在异国他邦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但他们的文化脐带,仍然与中华母亲血肉相依,在他们的意识中,一刻也未曾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这种文化认同感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屡遭劫难而不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激励和支撑力量。关圣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汤因比在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对话时就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 在世界文化史上唯有关圣文化,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辍,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力。截止到17世纪的千余年间,中国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都远远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面,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说,此时的中国“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要深刻把握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关圣文化,我们就要向世界说明关圣文化的现代价值。如果关圣文化是停滞的文化,就没有任何奇迹可言,如果我们不能说明关圣文化是充满活力的文化,就无法解释今天13亿中华儿女的精神生活。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使中国重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当代中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其成就之巨大令世界惊愕,其发展之快令世人刮目相看。西方少数人所鼓吹的“中国崩溃论”一再被历史所嘲笑。这样伟大的成就必有伟大文化的支撑。中国在西方一些人看来是文化的另类,其实,中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逻辑,它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非空中楼阁,关圣文化是其伟大成就的思想支撑之一。 ![]() 国家独立、民族自觉是关圣文化百年变更的一个最重要成果。中华民族在中国**的领导下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文化新生,是有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内在逻辑的。西方国家不少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来理解中国的现代史,指责中国的现实。这里既有知识上的不足,也有西方文化傲慢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为代表的中国**人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体系,为关圣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创造了条件。获得新生的关圣文化在今天仍然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人应对世界复杂问题的智慧源泉。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在物质生产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成就,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和发展。那种认为中国当下思想的混乱和争论是传统文化彻底死亡后的表征,是现代中国失去文化之根后的表现,这样的看法是肤浅的。思想的混乱和思想的彷徨是有的,但这正是关圣文化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生前的阵痛。一些西方的思想家们完全不知道关圣文化在今天存在的方式,也不知道这种文化获得新生后所带来的思想的力量。一个伟大的时代总有着伟大的文化作为支撑。我们从不粉饰我们在寻求真理道路上所犯过的错误,我们正是在对自己的错误的反思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在这一点上,中国人要比那些伪善而傲慢的西方思想家和政客们真诚得多。在西方文化面前,我们从不自卑,我们不仅有着令全世界羡慕的人类唯一保留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关圣文化,同时,中华民族以其极大的创造性在发展着这个文化,使其更加灿烂辉煌。 |
[原创] 惊人的逆生长 ![]() 东莞关公 楼主 2021-05-11 11:14 19326 3 举报 收藏本帖 [size=1em]惊人的逆生长 昨天王老师量了一下本人的身高:一米八,之前很多年本人身高1.76米,过去的三年中户外越野徒步登山禅修身高居然增加了4公分,太不可思议了,按照正常原理男人45岁后身高“负增长”一直到去世可能会矮一两公分,像我这样逆增长的情况非常少。 可见,户外的好处只有驴友才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下图的笔者合影的越野车叫“巴顿”,我们分享巴顿将军一条名言共勉:巴顿将军有一句名言:“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发自凯迪网PC端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全部回帖 ![]() 东莞关公 楼主 1楼 2021-05-11 11:47 哈哈,经常伸懒腰,如同少年时长身体的感觉 1 举报 引用 |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关羽”与“关公” “关羽”是历史上的真人,只因历史资料的局限,造成后人对其真实的面目知之不全,有相当一部分关于“关羽”的资料是后人凭传说所撰记。历史学家认可的是《三国志》,而对社会和民众影响巨大的是《三国演义》。《三国志》是史书,《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再借鉴戏曲、说书等方面的内容,经过艺术加工形成的文学作品。虽然两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区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是社会民众又有多少人能读到、读懂《三国志》?因此说,《三国演义》的形成本身,就是对“关羽”到“关公”的升华。这种升华我们可以认为是社会升华、民众升华。争论由此产生,误会由此发生。褒“关羽”者,引用《三国演义》,而贬“关羽”者则引用的是《三国志》。难怪各执一词,争辨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