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拉(Agra)位于北方邦西南部,西接旁遮普平原,东濒恒河平原,南通马尔瓦高原的要冲,亚穆纳河穿城而过,1566-1569年和1601-1658年两度为莫卧儿帝国首都。 1月13日 勒克瑙-阿格拉 在冬季里,北印度的清晨与上午通常都有大雾,中午才会散去。 为一睹印度最著名的观光地泰姬陵,在导游的建议下我们清晨6点就从勒克瑙出发了,337公里的路程,7小时的行驶,于下午1:00抵达泰姬陵的所在地阿格拉。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他故去的皇后慕塔兹·玛哈(Mumtaz Mahal)所修筑的陵墓。由此可以看出泰姬陵并非是皇后的名字。 原来,“泰姬陵”中的“泰姬”二字是“Taj”的音译,意为皇冠,而已葬于此陵的慕塔兹·玛哈名字无关。 慕塔兹·玛哈是沙贾汗之父贾汉吉尔第20个妻子茉荷茹妮莎的侄女,1612年她与沙贾汗(当时身为库拉穆王子)结婚,随后的19年里为其生育8男6女共14个子女。1630年慕塔兹·玛哈在第14个孩子出生时感染产褥热而死。 传说慕塔兹·玛哈临死前向沙贾汗提出3个遗愿,第1个遗愿是善待她所生养的子女们,第2个遗愿是沙贾汗不要再婚,第3个遗愿是为她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的陵墓。 怀着对亡妻的深深眷恋,沙贾汗将泰姬陵的建造委托给由乌斯塔德·艾哈迈德·拉合里、阿卜杜尔·卡里姆米尔与马克拉马特·汗等人组成的建筑师团队,其中波斯建筑师拉合里担任首席设计师。工程从1632年开始建造,至1653年完工,耗资巨大。 |
建造泰姬陵的土地原属于杰伊·辛格王公,为换取这块土地,沙贾汗赏其一座位于阿格拉城中心的宫殿。 在建筑师团队的指挥下,工人们先在建筑区域挖土,然后用石块填充建成陵墓的基座,随后用砖搭建出与陵墓外形相仿的巨型脚手架,分步骤进行施工。 建造泰姬陵使用了来自印度本国和亚洲各地的材料,譬如来自拉贾斯坦邦的白色大理石、 旁遮普邦的碧玉、中国的玉石、绿松石及水晶、阿富汗的青金石、斯里兰卡的蓝宝石、阿拉伯的红玉髓,共计28种宝石和矿物被镶嵌在白色大理石中——而为运输这些建筑建材则使用了超过1000头大象。 泰姬陵建筑群由主殿、大门、庭院、清真寺与答辩厅等多个部分构成。陵寝的基座和陵墓主体花费了约12年才建成,此后陵墓四周宣礼塔、清真寺、答辩厅和大门的修筑又花了约10年时光。 在泰姬陵竣工后不久,沙贾汗的第三个儿子奥朗则布篡位,废黜并囚禁了它。沙贾汗死后,奥朗则布将他葬于泰姬陵中慕塔兹·玛哈的旁侧。 |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期间,英国官兵肆意从泰姬陵的墙壁上凿取宝石,使其遭受破坏。19世纪末印度总督寇松下令修复泰姬陵,工程于1908年完工。修复期间泰姬陵的庭院被改造为如今的欧式草坪——庭院中的步道将庭院的四个部分进一步细分为16座下沉的花莆,种满了蔷薇、水仙和果树等植物;中央的大理石水池被称作“多福池”,象征《古兰经》中真主赐给穆罕默德的多福;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文化的建筑”,其设计风格集印度与波斯建筑之大成,被公认为是莫卧儿建筑最精美的典型例子。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泰姬陵列为世界遗产,称其为“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瑰宝奇葩”、“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之一”。 就是实际观感而言,可能是很多年来从不少视频与图片里见过泰姬陵,内心虽有惦念,但已没有了新鲜感,因此身临其境时并没有产生太强烈的视觉震撼。但毫无疑问,它有着圣洁与宁静的美。 |
如今阿格拉堡只开放了约1/4的面积供游人参观,其余为军事机构办公所用。就整体观感而言还是颇为震撼,旧时的设计师与建造者将巨石建筑的工艺推向了巅峰,为后世留下有遗存物承载的文化瑰宝。 我会时常想到,如果我们的先祖掌握了巨石的属性并用之于建筑,那各个朝代不知又会遗留下多少让后人赞叹的建筑? 当天下午我们从阿格拉前往斋普尔,243公里的路途,居然又是7小时的车程。 这一带属于印度经济比较好的地区,向外望去,整个社会环境的确比前些天要好很多,肥沃的土地上要么种植甘蔗,要么种植油菜;时常可以看到牧人赶着牧群走过;不时可以看到还算高大的建筑物;塑料垃圾也不再像之前那样遍地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