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7285

主题

攀岩

[搞点理论]聊聊所谓“攀登定级”

[复制链接] 查看:44832 | 回复:28
发表于 2021-8-27 11:2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有关攀登定级系统的中文资料相当多,但我仍想自己写一篇。在我的经验、知识、能力极其匮乏(现在也相当匮乏)时,阅读已有的资料相当吃力——我记不住那么多的系统和内涵,很多书上讲系统就像字典一样,如果能有一些例子来辅助理解该多好。


所以我查了一些比较权威的资料,试着整理出一份“攀登难度定级”的说明。尽可能直观、全面,可以当作读物,也可以当成资料库,能在里面找到所有需要的信息。


本文的图片来自于攀登报告或AAJ,小部分为自己拍摄。


什么是难度系统


一次技术攀登(并不一定是高海拔)可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地形,比如岩石、雪坡、冰坡、混合地形,运用各种能力,比如攀岩攀冰、混合攀登、器械攀登。除了用语言叙述以外,一套世界通用(实际由于各个国家地区的习惯,会有不同)的评估系统,可以很好的描述一条线路的基本情况。


衡量特定攀登的难度系统


一条完整的登山线路,面对的地形基本就是这几种:岩石、冰雪、冰岩混合,对应了攀岩、攀冰和混合攀登。为了全面的描述线路中每种攀登的难度和特点,针对不同的地形衍生出了不同的系统,从而能够给出全方位的评价。


岩石

从熟悉的“5.x”讲起。起源于Sierra系统,将岩石地形分为五个等级,简单而言:

1级:徒步

2级:双手辅助

3级:手脚并用

4级:易攀,有暴露感,可能需要绳索,容易找到天然锚点

5级:攀岩

YDS系统把5级地形按数字划分,最早从5.0-5.9,如今拓展到5.15d。从5.10开始,每一级再细分a、b、c、d四个小等级。

登山圣经中大致认为,5.9左右是攀岩爱好者的水平,5.11以上则是专家水平。随着攀登装备和训练方式的进步和革新,这个划分有些粗略,但仍不失为一种理解。

5.9是相当轻松的难度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8-27 11:23 2 只看该作者
同样作为攀岩定级,UIAA在登山中,尤其是一些稍早期的攀登定级中很常见,比如法国队2009年攀登小贡嘎东南山脊时,就给岩石定级为IV+;法国攀岩系统在欧洲更受欢迎,比较关注攀岩资讯的会比较熟悉,值得一记的几个数字是:6a以上就是5.10,7b对应5.12a,9a对应5.14d,9c对应5.15d;英国人则有一套极其复杂的攀登定级体系。

登山圣经 第八版

发表于 2021-8-27 11:23 3 只看该作者
进一步引出抱石、运动攀岩和传统攀岩。

为了和一种抱大石运动区分开,抱石也叫攀石。美国人认为抱石最早起源于登山者在天气不好时爬着玩的消遣。V系统是最容易理解、最流行的系统之一,从V0-V15,逐级递增。不过这个等级在较低的数字上,很难在世界达成统一,取决于当地的习惯和攀岩社区的风格。

室内抱石 问山攀岩馆 北京

发表于 2021-8-27 11:23 4 只看该作者
比如有种说法就是美国岩馆的V5相当于中国和日本的V2,甚至在同一城市,不同攀岩馆的定级都有出入。但对于超出爱好者范围的线路,比如野外抱石的一些线路,和室内的比赛线路,世界范围内基本标准一致,因为能爬的就那么一群人。一般,IFSC世界杯的男子线路在V9左右,女子在V8左右。

运动攀岩和传统攀岩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岩壁上是否有挂片”。运动攀岩只需要携带快挂,扣入挂片;传统攀岩需要自己设置保护点,利用机械塞、岩塞等设备,再挂入快挂。目前运动攀岩已完成的最高难度是9c(5.15d),世界上只有两个人,Adam Ondra完成了Silence,Alex Megos完成了Bibliographie。

Silence 5.15d/9c Adam Ondra

Bibliographie 5.15d/9c Alex Megos

发表于 2021-8-27 11:23 5 只看该作者
传统攀岩已完成的最高难度应该是5.14d左右,我没有特别关注过,徒手攀岩的Alex Hannold曾经完成过5.14级别的线路。传统攀岩的定级十分复杂,裂缝的难度还可能和攀爬者手掌手指的尺寸相关,此外对英国系统,E等级有时候还可以代表“On-sight”的难度。

E for on sight?

发表于 2021-8-27 11:23 6 只看该作者
攀岩线路的完成分多种:红点指先锋完攀,要自己挂快挂,不能吊着休息,不能向保护员借力,无坠落;如果线路上提前挂好了快挂,叫做粉点;闪攀(Flash)指在没有攀爬过该线路的情况下,一次性红点;视攀(On-sight)指没有事先了解任何有关线路攀爬的信息下的闪攀。

Adam Ondra闪攀5.15a/9a+


发表于 2021-8-27 11:23 7 只看该作者
冰攀,干攀,混合

冰攀用WI和AI表示,代表Water Ice和Alpine Ice的简写;干攀用D表示,代表Drytooling;混合用M表示,代表Mix。有时也用M代表干攀。

有一种说法叫做登山时攀冰用AI,其他攀冰用WI,这个是错的。

比如巅峰探游团队攀登小贡嘎开辟的“出尨”,1200米,AI3+,60度雪坡,少量岩石,这里就用了AI;

老布和Dempster爬日乌且西壁中央直上,1300米,WI4+,这里就是WI;

而美国队2011年爬日乌且西壁,黑狼与蓝罂粟,WI4+,AI6,M5+,1300米,WI和AI都用了。

日乌且西壁 Black Wolves and Blue Poppies

2011

发表于 2021-8-27 11:23 8 只看该作者
综合国际登山技术手册和一些资料,AI指积雪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冰川冰,WI指由流水结成的冰。如果是季节性的冰,比如阿尔卑斯就有很多随着季节变化很大的线路,有时候有冰有时候没有,这种就用WI,其他就用AI。

WI一般分为1到8。


_

登山圣经

国际登山

技术手册

1

结冰的湖泊或溪床。

50度的水冰,或者需要基本行进技术的长距离雪坡。

2

在一段绳距上的局部冰坡可达80度以上,有很多放置固定点和支点的位置。

部分达70度的水冰,保护点容易设置且可靠,保护位置容易寻找。

3

整段绳距的冰坡都在80度以上,冰况良好,可以找到不错的休息点,不过设置固定点和支点都需要有相当高的技巧。

连续的水冰攀登,坡度在70-80度,可能有更陡的短距离台阶。保护点容易设置且可靠。

4

连续的垂直或近乎垂直的冰壁,可能会遭遇吊灯状冰。

连续的水冰攀登,坡度在75度-85度,或是25米左右的直壁,中间有若干可供休息的台阶。保护点较易设置且可靠。

5

长达50米的85-90度的冰壁,固定支点之间几乎没有可供休息之处。或是绳距不长,但在冰壁上设置支点需要良好的技巧。

连续的多段垂直攀冰路线,很少有可供休息的位置。整体冰质较好,能够设置可靠的保护点。

6

50米绳距上都是完全垂直的冰壁,雪况不好,动作必须讲求效率,且要在艰难费力的姿势下设置支点。

高难度的多段垂直攀冰路线,部分路段冰质较差,保护点可能很难设置或不可靠。可能需要进行混合攀登。

7

整段绳距都是都是薄冰或悬垂的冻壁。冰的附着力不强,很可能会崩落。这是极为艰难的绳距,需要高度的警觉性和灵活的创意。

垂直或有仰角的烂冰或薄冰。保护点很难设置,且可能完全不可靠。路线可能包括高难度的混合地形,需要非常优秀的攀爬技术。悬挂的冰柱或冰挂很可能整体坍塌。

8

有薄冰和悬冰构成,需要极大的胆量和极强的体力。单纯的冰攀很少会到达这个等级。

最极限的攀冰路线,在各方面都对攀登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随着攀登水平和理念的进步,WI的评级也和过去有所区别。首先是对于已有的8个等级,这个划分逐渐变得更宽泛,按照老定义,每个等级之间差别太大,到WI7感觉就是玩命了。现在分的会更加友好一些。

瑞士最难的多段冰攀

Beta Block Super WI6+/7

发表于 2021-8-27 11:23 9 只看该作者
还可以在数字后面加+号表示超过这一等级,但未必能到达下一等级。一般来说,没有减号的用法。

对于AI,一个说法是,同等数字下,AI一般会比WI稍微平缓一些,比如AI5在陡峭程度上大致相当于WI4。有时也有A和W来表示AI和WI。

Tengi Ragi Tau峰 Release the Kraken 2019

冰攀定级 AI5

发表于 2021-8-27 11:23 10 只看该作者
另一方面是,逐渐产生了很多超乎定义划分的攀登。比如“火星任务”,被定级为WI13。

世界最难的单段冰攀 Mission to Mars WI13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