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拆开盲盒包裹的那一瞬,我是有点懵的——一件棉服。 额,棉服??? 说来惭愧,在此之前,棉服并不在我的户外装备考虑范畴内,且有种天然的偏见,总觉得羽绒服比棉服更保暖。 作为已经有了好几件羽绒服的亚热带地区常住居民,更觉得对着它有点无所适从。
但觅乐的品牌我是始终信任并喜欢的。 一、真心好看啊! 第一次知晓觅乐还是在四年前,当时入手了一件软壳上衣,穿着舒适,运动自如,配色大胆而好看,而且超级修身,旋即成为我最爱的户外单品。 并且一直用到现在!
对觅乐的好感由此一以贯之,也了解了一些觅乐的品牌故事
说白了,就专业挂的,是国内外很多登山向导、登山家的心水选择。 从专业登山包领域的领导者,到登山装备领域的开拓者,再到新时代户外生活方式的改革者,MILLET也一直在“不变”的坚守中追寻创新,如今,已经稳稳走过一个世纪! 而我这次的测评产品,也正是来自“百年觅乐”的系列活动。
二、来,做好功课,开启新世界! 说“拆盲盒”,并不客观,还不是因为我提交申请时,就说自己团建要去双桥沟攀冰、可以测评冬季高海拔保暖装备嘛! 是的,你没看过,户外公司的团建就是这么任性而刺激!
图@领攀阿乐 什么样的人可以去体验攀冰? everyone!零门槛!只要你想尝试! 如果你有攀岩基础的话,可能体能或者技巧上会更有优势。 不过不会也没关系,你想嘛,既然能够当成公司团建项目,自然比较有普适性。 关于攀冰,京郊玉渡河等地都可,但是最经典的当然还是四姑娘山双桥沟!
图@哈里森 攀冰体验中,专业装备如头盔、安全带、高山靴、冰爪都会统一提供租赁。你只要代好自己的保暖防水衣物,如手套、帽子、保暖速干衣、冲锋衣裤等装备。 为了更好地体验,我也在出发之前做了一些装备功课,了解到到手的这件防风保暖弹力轻量棉服属于K系列产品之一。 K,即Kamet,指代Kamet峰。 Kamet峰地处印度北部的Garhwal地区,海拔7756米,是目前能在印度取得登山许可的最高的山峰。
从左至右:Mukut Parbat峰(7242m), Kamet峰(7756m), Mana峰(7272m) 那里常年冰封、地形陡峭、气候险恶,加上政治、交通因素制约,格外难以亲近,但正因如此,更令一众登山家向往。 觅乐以此来命名的K系列产品,正为这种挑战和专业而生,产品均采用高品质材料制作,功能、细节完全贴合登山需求,气质一如专业登山家们的Kamet攀登——务实、坚韧、高能。 这个系列主要包括以下产品,它们各具特色、各司其职。
K家族产品部分合影 最初的开箱懵圈过后,这款棉服已经被我拎在了手里。 轻!真的轻! 全衣仅370g的重量让它绝对担得起轻量棉服的定义。 与此同时,触感极其柔软! 用以形容美人的“柔若无骨”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吧!
这种柔软,不同于羽绒服隔着没有温度的表皮所感受到的内里羽绒的柔软,而是内外一体的全方位柔软。
我特地查了一下,这款棉服填充的是荣获ISPO大奖的高科技材质Polartec® Power Fill™。
原本,我肉眼判断的耐造,不过是略好于穿羽绒服时的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被勾破,羽绒跑了出来而已。 但朋友小秦同学却说他也有一件,用了很久,一直都是拿它当带队和拍摄时的工作服,随便造……
这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冰场时,不穿冲锋衣了,直接套上棉服开整! ok,前期功课差不多了,咱们进沟!
三、偏见,是怎么被打破的? 不怕你笑话,我个人虽然徒步过很多线路,对攀冰却还是很陌生。 第一次站在冰壁下面时,还没开始爬,就小腿儿直发抖(强行解释:一定是因为太冷,而不是害怕)…… 所以没接触的话,或者刚接触的时候感到恐惧,觉得危险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好好听从教练指导,按照标准动作来,上去几趟就熟练了。
你上去的时候,教练会在下面打保护,跟攀岩一个道理。 所以,攀冰体验的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你找的教练靠不靠谱专不专业! 很幸运,我们去体验时天气都不错。 尤其第一天上午在五色冰瀑时,蓝天白云大太阳,前两趟,我只着一件保暖衣和软壳就上去了。
下午时分,冰瀑刚好处于山体阴影中,没了阳光,海拔3400米左右的地方,阴冷说来就来。 把棉服套上,果然暖和了过来——这里,就不得不说说一些让人温暖的细节啦! 所有的拉链头均有拉绳形式, 戴着手套也可以轻松操作拉链开合, 拉绳外观小巧,长度适中,不显累赘。 ▼
防护型高领风帽,一体式连帽设计温暖包裹着下巴和脖子。▼
帽内置有调节松紧的抽绳, 可以适配头盔穿戴。 ▼
下摆处可调节, 单手就能轻松快速操作, 让下衣更贴合身体,防止冷空气钻入。 ▼
身侧双口袋方便暖手,存储随身物品, 拉链拉动时不会卡布。
如此全方位包裹,傍晚时,冰场起了小风也并不觉冷。 此外,还有一处我个人很喜欢的小设计。 前襟双拉头设计, 觉得有点热或者想要大范围活动, 可在下摆处打开。 ▼
整体来说,这款棉服属于运动版型,有简约的收腰设计,线条干净利落。 据说比较显瘦,哈哈哈。
又轻又弹的材料属性,加之肩部人体工学设计,真的是运动无碍,尤其是肩膀处毫无拉扯感,伸展自如。 甭管穿着上冰壁还是打雪仗,都毫无拘束,舒适感爆棚。 最右边那个姿势还不标准的 就是我啦! ▼
第二天的冰瀑附近有积雪可以玩! ▼
第二天的体验换到白岩沟的冰瀑,难度比第一天稍大一丢丢。 尤其是最左侧的一条直壁线路,对新手来说,挑战挺大。 那条线长这样,这个是超酷的教练 ▼
我大着胆子,作为全场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敢去挑战的“初生牛犊”爬了上去。
看起来有点酷,心里却有点想哭 ▼
冰壁背后并没有完全冻上,一镐子挥下去,还不牢固的脆冰四散开来,冰水也跟着飞溅到脸上。 此刻,我超级无敌后悔戴了一双并不十分防水的手套!手指在湿掉的冰冷手套里,似乎正渐渐脱离我的身体,连握紧冰镐的把控都没有了…… 缓是缓不过来了,所谓“高处不胜寒”,保全我的爪子要紧! 于是直接下撤,留下一个未触顶的小遗憾——落地之后,缓了半天冻僵的手,觉得腿上有点冷,一低头,才发现
拍了拍上身的棉服,也沾了水,却并未打湿,抑或有点湿了又旋即快干,总之,并未影响固有保暖性能。好惊喜! 一阵强劲阴风袭来,赶紧再套上一件超大长羽绒。四趟上下,第二天的体验也就结束了,意犹未尽哎! 往返冰瀑处都要徒步半小时左右,钻林子,过石头,并未刻意处处关注棉服本身。反正下山之后,发现自己脸被树枝划了口子,棉服还是刚刚的。 成功get朋友口中“耐造的工作服”!
这次体验让我成功窥探了攀冰这项有趣刺激的运动,还特意去瞅了一下领攀的攀冰课程,想系统学习的话,有初级、中极、高级班,分别有七八天。 当然,我们这种没接触过的小白,或者不确定自己对于攀冰这项运动的喜爱度到底多深的话,可以选择一天或者两天的体验课程。 单日费用不到600,比滑雪一小时就几百块的教练费便宜多了喂~
同时,攀冰中的体验和经历,也破解了我对“棉服”的天然偏见,更震惊于它的“轻弹”! 至于保暖程度,个人体验不亚于羽绒,但比羽绒更不易受潮,打湿后也能速干,防风性和保温性能很可靠。 另外,这款棉服可以机洗,日常打理也很方便。
最可贵的一点是,耐用且易打理的Power Fill™还是100%可再生循环使用材质,而觅乐也是第一个使用这种环保保暖材质的户外运动品牌! 意料之中。这很契合觅乐的品牌理念——时刻将环保考虑其中! 早在2005年,觅乐就已开始将环保付诸行动:积极参与清洁冰海冰川行动;远征喜马拉雅清理珠峰南坡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登山绳索……据说到2030年,觅乐将只使用负责任的再生环保材料。 我相信,真爱自然和户外的人,也一定都爱环保,对吧?
关于棉服的体验槽点,个人不太喜欢这个过于沉重的深蓝,以至于收货第一眼,看到颜色心就沉了半截哈哈。搜了下官方选择,这款的颜色只有下面三种。
但这会儿回头看图,深蓝在冰雪中又有点好看哎? 抛开颜控,棉服性能是真的可爱,据说这款本身就是专为登山、滑雪等设计,那就预备后面再带着去体验个滑雪吧!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