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694

主题

30L以下背包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复制链接] 查看:49313 | 回复:28
发表于 2022-1-18 22:2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guanbo0919 于 2022-1-19 22:45 编辑

近几年随着装备的升级,我的打包重量和打包体积也随之不断下降。之前使用的OSPREY EXOS48 在平常的使用中似乎怎么都装不满了。
前年感恩节Zpacks做活动,一次性买三大件(帐篷+睡袋+背包)直接减200美金。剁手了垂涎已久的Duplex帐篷和自立套件,睡袋略微考虑了一番之后选择了Solo Quilt 10F。
背包该怎么选却有点为难,Zpacks网站上在售的那几款50~60L的有背负的背包(比如Arc Haul, Arc Air, Arc Blast..)对比手上的EXOS48除了材质升级之外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另外两款稍微小点的Nero 38L和Sub-Nero 30L 是没有背负系统的超轻背包(Ultralight Backpack)。
超轻背包之前并未尝试,甚至没有试着去了解过。因为自11年左右接触户外以来“好的户外背包可以把重量通过背负系统传导到腰带上,肩膀不需要负重”的理念一直根深蒂固。国内关于此类超轻无背负包的内容也不是很多。
左右为难之际想起之前看过一些关于美国的thru-hiker和那几条超长步道的记录片,里头好像很多人用的都是这类没有背负的超轻背包。于是谷歌了一番,发现Nero 38L居然是颇受thru-hiker欢迎的一款背包。又打开Youtube看了些评测,最终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毕竟超轻背包是轻量化过程当中很难绕过的部分,那就借此机会一试吧。
最后下单的时候还是谨慎地选择了刚发布不久,容量更小的Sub-Nero 30L,个人觉得小容量可以控制装备的选择,确保只带必要的东西而不是这也要那也要最后乱七八糟又带了一大堆导致超重。
Zpacks Sub-Nero 30L 的基本数据
DCF(粗苯)面料,所有接缝压胶处理,结构很简单,一个大主仓卷口,两边侧袋,正面大网兜。背面可以放一个小泡沫座垫。
背包重量: 248g + 背面座垫 28g
尺寸: 14cm x 25cm x 48cm
容量: 30L (主仓17L, 侧袋2.5L x 2, 正面大网兜 8L)


Zpacks对这个包的定义是超级轻量化的多日行程或者轻量化的两天一夜,推荐负重不超过9KG。

包到了以后先从周末简单的2天1夜行程开始测试。
第一次是乌山,背包总重7.5公斤,2天背下来挺惊喜的,徒步过程就像是背着一个小书包,全程肩膀没有酸痛感。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第二次是船底顶常规的2日线,这次移除了上次几乎没有用到的泡沫座垫,背包总重也控制在8公斤以内,感觉跟第一次一样,全程肩膀都很舒服。因为背的轻,第二天还跟其他队的一个刚退伍没多久的前特种兵狂飙了将近1个小时,上坡和平路丝毫不落下风,谁也甩不掉谁,2个人走的汗如雨下,最后下坡人家蹦蹦跳跳的下去了,我跟着跑差点扭到脚,只能停下来老老实实慢慢走目送他远去。这次同时发现了正面网兜的好处,首日望顶营地巨潮,第二天一早帐篷全是凝露,稍微折了一下跟着地布,地丁一起放在大网兜里,跟主包内的其他装备做到了干湿分离,非常合适。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有了头两次的美好体验,个人对Sub-Nero建立了不小的信心。去年4月初探鳌太的时候,满世界的攻略都说小文公庙会抓大包,在EXOS48L和Sub-Nero之间很激进地选择了Sub-Nero,因为主仓容量不够,就对背包做了一下小改动,增加了顶部和底部的弹性外挂绳以及两侧的登山杖挂点。设想是出发时帐篷外挂,13KG左右的出发总重超出舒适上限将近5KG,头两天可能会辛苦点,但是随着食物的消耗,到第四天过景区正好把帐篷收进包里,就可以假装游客大摇大摆地出山。没想到残酷的现实啪啪的打脸,这种超轻无背负的背包超重,跟之前其他背包的超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第一天从塘口徒步6个小时过了白起庙之后,肩膀就疼痛到严重影响前进速度的程度,直到下午到了麦秸岭,专心跟暴风雪严寒搏斗,才忘记了肩膀的疼痛。
因此3个月后的再探鳌太,不敢再用Sub-Nero,选择了新入的Osprey Levity 45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7月再探鳌太回到家没过几天突然收到了一个海外快递。打开一看我去,居然是春节期间下单的LiteAF Curve 30L。因为这个包的定制周期是23周,买完没过多久就忘了。。。
LiteAF是一家手工作坊,老板Chris本身就是一个徒步爱好者,他自己制作的Curve系列背包,因为出色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在Youtube上饱受好评。几乎所有人都提到LiteAF Curve系列的肩带,是他们用过的最舒服的肩带。而且不同于Zpacks的固定设计和少数可供选择的颜色(蓝,绿,黑,灰),LiteAF是一个接受各种客制化定制的品牌,包括但不限于包体各个部分的用料,顶部和包体压缩带的样式,肩带包,不同种类可以拆卸的腰带,外挂系统等等,各种你能想到的主意都可以跟Chris沟通。
在颜色的选择上也是令人眼花缭乱,纯色的,打印不同花色的DCF面料大概有二三十种。最终在数次跟Chris通过邮件沟通之后,定下了这个极光紫色的Curve 30L。
为什么又是一个30L呢?这是因为LiteAF对容量标记方式跟Zpacks以及大部分背包生产商不一样,LitaAF产品的升数,只是主仓的容量,并不包括其他口袋带来的额外容量。所以这个Curve 30L其实是主仓30L+其他各种口袋15L,总容量是45L。
LiteAF Curve 30L 的基本参数
DCF(粗苯)面料,所有接缝压胶处理,结构跟Sub-Nero完全一样,一个大主仓卷口,两边侧袋,正面大网兜。背面也可以放一个小泡沫座垫。
背包重量:400g
底部周长:30英寸
顶部周长:34英寸
未卷口时的背包高度: 34英寸
LiteAF的推荐负重: 舒适负重9公斤左右

两个包肩并肩,特征上区别还是很明显的。Sub-Nero矮胖,Curve修长。Sub-Nero 17L的主仓并没有多少扩容的空间,Curve 30L的主仓完全打开后高出了将近一半。Curve的肩带宽度,厚度,长度都超过Sub-Nero。单单从视觉感受上,就能觉得这应该会是一个更舒适的包。Chirs之所以把这个系列命名为Curve,是因为他通过版型的裁剪和拼接,让这个无背负背包的背面出现了一个弧度。这个弧度使得背包上身之后,能够很自然地“坐”在背部。有点类似飘逸和白熊背负的那种弓形。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当然,看归看,真正舒服不舒服还是得等到实战之后才能见分晓。说来惭愧,自去年8月LiteAF到家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居然再没有出去露营过。唯一一次出门还是一个单日来回的短线。模拟了8公斤左右的负重,4个小时走下来Curve跟Sub-Nero在这个重量上的表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很舒适。
新年跟几个同事计划去武功山,看上周末的天气预报最冷-6度,30%~60%的降雨概率,寻思着去碰碰运气,说不定山下下雨,山脊上能碰到雪和云海。跟初探鳌太那次一样,按-10的标准准备基础装备,因为只走2天,消耗品的重量并不重。在家打包称重7.8KG(不含水和燃料)。到了龙山村补了1个G3气罐,2瓶500ML的矿泉水和一瓶600ML的脉动。出发重量接近10KG。
走的两天反穿路线,龙山村到金顶。老天这次没有赏脸,2天时间全是云雨雾风,95%的时间雾浓到面前20米开过去一辆航母估计都看不到。没有雪,但是绵绵小雨不停,空气湿度很大。因为天气原因,带了装备但是没有露营,全程吃住都在客栈,背包里的食品没吃所以重量一直维持在9~10KG。在这个重量下Curve那两天的表现堪称完美。大部分时间我都没有感觉到我背着一个将近10公斤而且还是没有任何的背负系统,所有重量都落在肩膀上的背包,那两条肩带果然名不虚传,我觉得下次可以再加个2,3公斤尝试一下它的极限在哪里。然后是防水性,连续两天的降雨都被DCF+缝线压胶挡在了外面,背包内部滴水不漏。同行的三代飘逸38L没有做好防水,包里的羽绒都潮了。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超轻背包初体验(Zpacks Sub-Nero 30L & LiteAF Curve 30L)

通过这几次不同情况下的尝试,对这种轻量化无背负的背包,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只要能满足它们相对严格的使用条件(总重10公斤以下,基础重量最好不要超过5公斤,因为剩下的5公斤要留给消耗品:水,食物,燃料),它能回馈给你的是轻若无物的轻松感。毕竟背包本身三四百克的重量,比常规的30L背包少了起码1千克。作为单项减重的幅度,基本是棉睡袋到羽绒睡袋,或者常规有杆帐篷到超轻无杆帐篷这种级别的变化才能达到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背得轻,才能走得远:)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 空中侠客 前排观学习,Sub-Nero得形状很好看啊。 2022-8-31 16:27
  • 情迷孤松 LiteAF的确是有一大批粉丝 curve的设计也是在很多地方被称赞。但是本人对这种细长细长的包实在是审美上看不过去。背起来的时候从后面看直接把脑袋都挡住了。更好奇在实际使用中难道没有很晃的感觉吗?那种宽一点,扁 ... 2022-1-19 01:18
  • 情迷孤松 本人之前买过一个nero 后来觉得这个的肩带到包底部的长度太大了换成了palante V2。无奈加州到哪都要背个巨大的胸罐头,很少真的背这个没有frame的背包,大多数在用Arc blast。楼主可以去观摩一下Ultra 这个材料 短短 ... 2022-1-19 01:06
发表于 2022-1-19 01:06 2 只看该作者
guanbo0919 发表于 2022-1-18 22:25 [近几年随着装备的升级,我的打包重量和打包体积也随之不断下降。之前使用的Osprey EXOS48 在平常的 ...

本人之前买过一个nero 后来觉得这个的肩带到包底部的长度太大了换成了palante V2。无奈加州到哪都要背个巨大的胸罐头,很少真的背这个没有frame的背包,大多数在用Arc blast。楼主可以去观摩一下Ultra 这个材料 短短六个月的时间横扫了cottage industry。在backpack上大有替代DCF的趋势。Palante,LiteAF 和 superior wilderness design (SWD)等各大小场现在都有可以定制的版本了。
1人点评 收起
  • guanbo0919 对的,现在新材料就是Ultra 200,LiteAF也开始卖 Ultra 200的 Curve系列了。号称跟DCF一样轻,一样可以压胶,但是面料的强度更高。还没下手的原因是目前还只能是纯色,不像DCF可以打印的这么花里胡哨哈哈。 2022-1-19 09:17
发表于 2022-1-19 01:18 3 只看该作者
guanbo0919 发表于 2022-1-18 22:25 [近几年随着装备的升级,我的打包重量和打包体积也随之不断下降。之前使用的Osprey EXOS48 在平常的 ...

LiteAF的确是有一大批粉丝 curve的设计也是在很多地方被称赞。但是本人对这种细长细长的包实在是审美上看不过去。背起来的时候从后面看直接把脑袋都挡住了。更好奇在实际使用中难道没有很晃的感觉吗?那种宽一点,扁平一点的包(比如nero系列)看上去和人身体自身的重心更近一些感觉是不是运动的时候稍稍稳一些。
1人点评 收起
  • guanbo0919 Curve系列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确实是不错,后背的弧度,肩带的舒适度对比sub-nero高出不止一个级别。见过有人找Chris单买肩带未遂,直接拆了一个curve的肩带自己缝到waymark mile上面的案例。我当时在curve 30还是35之间 ... 2022-1-19 09:29
发表于 2022-1-19 01:44 4 只看该作者
lifeAF国内真的很难见到,能看到太难得,订购期真的迷。桶装卷定包太考验打包技巧,背包内排放堆积顺序,背过其他品牌的,不容易装包稳定,尤其是侧口袋平衡重量不好掌握。轻量化背包对背包者对于重量要求是有点高,出行几次还是没怎么掌握好。
发自8264小程序
1人点评 收起
  • guanbo0919 现在相对好一些了。。14周哈哈哈。 我的第一个包花岗岩焰火就是桶包,后面的飘逸白熊也是,已经很习惯了。重点就是一层一层的叠上去。轻的大体积的放下面,重的放中间靠近背,需要马上经常取用的就放最上面。左右侧 ... 2022-1-19 09:38
发表于 2022-1-19 01:46 5 只看该作者
ins上看了许多博主,都有这个包,在国外小径徒步步道圈子很受欢迎。
发自8264小程序
发表于 2022-1-19 09:17 6 只看该作者

情迷孤松 发表于 2022-1-19 01:06 本人之前买过一个nero 后来觉得这个的肩带到包底部的长度太大了换成了palante V2。无奈加州到哪都要背个巨大 ...

对的,现在新材料就是Ultra,LiteAF也开始卖 Ultra 200的 Curve系列了。号称跟DCF一样轻,一样可以压胶,但是面料的强度更高。还没下手的原因是目前还只能是纯色,不像DCF可以打印的这么花里胡哨哈哈。
1人点评 收起
  • 情迷孤松 LiteAF 给 Jeff Garmire FKT每次都定制一个包。long trail 的时候搞了一个看上去比较正常配色的。这次colorado 的FKT印了一个老虎条纹款 实在是过于炫酷。有意思的是colorado FKT记录之前是John Z 的。John Z就是pal ... 2022-1-19 10:58
发表于 2022-1-19 09:23 7 只看该作者
期待楼主写写Osprey levity使用感受
1人点评 收起
  • guanbo0919 白熊45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更轻量化版本的飘逸48。Osprey通过对新材料的运用,同时精简掉一些非必要的功能(比如登山杖随行系统),在飘逸的基础上又减了300克左右,使得白熊的重量来到了相当惊人的800克出头。同样12 ... 2022-1-19 10:02
发表于 2022-1-19 09:29 8 只看该作者
情迷孤松 发表于 2022-1-19 01:18 LiteAF的确是有一大批粉丝 curve的设计也是在很多地方被称赞。但是本人对这种细长细长的包实在是审美上看不过去。背 ...

Curve系列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确实是不错,后背的弧度,肩带的舒适度对比sub-nero高出不止一个级别。见过有人找Chris单买肩带未遂,直接拆了一个curve的肩带自己缝到waymark mile上面的案例。我当时在curve 30还是35之间着实犹豫了一会,主要是LiteAF用底部周长和顶部周长这种表述方式实在是很难转换成宽/深这种更直观的计量方式。但是得益于它的人体工程学设计,这次curve 30在80%满载的情况下(大概到我脑袋的一半高度)还是能很稳的呆在背上,表现甚至好于sub-nero。的确,过高的包体在空旷的环境下还行,钻林子或者爬石头需要俯身过去的就会比较尴尬了。将来可能会再买一个curve 35,包体相对更宽一些,同等装备下,打包的高度就会比较低一些了。
2人点评 收起
  • 手艺宅 怎么感觉这包和人体工学没啥关系啊? 2022-2-11 09:33
  • 情迷孤松 有意思。神奇这个liteAF口碑这么好但是我看到PCT sierra附近背的人没有太多(就是在徒步中还没看到过。。。)大多都是HMG, Zpacks, Gossamer Gear 这几个小场子里面的大场子。看到了几个waymark thru 40,几个MLD, ... 2022-1-19 10:52
发表于 2022-1-19 09:38 9 只看该作者
寂静河谷 发表于 2022-1-19 01:44 lifeAF国内真的很难见到,能看到太难得,订购期真的迷。桶装卷定包太考验打包技巧,背包内排放堆积顺序,背过其他品牌的, ...

现在相对好一些了。。14周哈哈哈。
我的第一个包花岗岩焰火就是桶包,后面的飘逸白熊也是,已经很习惯了。重点就是一层一层的叠上去。轻的大体积的放下面,重的放中间靠近背,需要马上经常取用的就放最上面。左右侧袋我通常是把水平均分放两边大致保持重量相等。
关键是总重量,如果超过舒适范围太多那不管怎么摆怎么调都没用了=。=
发表于 2022-1-19 10:02 10 只看该作者
NicholasGu 发表于 2022-1-19 09:23 期待楼主写写Osprey levity使用感受

白熊45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更轻量化版本的飘逸48。Osprey通过对新材料的运用,同时精简掉一些非必要的功能(比如登山杖随行系统),在飘逸的基础上又减了300克左右,使得白熊的重量来到了相当惊人的800克出头。同样12公斤左右的负重,白熊跟二代飘逸在我身上的感觉几乎没有区别。去年7月鳌太背了4天,从出发时的12公斤总重,到最后一天结束时的7.5公斤,全程肩膀没有觉得任何的不舒服,倒是腰带跟裤子的皮带打架,很难找到一个和平共处的位置。45L的容量,也可以让我在每天早晨重新打包的时候不需要对每一个装备都进行极限的压缩,全程不需要外挂,连蛋槽都是内置的。
至于论坛里很多人诟病的主仓30D材料过薄,对此我并没有太大的困扰,反倒是觉得,相比于飘逸那种弹性网兜的侧袋和袋鼠袋,白熊这种材料布置思路反而使整个背包更结实,毕竟它的头包,侧袋,和袋鼠仓使用的都是NanoFly材料,相当于用一圈装甲把背包围起来,平时穿林子爬石头,会磨到的部分几乎全是NanoFly,这材料可是相当的轻质耐磨,穿林子之类的完全不在话下。如果是飘逸的弹性布料,它的侧袋和袋鼠仓会更容易在同等条件下被挂破或者磨破。但是用NanoFly做侧袋和袋鼠仓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没有弹性,如果主包装的太满,就会占用到侧袋和袋鼠仓的空间,这点比不上飘逸的弹性材料(可以自行向外延展,不与主包冲突),飘逸可以在主包满载的情况下,每个侧袋再放2个1.5升的大矿泉水瓶,这个在白熊上是做不到的,白熊在主仓满载的情况下,单边侧袋最多只能放下2~3个600毫升的脉动瓶。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白熊45看起来比飘逸48更宽,但是容量反而略低的原因吧。
在白熊45和飘逸48之间,我留下了白熊,飘逸送给了同事。因为一,更轻;二,颜色更好看;三,升级的Airspeed背负没有恼人的异响。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