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路线:黄花梁——东灵山——聚灵峡,26公里,最高海拔2303m,累计爬升3439m,行程两日。 测试气温:冬季大雪后,当地瞬时风力可达九级,最低温低于零下二十度。携带装备: 帐篷+底布:三季帐+杖杆,注意防风性和通风性,防风主要依靠风绳和地钉,考虑到冰天雪地,地钉用水泥钉搭配羊角锤,水泥钉带了15根,每根长度大于10cm,五金店老板说是最长的了。由于树林里几乎没有风,算是没有遇到大风的考验。用积雪堆积到外帐底部的缝隙那算是代替了雪裙的作用。原先担忧的帐内结露弄湿睡袋居然没有发生,原因竟是温度太低,帐篷内壁的水汽已经结冰了,毕竟保暖不是帐篷的作用。 睡袋:黑冰G1300的舒适温标是-20度,极限温标是-30度,为了提高体感的舒适性,在里面加了条抓绒薄毯。由于睡袋尾部基本要接触到帐篷了,遂在尾部那边把冲锋衣套上了,起到隔潮防水的作用。躯干位置下面用最保暖的大衣垫上,进一步阻止了底部热量的流失。但是睡袋上面一定不要压任何东西,要保持睡袋的蓬松度。但是晨起发现嘴角附近的睡袋居然结霜了,范围很小,基本不碍事。 防潮垫:银搓蛋巢防潮垫垫+充气垫叠加起来使用,能非常有效的提高隔热系数,阻止热量从底部流失。附带充气垫修补贴以防万一,低温下,充气垫也许会变得更脆,帐底的物体也许会更尖锐。 保温杯:500ml*2,携带热水用于路餐快速煮羊肉泡馍,提高路上的舒适度和恢复体能。 饮用水:2L水袋+保温袋,水袋在保温袋里,整体又在登山包里,基本能确保水袋里的水不结冰,但是水管里的残留水肯定会冻上的,一旦冻上就无法吸允了。可以在每次吸完水后把水管里的水吹回去,如果吸嘴那仍有残留的,可以把吸嘴插入胸口口袋里,用体温化开它。不过这一路走来,基本没怎么喝水,一天也就喝个3、4次的样子。 炊具:铝锅、塑料叉勺、一体式迷你炉头、打火机、挡风板、高寒气罐带保温套。高寒扁气罐虽然是为高海拔低温环境使用准备的,但是低温也是有底线的,担心低于零下12度后气化效果不好,遂包了个内里是银面的保温套,再在外面套了个旧袜子,希望有用,实际上使用没有气化变差的情况。 登山杖两根:除了日常的节省体力、防摔作用外,这次还有雪原探路的作用,积雪下是什么,可以用登山杖探探,避开大坑。 冰爪:以备遇到冰床走冰用。 用电设备:头灯、手台、手机两部、蓝牙遥控器,全都放进贴身抓绒衣兜里,确保维持电池的更长工作时间。 额外取暖:自发加热包多个,用途:1、贴于水袋仓进一步确保水袋里的水不结冰;2、贴于手机背面进一步维持电量;3、像我这样末端循环不好的人,晚上最难熬的是脚冷,把暖宝宝贴在袜子外面,能让这一晚过得更安逸。 65L登山包,为了减负,防雨罩可以不用带。 胸包:胸前小包里装的是需要随手取用的东西,比如:八爪鱼三脚架、移动电源、滑雪镜、干洗面巾、小刀等,其中不得不提滑雪镜了,冰天雪地大风天戴着滑雪镜实在太舒服了,除了滑雪镜本身防雪盲外,还能防风保暖,只是最好做了防雾处理,减少哈气在镜内结霜影响视线。面罩稍微露出鼻孔能减少镜内哈气。 |
人身穿着: 营地保暖:号称扛-20度羽绒裤、扛-40度的point zero大衣,这次羽绒裤居然没有用上,主要是因为躲在了队友的金字塔里烤着柴火炉。大衣确实够保暖的,只是太沉了,比睡袋沉,体积还跟睡袋差不多。未来可能考虑寻求具有同样保暖效果但更轻量化更有压缩性的衣服。 徒步保暖手套、滑雪手套:运动中防泼水透气的徒步手套,个人的末端循环不好,一开始有冻手的感觉,随着运动起来,逐步暖和了,再加上操作的灵便性,特别是需要可以操作触屏手机,一路上也没用滑雪手套。 抓绒帽、防风保暖帽:运动中戴薄的抓绒帽足够,但是随着海拔升高,风力加大,这个时候非常有必要用上防风保暖帽了,所以帽子一定要放在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带呼吸网的保暖面罩:低温下的大风刮在脸上犹如刀割,时间久了,鼻子、耳朵、脸很容易冻伤,这个最好全程戴在脸上。 雪地靴+自发热鞋垫两双备用:末端循环不好的,可以考虑用自发热的鞋垫,保暖上确实非常舒服,至少不用忍受冻脚了。但是买的尺寸是均码,跑垫了,下此可以偷拿一双老婆的丝袜套在鞋垫外再使用。雪地靴一定要防水透气平衡,时间久了,雪化成水如果进入鞋里,会非常冻脚的。 袜子:coolmax速干袜、2*双层羊毛袜、防水羊毛袜(备用),coolmax袜搭配羊毛袜使用,coolmax内里排汗确保脚干爽,搭配羊毛袜更保暖。防水羊毛袜在雪地靴进水后使用,从来没用过,但是一定要备着。 雪套:一定一定要带,积雪很深,甚至有的地方超过了膝盖,如果没有雪套,积雪很容易进入鞋里弄湿脚,就容易失温了,所以我们轮流踏雪探路开路的都是戴雪套的队友。 上身保暖穿着:紧身快干内衣、高领保暖P200抓绒内衣、带腋下通风的厚抓绒、带腋下通风的冲锋衣,行进中如果风不大,可以不穿冲锋衣,确保透气和保暖的平衡,个人感觉P200抓绒内衣搭配厚抓绒太热了,好在P200抓绒排汗效果非常好,湿了也保暖,而且速干的很。结合之前风雪大五台的经验,运动中,紧身快干内衣搭配厚抓绒足够了。 上身保暖穿着:紧身保暖快干秋裤、抓绒保暖裤、冲锋裤,冲锋裤虽然防风性很好,考虑到环境大风天气,裤子穿脱不如衣服方便,一路就这么穿着,明显感觉到保暖有余但透气性欠佳,我估摸着最佳搭配是,紧身保暖快干秋裤搭配带侧拉链的抓绒软壳裤。 |
吃什么很重要,千万不要对付,一路辛苦,吃好喝好才能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低温下尽量不要带含水份多的食物,具体画面可以回顾下《长津湖》里志愿军啃冻土豆的情景,我带的煮鸡蛋也是很有画面感吧,幸好我是煮了吃的。 羊肉泡馍非常适合暖身体,党参乌鸡汤适合恢复体力,当然还有更多其他美妙的营地食物,就得看各自的厨艺了,要想吃得好,体验更好,就得辛苦自己多背水多背食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