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春风以她博大的胸怀赐予巷子尽处温暖的拥抱。春色挡不住 ,古院花始开。 ![]() ![]() ![]() ![]() ![]() ![]() 我和朱师傅原路返回。按捺不住老院沧桑的魅力,还是不停的一边欣赏一边拍照。 ![]() 谢过朱师傅,准备向东迂回。说是东,其实是先东一段再东北方向。 ![]() 这里有一门牌 “菜元村353”,依然保留着民国时期菜元的称谓。 ![]() ![]() ![]() ![]() ![]() 刚刚迂回到那棵槐树,其东北向便是一幢老宅。尽管老院已是支离破碎,但其规格形制依旧在,这是一幢坐北面南的标准型四合老院。 ![]() 道路拐角处的那棵老槐像路标,给寻访者指引着方向,有古槐必有老宅。 ![]() ![]() 古槐的东北角一隅是那幢老宅,这右手侧有一条蜿蜒的青石子小路,好奇心来袭,看看去。站在此处还真有点据高临下的感觉,远山如黛近柳似烟,好一幅早春水墨画。这条小路本来是东南又东北再北稍西,极尽曲折离奇之能事。小路上静极了,简直有点出世之感,忽然身后传来小孩的声音打破了这一方的宁静,原来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回菜园老家的地坑院看看。她说,她是在老院土生土长的,尽管自父母走后老院有些年头无人居住,甚至有了些许荒凉,但儿时的过往历历在目常常怀念,所以隔些时日总要带着孩子回老家来看看。的确,她的老院许是因为她常常惦记打理,看上去不仅完整而且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温暖。 她说,她的老院后方还有几处老院落,现在都已无人居住。正在聊天功夫,突然天空下起了雨,她急忙邀请我进院避雨,为了不打扰到她短暂的回家时间,谢过之后我准备原路返回。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非常享受春雨中漫步的独处时光,时不时的左右环顾着沿途风景,如痴如醉。 ![]() ![]() 哇,起初这雨温柔缠绵,不大功夫竟然密密实实的越下越大,赶紧的临时躲在一处闲置的门楼下避雨。说是门楼太过夸张,也就是门楣上端伸出了一个水泥檐子,就我这小身段也是勉强容身,看上去身体是比檐子瘦些,但经不住那雨的飘忽,这一会儿可以改写一下诗词喽:沾衣即湿杏花雨,吹面稍寒杨柳风,哈哈哈。我们就这样相遇了,相遇在这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诗韵里。 ![]() ![]() 雨,稀疏起来,走起,继续绕回到那棵古槐前向北稍东方向寻寻觅觅。春雨过处皆新意,这口古老的辘轳井似乎在春雨中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 ![]() 这条巷子越走进似乎越发深邃,我自顾自得一门心思左顾右盼的交替搜寻着。一段圆弧路线过来,蓦然间左手侧目之所及尽惊鸿,我就那般痴痴的静静的原地一动不动良久,良久……。雨丝的清凉带着诗意飘落在我的眉心,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算是缓缓神儿,再度定睛,这里门楼依旧在,厢房在,厢房上的照壁在,相邻一家的老窑洞在,足也足也。 ![]() ![]() ![]() 紧依门楼小心地越过颓废的院墙,这一幕又是一个震撼:我喜欢老屋与花儿的邂逅,一直喜欢,自以为那是天成的绝配与相看两不厌的默契。无关乎谁主谁从属,它们竟然是如此这般的和谐,春雨中的这一幕该是天人合一在春天里演绎的最美丽的传说与故事吧。 ![]() ![]() ![]() ![]() ![]() 照壁上的对联清晰可现:德裕安贞咸依奠定,道具光大统赖纲维。横批:均调四序。猜测着这户主人一定是位大哲学家吧,而且儒释道融会贯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 ![]() ![]() ![]() ![]() 神龛上有对联:土厚庇护藜众,地灵德配苍天。俗语云:“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民间自古以来便崇拜土地,尊称土地为“后土”或称为”土地公”,建立庙宇,按时祭拜,以表内心崇敬报功的心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有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 ![]() ![]() ![]() ![]() ![]() ![]() 老四合院左右厢房新老对峙无语,正房是几孔窑洞。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手把竹杖,在古村老屋间,一人,孑然于这一隅的恬淡,与老屋乐,与民乐,与细雨乐,与山水乐。顾盼间,感悟于天地,自悟一种清凉,自守一份安逸,何其自由无碍! |
破败中透露着精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