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2 08:47 编辑 矿石坡爬到头,一侧有条三马子路(或是探矿的临时路),那路忆废弃数十年,路上已长满了杂草和小树,虽然路底子比较平,虽然路基有3、4米宽,可若不是我们曾经走过三次,绝不敢相信它是一条路。可它确实是一条路,还是一条“高标准”的路。 顺着这条路,我们很快来到了大湾村2号垭口下,那个令人恐怖的大陡坡处。这个坡有多恐怖?这么说吧,算上这回我们一共走过四次,每次跟每次走的都不一样,因为坡上根本就没有路,还长满了过人高的灌木,人只能找灌木稍稀处,左拐右拐的走。这个坡还特别陡,差不多将近50度(别听有的人动不动就攀上了70度的陡坡,超过50度的坡,根本就无法攀爬。如果不信,你把60度的三角板立起来看看,那是什么概念),即使手上有双杖,你若不抓树,往往也一步都走不了。 攀升中老慢又后来居上,很快又不见了踪影。 上次穿越时,从垭口南侧山上拍的这段路的照片,当然,当时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悬崖间会藏着一条路 ![]() |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2 08:48 编辑 当我攀上垭口时,老慢又在守株待兔,今天他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矿石坡顶上。“老慢,你忒不够意思了,这么难爬的坡,你也不拉哥一把。”“我倒是想拉你,可自己还顾不上自己呢,再说想拉你也够不着呀,要不你把自己身上绑根绳,我拉着那根绳。”“滚一边去,让你遛狗呢?” ![]() |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2 10:06 编辑 我和老慢已经是第三次登上这个垭口了,这道山脊虽然 险,但并非没有人走过,根据我手中的轨迹,至少有两支队伍完成过这段山脊穿越,留下了两条不同轨迹,一支队伍是从大湾1号垭口向大台方向走,那支队伍基本是沿着山脊走,只是走到这个垭口时绕了一下断层。可我们两度沿轨迹找路,都没能找到绕断层的路,那两次没找到路还有情可原,两次都是天要下雨,地面湿滑,视线不好,时间又紧,我们不敢冒险。今天天挺好,地面也干,视线更没的说,我们再次尝试沿那条轨迹找路,可最终还是失败了。那条轨迹所经的地方陡的无法立足,坡上还长着密密麻麻的树,我们背着大包一步也走不了。看来这个地方根本就没路,那支队伍也是冒着险楞走的,可人家或者是轻装,或者能力超强,人家能钻的地方我们钻不了,人家能爬的地方我们无法爬。为了安全,我们第三次放弃了沿山脊走的打算。 ![]() |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2 10:20 编辑 不走山脊,那就只能走侧切,走第二条轨迹所走的路。那支轨迹和我们的走向一致,也是沿着长城向北走,走到垭口南侧的山头上向东降,沿着垭口下边的陡坡侧切的。我们上次也想沿那条轨迹走,可那天视线特别差,从垭口向下看,下边似乎是个大坑,坑壁直上直下、看不见底的大坑,我们根本下不去。后来回家后研究线路,我仔细查看了各种版本的卫星图,在冬季卫星图上发现,那个垭口下边有条路,应该是走三马子车的路,大概是探矿用的临时路。留下轨迹的那支队伍走的就是正条路。只要我们能下到那条路上,一切就OK了。 想下到下边的矿路上谈何容易,今天视线好,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垭口下边不是坑,是修路挖出来的劈坡,并没有多深,也就三米左右,却但足以档住我们的脚步。几次尝试无果,发现这个垭口是北高南低,现在只能顺着垭口向南走,寻找能下去的地方。 ![]() |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2 10:40 编辑 沿城墙走到垭口的最南端,这里的山脊被劈开了一个豁口。本以为那条路和这个豁口连在一起,下去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豁口东侧别说是大路,连条小路也没有。从豁口处顺着向北切,uyaa图切到那条路上,可没走几步就无“路”可走了,前边是6、70度的水冲沟,即使抓着树,也无法前进一步。再往下是悬崖,更是不可能,无奈,我们只能又往上爬。 还不错,我这儿还没动窝,前边开路的老慢兴奋的喊上了:“上到路上了,就往上爬几米的事,还真是一条大路。”我沿着老慢挤出来的痕迹,抓着树木向上攀去。才攀升了4、5米,已经站到了大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