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39

主题

西北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复制链接] 查看:35611 | 回复:53
发表于 2022-9-13 14:3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南国红豆(杨光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飞度玉门关。"少时读书,就被李白《关山月》中的这几句诗勾起绵长的思绪,心中根植下对遥远的塞外的无限向往。后来,读了地理专业,知道了李白诗中的天山并非今天的天山,而实指甘肃青海交界的祁连山。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天山的念想,反而越发一并爱上了祁连山,爱上了祖国大地上一众名山大川。于是,我有了背包,也有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2022年7月初,暑假将至。决定利用暑假完成乌孙古道的穿越,领略天山雄奇壮丽的风光,了却搁置心中已半生的夙愿。

原本打算邀约三五山友重装,公告发出后,却事与愿违。要求轻装者占了多数,几位本想重装的山友出于各种顾虑也加入了轻装的行列。坚持重装的我作为发起人之一反而成为了固执己见的孤家寡人,挫败感、孤独感油然而生。

那几天,我反反复复地听着一首老歌,那首小轩作词、谭健常作曲的《三百六十五里路》。词云:

"睡意朦胧的星辰/阻挡不了我行程/多年飘泊日夜餐风露宿/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抖落异地的尘土/踏上遥远的路途/满怀痴情追求我的梦想/三百六十五日年年的度过/过一日行一程……"

突然就被这几句歌词破了防,入了心,五十多岁的老男人竟也会泪眼婆娑。

网上邀约了两位重装山友,也因各自原因没能同行。执着也好,固执也罢,我还是坚持我的理念,决定负重穿越。

7月22日深夜,我和十一位轻装者组成的队伍从梵净山下的铜仁踏上火车,一路风尘仆仆,几经换乘,于7月25日晨来到了近万里之遥的伊犁河谷。

01 伊犁河谷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北疆看风景,南疆看人文。而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则兼具南北疆的特点,是领略新疆自然风貌和了解新疆风土人情的一扇窗口。

25日晨,大家顾不了连日旅途的劳顿,跟团来了一个伊犁河谷一日游。

赛里木湖的壮阔、果子沟大桥的雄奇、霍尔果斯口岸的异域风情、解忧公主薰衣草园的奇花异香让人流连忘返。

张骞、刘细君、解忧公主、班超、左宗棠等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和乌孙古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景仰不已。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霍尔果斯口岸 海拔790米, 古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有元以来蒙古族的驼站;现为伊霍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的起讫点。(拍摄时间:9:48)

旅游大巴行驶在广袤的河谷平原上,处处是成片的向日葵花海和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玉米。哪有一点想象中的干旱环境下西北的荒凉!

蜿蜒流淌的伊犁河尽显浩荡之气,伊宁街道旁的山楂树结满红色果子,哈萨克同胞庭院里的凌霄花娇艳欲滴。这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着无边无际的农作物共同描绘出伊犁河谷的绚丽多彩。

真个是"不看天山群峰雪,错把伊犁当江南。"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伊犁河谷地形图 伊犁河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来自大西洋湿润的西风气流可进入伊犁河谷,形成丰富的降水,使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夏季丰富的降水和春季天山融雪为伊犁河谷的平原地带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图片来源于星球研究所)

25日19时,回到伊宁的酒店。美美地洗浴一番后,披着晚8时西斜的阳光,寻觅一处清雅的地方,享受独特而丰盛的晚餐。目标锁定"悟泽庄园",这是一家当地小有名气的美食院落。

为了积蓄能量,以完成古道的穿越,必须好好地奢侈一把!美食和美酒自是不能少,贵州的酒配上伊犁的羊肉,请放开你的肚量大快朵颐吧。餐室外有民族舞蹈助兴,餐室内我们自娱自乐。边吃边唱,三泡茶和各种果品开开胃,12个人竟然能爽爽地干掉半只羊。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伊宁市悟泽庄园(海拔606米)和庄园的民族舞蹈  庄园招牌菜有全羊宴、全马宴、烤全羊、一羊八吃。(视频截图 拍摄时间:20:22)

在户外店买了气罐,在超市买了囊和水果,为穿越古道准备了必要的物资。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伊宁街景一角 夕阳西下,花灯初上。(拍摄时间:22:41)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2-9-13 14:34 2 只看该作者
02 从伊宁到琼库什台河谷营地

7月26日7时,租车从伊宁前往琼库什台牧业村。

一路前行在伊犁河谷平原,车窗外的景观从眼前闪过,就像在观赏一部3D效果的风景大片。伊犁河谷平原地势坦荡,千里平畴,遍地是玉米和葵花以及紫色的薰衣草,还有公路旁整齐挺拔的白桦。

9时左右,抵特克斯城。小面馆里,羊肉面、羊肉包子端上桌,一顿造作猛如虎,风卷残云入了肚。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特克斯县城  海拔1000米左右,位于一个小盆地中。1936年,邱崇浚任伊犁区屯垦使兼警备区司令,命人用布条拉线,20头牛犁出了最初的8条放射性街道,形成了特克斯八卦城的雏形。(拍摄时间:9:16)

车继续前行,驶出特克斯小盆地。不久,进入喀拉峻草原。遗憾的是,没能进入草原深处,只能在网上欣赏精美的照片了。

喀拉峻草原地势略有起伏,凹凸不平。连绵的丘陵像微微涌动的海浪。无数的岭脊伸展,柔美的线条给人以灵动的错觉。

这里是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远嫁的地方。一个弱女子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大汉和西域友好往来的大旗。

每每读到她的《悲愁歌》,总不免令人唏嘘!让人追思。诗云: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琼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抛开诗人孤苦、思乡的一面,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事件,反映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情景,其意义自不必言说。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喀拉峻大草原  喀拉峻大草原位于天山脚下的阔克苏河大峡谷,为草原丘陵地貌。 "喀拉峻"是哈萨克语,"喀拉"有深色、浓郁和辽阔的意思,"竣"是茂密的样子。"喀拉峻"即为苍茫辽阔、水草丰美的地方,是古西域最大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拍摄时间10:13 亮哥)

喀拉峻人体草原  沟壑纵横的草原丘陵在明暗光影下显现出人体曲线之美,被称为"人体草原"。草丘上平行细密的小径,如同人体肌肤上的纹理,当地牧民说是羊群走出的羊肠小道。

11时25分,抵达琼库什台村北村口,人和包下了车。电话联系几天前约好的马帮领队,好半天才有人开了个小车来接洽,说是忙不过来。包多车装不下,男山友们得背着包穿越整个村子到南村口。个别山友的脸有些挂不住了,我无所谓,反正重装得自己背着。

后来才知道,我们是被中介了。

我不用马帮驮运,所以不着急,背着包沿村中岩块铺就的道路慢悠悠地溜达,一路观赏着这个美丽的村子。村中建筑多为以木质坚硬的松、杉原木构筑的木屋,依水而建,散布在较宽的河谷地带。房屋分布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因而给人以村子很小的感觉。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有300多户、1700多人的牧业村。如此规模,放在我们黔东山区,也算得上较大的村落了。

蓝天、白云、高山、峡谷、森林、草原相互衬映,隐秘而静谧。琼库什台村就是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琼库什台南村口(42.9?N,82.2?E),海拔1907米。"琼库什台"是哈萨克语,意为宽阔的台地。琼库什台河穿村而过,水量较大,较为清澈。河谷地带除了生长着茂密的云杉林,还有少量高大的胡杨。(拍摄时间:12:45)
1人点评 收起
  • 微信用户6351 阔克苏河到了秋冬季以后河沙沉淀就是绿色的了,很漂亮,另外阔克苏冬天也不结冰!挺漂亮的!写的很不错带我在回味一下乌孙,谢谢 2022-9-13 21:34
发表于 2022-9-13 14:35 3 只看该作者
到了南村口,山友们整理了所带物资,每人只带了必要的食物和水,其余的交给马帮打包驮运。

13时左右,重新启程。沿着琼库什台河逆流而上,先是一段平缓的机耕道,到了古道起点后将进入河谷云杉林。一路上游人较多,从装束上看,应多为来此休闲度假的游客。近年来, "历史文化名村"琼库什台村渐为人知,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乡村旅游的兴起,民宿客栈也多了起来。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琼库什台牧业村  位于天山脚下琼库什台河谷,集山峰、沟谷、森林、草原于一体,扼守乌孙古道北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居民为哈萨克族,传统农业为放牧业,民居多为原木构筑的木屋,屋顶种草覆盖。(拍摄时间:13:06)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乌孙古道起点 自左至右:果果、仙姑、飞飞、妖姐、冉苒、南国红豆、冰山雪莲、高姐、沧海、墩戴(马帮领队)咖啡、远航(拍摄时间13:28 亮哥)

在古道起点打卡时,马帮领队赶到了,用不太听得明白说什么的普通话作了自我介绍。他说他名叫墩戴,喀拉峻墩戴,负责带马队兼向导。留影时,山友同唱:"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于是,后来就叫他等待了。

13时30分,做好了疫情防控登记,穿越算是正式开始。

古道入口是一片河谷云杉林,树木高大挺拔,郁闭度大,难见阳光。在盛夏七月,体感异常舒适。

出林子后,开始上行,有很明显的马道,一直在河谷左侧上溯横切,河谷窄处坡度稍陡,多岩石;河谷宽处坡度和缓,多草场。总体上,马道坡度不大,非常好走。一路上要穿过多个牧场,牛羊成群,木屋点点。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花楸 花楸的花语是美好、忠诚、善良。科普中国 ·科学百科词条:"性喜湿润土壤,多沿着溪涧山谷的阴坡生长。常生于山坡或山谷杂木林内,海拔900-2500米。""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山东"。在乌孙古道能够看见这种植物,有点意外。(拍摄时间:14:13)
发表于 2022-9-13 14:37 4 只看该作者
山友们走在这些童话般的美景里,少不了处处留影,行进的速度不是很快。我一个人重装,生怕拖大家的后腿,常常一个人闷头赶路。只有咖啡不爱拍照,轻轻松松地走在我前面,不时甩我一大截。走一段后再回头,往往看不见后面的山友。停下来等等,有时得等半小时之久。用山友们的话来说,我和咖啡只是纯粹的走路,而他们要的是远方和诗。突然开悟,觉得他们挺有道理。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是哦,得反思。别只顾着走路,而辜负了天的高远、云的飘逸、山的巍峨、树的青翠、溪流的婉转、花草的清馨。于是,我不得不提醒咖啡,要他放慢速度,因为身后有一个团队。我也不断地调整节奏,即使身体达不到最佳的状态。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高山牧场 右侧沟谷有三条河流汇合,中间一条穿林而过,为琼库什台河正源。(拍摄时间:15:35)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小桥流水 由此过小河,爬一小坡,又是牧场,下行小段后又可遇见琼库什台河(拍摄时间:15:59)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轮牧牧场 左侧有木屋,放牧着牛群和羊群;右侧牧场牧草茂盛,虽然已过草原盛花季节,仍有野花星星点点地开着。牧草没有被牲畜踩踏和啃食的痕迹,或许为牛羊过冬草料之储备。(拍摄时间:16:30)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牧场 从河谷到山顶自然景观变化非常明显,有较为清晰的山地垂直地带谱。河岸有露营痕迹,如果没有牛羊打扰,实为理想营地。(拍摄时间:16:46)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琼库什台河边牧场里的冻胀草丘 科普中国 ·科学百科词条: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第2期:冻胀草丘 形成过程与冻胀丘相似,只是草根密集处地下水的聚集也较多,因此冻涨效应最明显的就展现为拱起的草丘。 (拍摄时间:17:10)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沟谷地貌 受冻融作用等外力影响,山体岩石破碎。(拍摄时间:18:42)
发表于 2022-9-13 14:38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国红豆 于 2022-9-13 14:38 编辑

路好走,走远了,人也累;景虽美,看多了,眼也倦。后半程,山友们就只顾低头赶路。审美疲劳,人也疲劳了。我心头有些不厚道地想:这下没有诗,只有远方了。

19时40分,到达河谷小木屋营地。一队来自福建的山友住在这里的大帐篷。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琼库什台河谷营地的铁索吊桥 海拔2850米,过桥后往右侧有牧民小屋。(拍摄时间:19:39)

营地地势较平缓,方便扎营。木屋主人的孩子们很热心,会主动帮忙搭帐篷,帮忙打水。当然,他们也会接受如巧克力、苹果等小礼物。

这里处于琼库什台河上游河段,河水有些浑浊。没有其他水源,有洁癖的山友怕是难以接受。

屈原《渔父》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得添上一句:"沧浪之水清兮,可遇不可求;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煮吾茶与食"。

生活要有仪式感。饭可以简单点,吃饱就行。但每天的二两是必须有的,这是亮哥、冉苒、咖啡、果果、南国红豆必做的功课。今晚又邀请了墩戴的参与,借此促进相互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合作。

22时30分,夜幕降临。天边几颗星星偷偷地亮了,牧人家的太阳能电灯也亮了。伴着琼库什台河流水的声音,我渐渐进入梦乡。

陡然惊醒!毛骨悚然!突然响起的喇叭声撕碎黑夜的宁静。

"呜哦嚯-嚯-嚯-","呜哦嚯-嚯-嚯-"。声音单调而凄厉,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不知是呼唤牲畜归栏,还是驱赶山野狼群,抑或是一种宗教仪式?不得而知。从凌晨一时到四、五时,就这样一直播放着,直到太阳能电能耗尽。

虽然知道草原上的星空很美,但我没有胆量爬出帐篷去观赏。

行程回顾:车程:伊宁--127公里(耗时2小时20分)特克斯城-90公里(耗时2小时)琼库什台牧业村;徒步:琼库什台牧业村-16公里(耗时6小时40分)琼库什台河谷小木屋
1人点评 收起
  • 江苏小篮子 七月博格达出来时,原本是想去乌孙的。可之前喀拉峻时从琼库什台进时,八卦城到琼台的那一段路,九曲回肠,让我狂吐不已,一想起那个晕车的味,乌孙也因而止步。 2022-10-13 12:18
发表于 2022-9-13 14:41 6 只看该作者
03 从琼库什台河谷小木屋到库诺萨依营地

7月27日晨7时,被喇叭声洗礼过一番的山友们还是早早地起床了。虽然看起来有些萎靡不振,但仍然井井有条地做着出发前的准备。

清晨的河水比昨天清澈多了,烧水泡面、冲豆奶,好好享受早餐时光。看着正在专心致志地挤牛奶的木屋女主人,特想问问夜里的喇叭声是怎么回事,顺便也讨碗鲜奶喝,最终忍住没有开口。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牧民的日常生活 放牧、挤牛奶、做奶酪 (拍摄时间:7:30)

9时50分,起包出发。不用过桥,继续沿琼库什台河谷右侧逆流而上,坡度开始变大,但仍较为和缓。随着海拔上升,植被变得低矮、稀疏,以短草和低矮的灌木为主。木本植物中,高山柏占有一定的优势,有的虬枝盘结,覆盖岩石之上,展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河谷一带有一牧场,一幢木屋和若干牲畜圈。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琼库什台河右侧景观 短草生长在乱石中,山路崎岖(拍摄时间:9:55)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左后方山谷  俯看,三条溪流汇合;远观,可见山峰上的冰雪。(拍摄时间:10:13回拍)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宽谷,流水在宽谷中形成弯曲的河道,远处可见一塔型山峰。(拍摄时间:10:25)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河谷牧场(拍摄时间:10:49亮哥)
发表于 2022-9-13 14:43 7 只看该作者
牧场一段,溪流岸边多沼泽、泥淖,需靠右离河道稍远横切。上行一段缓坡,左前方较远处有一塔型山峰,目光近移,河谷左侧一道山脊横卧,坡面上移动着先行的福建山友的点点背影。果果、飞飞、咖啡已到河床对岸,不时回头关注过河的我。

这是一个稍有坡度的长坡,从河床开始就一直爬,很有些费时费力。因为处于仰视的角度,不太容易看见马道,好在可以循着牧民(马帮)插在地上的钢管路标前行。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山脊顶部冰川作用下堆积的大小块砾,地面有路标(拍摄时间:11:40)

上到坡顶,地势变得极其开阔,是一个面积较大的槽谷。前方山脊上,包扎墩达坂遥遥可见,而先前所见塔型山峰近在咫尺,矗立在右前方,伸手可及。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冰川作用形成的槽谷  山脊线连绵数公里,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山,在寥廓天空下画出优美的曲线。(拍摄时间:12:01)

塔型山峰右侧,群峰会聚,皑皑冰雪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夏日的阳光消融冰川,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补给琼库什台河。远远望去,部分冰面略呈暗黑色,这是出露的冻土底冰。午后的琼库什台河水那么浑浊,根源就在这里。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槽谷右后侧群峰 琼库什台河的发源地(拍摄时间:12:09回拍)

槽谷中有条小溪,沿小溪右侧逆流缓缓上行,还有两个阶地,隔离出两个地势相对低平的浅盆地。过去,这可能是两个冰碛湖,小溪流水下切,终碛堤决口,湖水外泄而成现在的形态。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包扎墩达坂下的小盆地  块砾杂乱,短草覆地,牛羊成群(拍摄时间:12:45)

到了盆地边缘,坡度陡然变大,要么是悬崖峭壁,要么是乱石嶙峋的石河和倒石堆。抬头看,三三两两的山友蜗行在陡坡上,行动迟缓而吃力。

我得小歇一会儿,补充点能量。前面的咖啡、果果、飞飞已拉开我好一段距离,回望后面的山友们也正赶赴而来,索性就等他们一起。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冰川作用和重力作用形成的石河和倒石堆地貌(拍摄时间:13:17)
发表于 2022-9-13 14:44 8 只看该作者
顺着倒石堆处陡峭的"之"字形马道急剧爬升,上得一道缓斜台地,回头俯瞰盆地,游荡的牛羊小得如同蝼蚁,盆地已显得很深远。向右沿台地前行百余米,左转还有一道陡坡要攀越。

咖啡在陡坡下路口歇息,原来他刚才走完了整个台地,尽头是垂直的悬崖,说怕后面的山友走错,特意在此等候。我继续艰难攀爬,在达坂顶部赶上了正在拍照的果果和飞飞。

站在达坂极目远眺,天地一片悠远辽阔。飘渺的云海中,横看群峰连绵,纵观层峦叠嶂,尽显天地之大美。望望远方,看看脚下,确信自己已身在天山,不禁有点小小的激动:"李白,我来天山啦!你在哪里?"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包扎墩达坂(也叫琼达坂)海拔3676米,岩层倾斜,岩石断面整齐,有金属光泽。(拍摄时间:14:07 果果回拍)

达坂的风有些凉,还挟带着细细的飞沙,扑面而来。天上暗云涌动,向山顶压下来,要变天了。

山友们不敢过多停留,沿坡面马道匆匆下行。

风越来越大,冰冷的雨点啪啪地砸在身上。我穿上薄羽绒服,而雨披差点脱手被风吹走。顶风冒雨走在崎岖的山径上,突然的强风差点将我吹倒,踉跄了几步才稳住。

穿着雨披,视野受限,只得跟着前面的山友的背影前行。慌乱中没有看见直下库诺萨依山谷的小路,走在了横切到右边山脊的路上。

山脊处,果果、飞飞在避风。几位福建的山友在那里四处张望,终于看见了左侧山谷中的山友。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包扎墩达坂库诺萨依山谷右侧的山脊  山脊两侧坡度很陡(手机拍不出陡的效果),现在常走的穿越线路在山脊线左侧山谷,右侧为老的穿越线路。(拍摄时间:14:33)
发表于 2022-9-13 14:46 9 只看该作者
我和果果、飞飞跟着福建的山友下到山谷时,亮哥、冉苒、咖啡等山友到了山脊处,挥手示意让我们上去。果果查看了离线地图,确认我们是正确的,但为了不造成队伍的分裂,我们还是又走了回去。上得山脊,却不见山友们的踪迹,也没有找到路。正在犹豫,墩戴的马帮正往山谷直下,隐约听得他呼喊我们的声音。于是,我们又回到谷底。

墩戴吩咐我们就地休息,他去找其他山友,然后策马直奔山脊而去。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应了古道起点时唱的歌词了。

雨停风静,天空渐渐清朗。山谷中的有几处细流悄无声息地流向山下而去,这大概就是库诺萨依河的源头了。谷地中牛羊悠闲地吃着草,仿佛刚才的风雨与它们毫无关系。周边山上没有一颗树,裸露的岩石被风化剥蚀得支离破碎,在坡面堆积成厚厚的流沙。

向谷口方向放眼望去,可见远山横雪,令人无限遐想。后来听墩戴讲,那就是阿克布拉克雪山。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库诺萨依谷地  冰川作用形成的槽谷(宽谷)(拍摄时间:17:22亮哥)

16时30分,"误入歧途"的山友陆续到了,一个个满脸的疲惫。山友重新聚齐,互相问候一声,随即沿库诺萨依而下,朝着远处的雪山方向前进。

库诺萨依上游谷段以石质山体为主,坡陡谷窄。陡坡上便硬生生地凿出了一条马道,横切在山谷左侧小半山腰上,因而有几处路段较为险峻。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陡坡段人为拓宽的马道(拍摄时间:17:36)

随着山谷的延伸,左侧山势坡度略有减小,山体土层增厚,草甸渐趋茂盛,相对和缓的山头完全被草甸覆盖。连绵的草原,纯粹的青绿,与雪山相映,与天际相接,形成空灵宏阔的空中草原。山形变化,移步换景,给视觉以梦幻般唯美的强烈冲击。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库诺萨依谷地地形地貌及景观(拍摄时间:18:09 亮哥)
发表于 2022-9-13 14:47 10 只看该作者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草甸景观 人在草原上行走,草原没有尽头(拍摄时间:18:13 亮哥)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阳光下的空中草原 远芳侵古道,晴翠连岭雪(拍摄时间:19:05 亮哥)

乌孙古道穿越略记 走向库诺萨依河谷,与牧场小屋相遇(拍摄时间:19:27 亮哥)
2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