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漆画
杂技俑
|
娄睿墓壁画
北朝瓷器,瓷器上装饰的宝相花说明了当时佛教的巨大影响。
唐代金器
玛瑙珍珠项链。
辫发俑,辫发是当时鲜卑族男子的一种发型。
|
北朝陶俑。
虞弘墓石椁。隋朝。汉 白玉 石椁板堪称“中西合璧”,其上浮雕画面施彩并局部描金,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和行旅等,具有浓厚的 中亚 和波斯风格以及鲜明的祆教性质,展现了墓主不同寻常的外来文化背景,充满异域风情。在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右上角是人物动物纹鎏金银高足杯
|
红陶牛 第五个展厅是佛风遗韵
释迦七尊像
|
明代绘画,中间是观音 菩萨 。
清康 熙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六展厅是戏曲故乡。
中国 戏曲起源于原始宗教仪式中祈福或酬神的歌舞。千百年后,由于滑稽戏和说唱等艺术形式的加盟,最终形成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戏曲。同古 希腊 戏剧和 印度 梵剧一样,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的艺术瑰宝。
|
原始先民在为祭天祀神而创造歌舞之时,不曾想歌舞艺术会在后世社会生活如此普及。礼天祭地、驱鬼避疫、欢呼胜利、喜庆丰收、丧礼悲歌、男女欢愉……人们把对自然的恐惧,对鬼神的敬畏,抒发生活中的喜怒哀 乐都 寄托于歌舞。
宋、金戏曲艺术,从形式上吸收了历史上多种表演手段,糅合提炼,形成了特有的演出模式。其内容则由最初的祀天娱神、驱病攘灾,到宫廷宴享、声色娱乐等等,逐渐演变成教化民众和针砭社会的娱乐活动。根植于民间生活的戏曲艺术,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人生百态。
|
二十四孝故事陶塑
我觉得封建社会提倡的二十四孝多半是愚孝,非常缺乏人性,只有少数几个在今天值得赞扬, 比如 这件,陆绩怀橘。
金代杂剧俑。
金墓砖雕
|
元代杂剧壁画。
清代皮影。皮影戏把传统的说书讲史的曲艺,发展演变成“形声并茂”的特殊戏剧形式。尤其适合于观众不多的山乡野村。演出时,表演艺人操纵着由驴皮或牛羊皮制成的“影人”表演,再以灯光透射到白幕布上。随着活动影像动作,配以人物念白和唱腔及乐器伴奏,构成栩栩如生的戏剧表演形式。
第七个展厅是明清晋商。
|
运城 池盐生产泥塑。
明代 山西 冶铁生产分布。
明朝中期 山西 煤炭开采图。
平遥 日升昌票号桂号银流水账
清道 光初年(19世纪初),晋商为适应商业活动中商品流转和资金调拨结算的需要,在 平遥 创建了 中国 第一家以金融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日升昌。到光绪中期,晋商票号发展达到鼎盛,最多时达到30家,分号达到了400余家。遍布 中国 各省的85个重要城镇,远及 蒙古 、 朝鲜 、 日本 和 韩国 的一些城市,构成了海内外四通八达的金融汇兑网络。执掌 中国 金融界的牛耳达百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