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疫情封在家无聊,拿身边的几个滑轮测试了下效率,参考了坛子前辈用过的测试方法。拿了一个小背包里面放了总重3KG的杂物,系上10.5mm静力绳,然后在滑轮另一边匀速下拉取得拉力数值,再算出大约效率。比较懒,没有测试更细直径的绳子了。同时,因测试的负重非常轻,数值会偏低,仅用来相同测试环境下的横向比较。 测试对象分别为:Kong.821固定侧板、Gview mini活动侧板、Petzl Mircro TRAXio、Petzl Nano Traxion、CT Rollnlock、Kong duck(非滑轮,客串)、Petzl partner、坎乐三孔滑轮海外版。其中只有Gview mini是十年前购买并少许使用过,其它的都九成九新。 总体上,轴径大的会有优势,轴长更长的对粗绳更友好,而用手去转动滑轮的手感则毫无用处。Petzl Mircro Traxion和Partner用的滑轮是一模一样的,官标效率也是一样,但反复实际测试数次,效率有少许差别,前者就算把齿牙打开,10.5mm绳滑过也会有摩擦声。 测试中,发现Rollnlock安装10.5mm的主绳时,摩擦声音比较明显,拿Mircro Traxion对比了下,Rollnlock的滑轮凹的很不明显,绳居中状态相对难保持些;整体看着宽厚,滑轮外却包夹了两层,滑轮实际轴长不够,该是更适合细一点的绳。 本次测试的设备中,最轻的是petzl nano单向滑轮(51g),最重的是国产坎乐三眼滑轮(160.5g),买的0.1g精度的厨房秤因疫情原因一直发过不来,就用0.5g精度的称了。 测试用的负重容器是Grerory Nano16,放了些下降上升器主锁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再灌了瓶水用来微调整数重量。 绳头接包,手提秤通过主锁挂Tibloc拉绳,匀速下拉一米二三左右数次,再取平均值。 请无视我丝扣锁门均没有锁上,不到两米高的距离我宁愿意摔死也不愿意麻烦死。 实际测试结果如下表: 原计划测量的一些数据,偷懒没测了,Rollnrock和duck的滑轮尺寸都懒得测了,为了不心中有愧,又追加了一个半圆锁的效率测试。 测试结果有些意思,本来测试的目地是想搞清楚Nano Traxion和Kong.821的真实效率,Nano的轴承小了那么多,我看到的资料效率却是和Micro Traxion一样,实际测试果然相差甚远。而Kong.821效率标的那么高,手转滑轮时感觉很涩很是不灵活的样,实际测试还真的比Partner效率高2%,和两款滑轮标称的效率差一样。更有意思的是国产的坎乐三孔滑轮,虽然用28mm的滑轮轴径是相对最大的,但是这效率实在也真是杠杠的,其标称的承重也是最大的,我个人不是太敢相信它标称的承重。它国内版和海外版的印刷稍有不同,标称的最大绳径也不一样,自我感觉,如果用来搭系统心里会有些不踏实。买它也是看到国外网友攀树时拿它和原版的DMM做了对比并指出了些小缺点,趁着便宜就拿个回来看看罢了。因为不懂,对此滑轮的评价,纯属门外汉不负责任的个人意见。 Nano Traxion和Micro Traxion分别打开和关闭齿牙做了效率测试,Nano Traxion的齿牙是不能固定在打开位置,只能用手一直按着,Rollnrock我忘了做关闭时的测试了,等我想起时也懒得再去做了。 就我目前个人感受而言,这些小滑轮中还是最喜欢Micro Traxion和Partner,轻而能用是王道。 有点啰嗦了,就此结束。 对了,忘了提一句,Rollnlock在2023/1月会出新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