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寨门子,很快下到山下公路上,到了一看时间才5点30分,原以为要摸黑用上头灯结果早早就结束了。又一次留了个没用头灯的遗憾,厉害的友友们总报怨带出来的头灯、电筒都还没有用过一次,是不是哪次得用一下才对得起它们,呵呵不用不是最好嘛。 山里万不得已不要摸黑前行,路况倒是不怕因为有强光照明装备,最危险的其实是山里的野生动物,因为一般黄昏偏暗的时候,它们就成了山里的主人了,满山遍野都是它们活动的身影,遇到了会很危险。虽然人多,响动大,还是避免与这些山间生灵遭遇为好。 黄昏时分到了接近山脚处摸黑都不危险了,远离山林已是比较安全,可以放心地慢慢往回走。 徒步趣事: 拉豁了的故事,拉豁的人居然没拉豁。至从到了大旋坑开始沿山路向上攀行的时候,有友友就在喊拉豁了拉豁了,结果喊拉豁的人走到结束都没有被拉豁,越喊得凶结果越是跑到队伍的前面去了。这次17公里的山道走得很顺利,但我觉得这一绕还是有点远,没想到大家的体能如此厉害,今后再走这样的路,应该可以对比这个行程知道自己的体能如何了。 小巴的故事,好励志。巴哥一直都在说他现在腿不行了,体力也不行了,走不了远的,走不了险的,爬不了高的。这次邀约接龙,名单上出来一个叫“小巴”的名字,我们都以为是小字辈要来锻炼了,什么“小嘴、小勇敢、小和风……”再怎么嘛也该是小字辈的名号嘛,结果是巴哥现在改叫的新名号,我们都甚感惊诧,难道巴哥的画风逆转了。结果“小巴”此行比哪个都跑得快,整个行程都跑在打头的第一梯队,难道真的是改了小名号,焕发了青春了吗?小巴的状态让一行人好生羡慕,于是大家开始一路讨论起来如何改网的事来,也希望自己的网名带个“小”字。比如有改”小礼“的,有改”小语“的,有改”小图“的,但无论怎么改总有一些不太好改的名号,比如”小火“那不是快灭了吗,改”小水“那不更弱了吗?于是乎大家又提义还可以改带强字的网名,不也表示厉害嘛,”强大“,大家一路上发挥超乎寻常的想象,呵呵笑死个人了。 也有人说巴哥不是因为改了名字才这么强的,有知情者告知,巴哥平日里时常吃“牛鞭”,改名是假,这个才是真,原来是大补过的。估计这一次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好些老哥回去恐怕都会悄悄补鞭去了,弄不好市场上各种鞭可能会就此价格大涨,今后还追不追得上这些友友们,我得给我自己打个大大的问题。 好鞋子的故事。这次爬山又再次穿上11节买的“户外特工多天徒步登山”的鞋子,这个牌子的鞋子是淡淡朋友给我们推荐过,前几年我买过一双鞋,感觉还可以,但我一直都记不得这个牌子。这次的鞋子买回来穿上脚我就觉得是双好鞋,内部软和,底部有一定硬度不硌脚,鞋底防滑性能很不错,给人的感觉很轻松。这次全程走下来,我的脚居然一点感觉都没有,坐车回到家下车的时候脚裸和小腿都没有僵硬感,第二天涅磐几位朋友都在说小腿肚有点反应,但是我没有一点症状,难道这次是因为鞋子加持的原因吗?户外看来是得要双好鞋子。 关于冲风衣的故事。平日里徒步爬山要穿冲风衣冲风裤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冲风衣和冲风裤我想更多的是用于高海拔地区多风少雨,抵御风寒,排出活动产生的湿气和汗气,更好地保暖。平时穿穿越丛林的时间比较多的话,还是就穿耐挂的衣裤即可,林中荆棘多,稍不留神刺啦一下几百几千块的冲风衣就可能挂个大口子。 当然能搭配防挂的丛林穿越服更好,因为它更多的是从运动的角度考虑着装的需求,平时锻炼穿越都选的是天气晴好的日子,一般的衣服也行,大不了一天回去放洗衣机洗干净了(反正每次回去都得洗),下次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