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墙门里就更暗了,高高的房顶上亮着昏黄的白炽灯,隐约照出下方的陈物、老旧的墙壁和木头柱子,过去那些房顶和走廊上挂着的,应该都是考究的红灯笼吧。 那时的我,常觉得城隍山下有种莫名的“阴气”。尤其是晚上,整条街道灯影昏暗,安静得可怕,屋角外则是黑暗山峦的轮廓。一户户人家窗子里的灯光,就像聊斋故事里的烛火。 更糟糕的是,表哥还常跟我讲关于城隍山的奇闻轶事,以至我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出房门。这一带,大概是全 杭州 最盛产鬼故事的地方了。 现在想来,当年的那种感觉,大概就来自于那些老房子、老巷子自带的“故事感”吧。 我记忆犹深的,还有四姨家的厨房,那是一个远离他们卧室的单独的房间,在整片墙门的最深处,需要穿过一段长长的走廊,再转过一个角才能到达。当年分配房子的时候,大概也是因陋就简,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 那里是越发地安静昏暗了,只有一面朝向室内天井的小窗,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隔绝在外。但晚上,一家人在 日光 灯下吃饭时,又是格外热闹的,四姨夫总是会端出装满了杨梅的白酒,而我最喜欢的,永远是四姨妈做的红烧牛肉,那肉需要卤上好几天,香甜入味,鲜嫩无比。 后来,四宜路和其他许多老街一样拆迁了,整条路的墙门荡然无存,变成了现代化的小区。若干年后我再去时,几乎连那条路都已寻不见。 如今城隍山下,只有城隍牌楼附近,还能看见老墙门的影子,它们保存了一个时代 杭州 人的记忆,仿佛谢幕时,舞台上发出的最后一束光亮。 |
因为靠近市井和曾经的皇城,这一片山上,散布着众多的古迹,时间跨度从五代吴越国,一直延续到近代。据说光是寺庙就曾有大小五十余座。经过岁月洗礼,尤其是上世纪那段特殊时期,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早已湮灭在荒草与乱石之间。 宝成寺是少数留存下来的寺庙,经过了修复,重建了几间厢房,只是和尚是不再有了,只有值班的管理员,守护着这里的珍贵文物。 走进山门,正面是一排石窟,大部分佛像的面部都看得出是近年新塑的,只有最右边的一尊,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原貌,这就是 中国 汉地罕见的大黑天造像。 大黑天是藏传佛教的护法神,一般内地的寺庙很少见到。它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当年 蒙古 人信仰藏传佛教,大黑天是他们的战神,他们攻破南宋之后,塑造了这尊大黑天,据说可以镇住山下南宋故宫的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