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简介 2018年9月1日,约好友zxh开车带我到他家乡 肥东 县游览 肥东 宗祠。 肥东 县位于 合肥 市区东面,建县于1949年,汉代境内分属 合肥 县和浚遒县境,浚遒县治在今石塘区的龙城集。隶属于治所在寿春( 淮南 寿县 )的 九江 郡。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因为战争,浚遒县受到破坏而被废,西晋重 新建 立浚遒县,隶属于治所在 合肥 的 淮南 郡。到了南朝宋时期,为了安置北方迁居江淮的居民,在浚遒县旧地设置慎县将当时位于 安徽 阜阳 颍上 县 江口 集的慎县侨治于此,县治所在今天 肥东 梁园镇,隶属于以 合肥 为治所的州县二级政区(南北朝时期 合肥 地区的行政区划频繁改动, 合肥 县先后是南司州、南豫州、合州等治所,古代 中国 汉地所有城市都是县治所在,州府治所所在地的县称为首县或附郭县)。隋代以后属于州治所在 合肥 庐州梁县,此后一直属于庐州,南宋以后属于治所在庐州城 合肥 的 淮南 西道,到了南宋孝宗赵昚在位时期,因为昚与慎同音,将慎县改为梁县,隶属庐州。元代延续梁县。元末明初,江淮之间因为战乱人口稀少。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废除梁县,将梁县并入 合肥 县。隶属府治在 合肥 的庐州府。1949年才从 合肥 县分离出来设县。该县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淮西话庐州小片,县内方言至少分为4个更小的片,每片音调都略有区别,与 全椒 、 定远 接壤的地方词汇也与 合肥 市区略有区别。这个县目前的经济总量是 安徽 第二位,仅次于 肥西 县,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之一,县内部相比较,南富北穷, 巢湖 平原地区比江淮丘陵地区 富裕 。西南靠 合肥 的地方经济发展最好。它历史上是 合肥 境内经济文化比较强的县。古代出的进士是 合肥 所辖几县中最多的,明清时代这里被称为 合肥 东乡 , 合肥 素来有“ 东乡 出相, 西乡 出将”的谚语。明清时代这里得靠近长三角的地理优势之便,很多人前往 江苏 和 安徽 其他地方经商,旧时 南京 城内各行各业都有庐州商人的身影,而 肥东 人占的比例最大。 南京 城内有 肥东 人建立的庐州和金斗两家商人会馆, 镇江 、 扬州 、 淮安 的庐州会馆, 苏州 的 安徽 会馆均由 肥东 人倡议建立。改革开放之初 肥东 是经济很落后的,当时很多农民连草房都盖不起,但是他们也是 合肥 地区最早前往 上海 等地打工的,30-好几年前 上海 很多工程师、大货车司机、挖掘机手都是 肥东 人。现如今他们很多已回到家乡,主要在 合肥 市区谋生,长期住在 上海 的都是做生意的。因为当地人敢于吃苦,为人厚道,头脑又比较灵活,现在 肥东 每个乡镇至少都有几个亿万富翁,有钱人数量比 肥西 多。这个县今天的辖区走出了很多名人,有包公镇的包拯、张劲夫,长临河镇的吴邦国和余阙,磨店乡的李鸿章(磨店乡现属 合肥 瑶海区),明代开国功臣吴复、张德胜、徐用等,这还不包括古籍记载里的一些宋代以前不能确定具体出生地的 合肥 人。这里的特产值得购买的有撮镇公和堂 狮子 头, 巢湖 岸边出产的银鱼、毛刀鱼,大闸蟹等( 巢湖 大闸蟹味道不比 苏州 阳澄湖差,而且价格便宜很多)。特色艺术有只有当地有的洋蛇灯和 肥东 龙灯。它全境现存有37处1911年以前修建的古祠堂。有保存比较完好的长临河、六家畈等古镇,有 巢湖 岸边红石咀公园等为代表的 巢湖 风光,此外还有明代黔国公吴复墓石刻等很多古代名人墓。 合肥 的五个县中论认同感, 肥东 和 肥西 人绝大多数都认为自己首先是 合肥 人,其次才是 肥东 或 肥西 人, 巢湖 、 庐江 和 长丰 人大多首先认为自己是那个县的人,其次才是 合肥 人,一般五个县对外地人介绍大多说自己是 合肥 的。这是个区别。 宗祠发展历史简要介绍宗祠是 中国 古代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我国的宗祠在商代就已发源。 安阳 殷墟遗址就发现了当时商代的宗庙遗存。到了周代,建立宗庙成为一种制度。但是这个时候的宗庙并不等同于宗祠。当时只有周天子和诸侯才能建立宗庙供奉祭祀祖先。大夫、士乃至平民百姓是不能建庙祭祀祖先的。到了汉代,国家开始为一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和古代先贤建立公祠。由国家提供经费、管理和主持祭祀,但这种祠堂都是官方建立的祠堂,公祠建设必须经过最高统治者批准,民间仍不得私自建立祠堂。南宋时代,理学家朱熹提倡各个家族建宗祠祭祀祖先,才开始从思想上打破这种制度。但家族建立宗祠在当时仍被统治者所禁止。明代,随着朱熹的思想被统治者定为儒家正统思想,朱熹提出的家族建立宗祠的思想开始被社会广为接受。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年,嘉靖皇帝下旨解除了民间建立宗祠的禁令,家族的宗祠才开始大量建立起来。现存年代最早的宗祠就建于这一时期。但明代的宗祠数量仍然不多,各地普遍建立祠堂的事已经是清代乾隆年间及其以后了。从现存祠堂的空间分布上说,我国南方的宗祠远多于北方。南方的 广东 , 福建 ,浙江, 江西 , 徽州 等地祠堂最多。具体到 安徽 的宗祠, 皖南 山区最多,江淮地区其次,沿江地区再次,淮河以北最少。 宗祠的作用 宗祠不光是合族同心、举族共建的建筑物,在历史上同时还具有很多功能: 比如 ,祭祀祖先的场所,除春秋两祭外,每月皆有活动,珍藏宗谱、编修宗谱、追远寻根的大本营;同时,还是兴办义学、助学育才的摇篮和议事堂,宣讲宗族、姓氏文化,学教礼法的课堂,讨论、决策族中事务的会场,举办社火、玩灯、唱戏、应急避难等场所;此外,祠堂还是家族的法庭,家法家规就是家族的法律法规,族人若违规,祠堂内将遭到应有惩罚。肥东祠堂概况肥东 县明末清初时代约有祠堂500座,如今现存1911年以前所建的古祠堂37处,祠堂数量的证据 ****** 肥东 迄今为止发现37座古祠堂 ****** 《走进 肥东 古祠堂》 ****** 肥东 县现存古祠堂数量位居 安徽 长江以北和江淮地区县级政区第一位, 安徽 省文物界有一种说法叫“ 江南 祠堂看 徽州 ,江北祠堂看 肥东 ”。 肥东 人称祠堂为“祠档(入声)”。这些祠堂最早的建于明代,有一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还有更多的是在被太平军破坏后于清末重建的。且都在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他们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多半是因为在建国后被当做小学校或粮站等单位而得到保存。 这次我参观的祠堂有明代的孟氏宗祠砖雕墙,清代乾隆年间的马氏祠堂,昂氏父子进士祠堂和基本上都是晚清和现代建的包氏宗祠和黄氏宗祠。还到了包公出生地参观。本篇游记在提到这些祠堂时会附加他们真实存在于 合肥 的证据。肥东地区祠堂的特色肥东 地区的古祠堂别具特色。首先, 江南 徽州 祠堂是“粉墙黛瓦马头墙”,而 肥东 地区则是清水墙。究其原因可能和雨水有关, 江南 多雨外墙粉白易沥水,墙体不吸潮, 肥东 地区降雨比 江南 少,同时江淮地区特有的清水砖墙技艺能够做到外立面光滑平整,能有效防水。 肥东 的宗祠外墙就无需粉平。其次, 江南 祠堂进祠门后,向内一眼看去满目皆柱,很少有实墙。而 肥东 地区祠堂内,每进房墙与门和窗较多,格局上每房、每厅、堂界限分明,功能分明,倾向于实用,也许是因为这江淮平原和丘陵上缺少大型木材的缘故。再次,可能是产地与造价的原因, 徽州 古祠堂很注重门楣砖雕、门面。而 肥东 地区除少量个案外,大多外侧没什么砖雕装饰,木雕则大多施以精美彩绘。家住三五里,各处一乡风。各个家族的宗祠在内部陈列、布置上两者也存在很多细节上的差异,犹如一对双胞胎,外人看一样,只有自己与家人才能分清差异。同理也只有研究祠堂文化的人,才去较真分辨。 肥东 祠堂是 合肥 地区祠堂缩影,人文涵盖帝王将相,风格、规制、特点上无不穷尽方方面面。 |
注意事项 本次旅程,部分祠堂缺乏明显路标,高德地图搜不到这些祠堂,只能先导航到祠堂所在的村,再找村民问路,这些村子一般都只有老人在家,他们一般都只会说 合肥 方言,且词汇、语音非常原汁原味,外地人很难弄懂。这次旅程参观的祠堂平时都是锁着门的,为了参观它们,我在之前就打电话给 肥东 县文物管理所,要来了祠堂管理人的手机号码,孟氏宗祠因为是临时决定参观, 肥东 文管所周末休息,是我询问村民,在村民帮助下找到祠堂管理人才入内参观的。 肥东 县文物管理所电话:0551-67799982。这些祠堂不是开放的景点,只是文保单位。想参观这些祠堂必须带懂 合肥 方言的当地向导,并且工作日8:00-11:00,14:30-17:30找 肥东 县文管所要来准备参观的祠堂的管理员的电话。祠堂管理员都是这个家族的男性中老年人,与祠堂同姓。肥东西山驿昂集村昂氏父子进士祠堂首先来到了位于 肥东 店埠镇西山驿乡昂集村的昂氏父子进士祠堂。祠堂于清代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年)落成。共三进五开间,原有屏门隔扇108扇。前院两棵天竺分为两边,至今完好无损。祠堂大门有1对 石狮 看守,门外两边是八字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