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2018年9月8日,来到 合肥 城隍庙一游,这个地方在 合肥 甚至不能算个像样的景点( 合肥 是个历史、景点和特色被极度低估,这方面不为人知的城市), 中国 凡是稍微大的人城市都不缺这样一条街,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吃和来自 义乌 的小商品。因此 合肥 人到这里都是闲逛、吃饭、购物。这里的建筑风格有些像缩小版的 上海 城隍庙和 南京 夫子庙,那两处地方整天人山人海,其实值得大老远跑去的只有 上海 的豫园, 上海 城隍庙和 南京 的夫子庙和 江南 贡院顺路去还可以。但是这两个街区比起 合肥 的一众古建筑和古镇来说只能说是毫无看点。 城隍庙商业区的历史 刘鸿盛饺面馆(城隍庙店)刘鸿盛起源于清代末年庐州城内一位名叫宋德礼的年轻人创立的。这位宋德礼别号宋三,当时从1873年开始,他每天晚上都会挑着饺子到东大街(淮河路步行街)一带销售。"这种由香菇、鸡汤、鸡肉和鲜肉馄饨制成的冬菇鸡饺是刘鸿盛起家的招牌小吃,现在是中华名小吃。宋德礼非常注重选料,讲究质量,专用本地产3斤重以上的隔年母鸡与冬菇一起制作饺子。"冬菇鸡饺因其饺皮薄如纸,馅嫩汤鲜,深受 合肥 人的喜爱。宋德礼和妻子宋胡氏仅生有一女,嫁给徒弟刘青山。1927年,宋德礼的女婿刘青山接手经营,后打出了"刘鸿盛"的招牌,在后大街( 安庆 路)开立店铺。此后几十年里,刘鸿盛饺面馆长盛不衰,成为 合肥 人有口皆碑的餐饮老字号。1956年公私合营,收归国有。我家长辈也曾经是这家店的常客。2000年代初因为旧城改造等原因曾陷入绝境,幸得宋德礼妻子宋胡氏娘家后代胡明朗收购,找回旧日老员工老厨师,恢复老手艺,重振百年老店。现在刘鸿盛是中华老字号。而现在的老板胡明朗是 合肥 餐饮协会副会长。刘鸿盛现在已在 合肥 开立了十几家门店。 |
![]() |
庐州府城隍庙庐州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仁宗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根据清嘉庆《庐州府志》记载,城隍庙建成后,在元朝顺帝至正年间,有一位叫祖可龙的僧人筹集资金,招募人工,求得当时住在庐州城内的元朝宣让王孛儿只斤 帖木儿不花资助,亲自在工地上劳作,历时十几年扩建了城隍庙。元朝 大理 学家 肥东 长临河镇人余阙撰文记载此事。明朝玄宗宣德十年(1435年)到明英宗正统初年,时任庐州知府揭稽重修城隍庙。明朝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庐州知府朱镛再次重修。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焚毁了城隍庙。1643年,带兵驻防 合肥 的明朝太子 太保 总兵黄得功拿出个人财产重建城隍庙,他的幕僚以他的名义为他重修庐州城隍庙之事撰文立碑。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朝庐州知府再次募集民间资金重修庐州府城隍庙。1854年,这里被迷信拜上帝教,视 中国 传统信仰为妖的太平军毁掉。1871年李鸿章让其弟李鹤章从南洋采购木材重建了庐州府城隍庙。只可惜李鹤章重建的这座城隍庙在1950年代也受到当时的激进分子的严重破坏,塑像和陈设砸毁一空,建筑多半拆毁,木雕几乎荡然无存。现在的建筑中,城隍庙花戏楼主体,城隍大殿、娘娘庙的木框架和部分木雕系晚清留下。其余都是1982年重建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