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十笏园博物馆 潍坊 最有名的非遗还是风筝制造。据史料记载,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了第一只木质风筝"木鸢"。(墨翟出生于平民阶层,他不仅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当时的大思想家,也是当时的一位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 潍坊 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 潍坊 的风筝达到极盛。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早在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清明时节在老潍县( 潍坊 市中心)白浪河集市上的城派风筝店铺有数十户,外地客商在这里络绎不绝,生意十分 兴隆 。 清道 光年间潍县的金石学家兼诗人郭麟在 《潍县竹枝词》 中说"一百四日小寒食, 冶游争上白浪河, 纸鸢儿子秋千女, 乱草新来春燕多", 这是对寒食节潍县人在白浪河踏青的嬉戏场景。每逢清明, 白浪河正值枯水期, 宽阔的河道为人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放飞天地。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 这个书院当时是丁家召集文人作画写诗的地方,当时丁家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