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屋正中一件形制比欧阳修和富弼祠堂要高大一些的是范仲淹的祠堂。
范仲淹背后的壁画是创作 岳阳 楼记
少年寒窗苦读。 |
![]()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 河南 商丘 )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
![]()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 广德 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 兴化 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 苏州 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修建了苏北的海堤范公堤,疏浚吴淞江,治理了 太湖 水患。 康定 元年(1040年),范仲淹与韩琦共任 陕西 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防守战略方针,巩固 西北 边防, 成功 击败了西夏。
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 西北 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
驼山 我从网上搜索 青州 的国保单位,觉得驼山摩崖石窟不错,就将驼山纳入行程。参观完范公亭,就打车去了驼山。驼山持导游证可免费游览。驼山位于 青州 城南,山顶上有5个开凿于南北朝末期北周到盛唐时期的佛教石窟,保存大体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州 地面上的真古迹不多,这驼山石窟是 青州 最值得看的古迹。石窟在山顶,车只能开到山脚下,步行上到山顶要40分钟,半山腰有明朝正德年间留下的驼山二字摩崖石刻,山上还有明代怪柏和一些明清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
半山腰的“驼山”二字楷书是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乔宇所书。
山下是重建的 青州 龙兴寺,是异地重建。1996年原先的龙兴寺遗址出土了400余尊北魏至北宋时期佛教造像吗,是当年 中国 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当地人说龙兴寺后的九座山组成一个平躺的卧佛的形状,我没看出来。
|
![]() 驼山的石窟在山顶,我从山下爬上去要40分钟。驼山石窟是 中国 北 周至 唐代佛教石窟寺。在 山东 省 青州 市西南的驼山主峰东南崖壁上。共有大小石窟 6处,摩崖造像群1处,葬窟1座,造像638尊。开凿于北周末年至唐长安三年(703)。元初道教占据驼山寺,改建成昊天宫。1988年中华人民 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驼山第一窟为小型窟。刻一佛二弟子二 菩萨 像。该窟本尊像面型丰满,颈佩莲花瓣项链,臂带钏,胸部突出,身穿极轻薄的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这尊造像身材健美而匀称,面容温柔而慈祥,具有女性的特征。该窟中的 菩萨 像雕刻得尤为生动:头部饰高发髻,面相丰满圆润,项链复杂华丽垂至胸前,上身袒露,披帛由左肩斜垂,在上身缠绕飘然下落。长裙轻薄紧贴腿上,腰间裹以袜肚。它所表现出的丰满的面相,欹斜有曲线的身材,出水式的下裙等。都是唐代社会中流行美的特征。该窟两壁上有三处小龛造像,其中有长安二季尹思贞造像题记,长安三季李怀膺造弥陀像题记,和长安二年任玄览造观音像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