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殿前方就是超然亭。 亭子很大,人们在远处看到的双峰就有这座亭子。 很多人聚集在这里,为了看风景,也是为了看铁索飞渡的表演。 东岳峰对面用较长铁索连接的是东南面飞仙峰,建有窦真殿, 东面用短一点铁索相连的是神斧峰,峰上建有鲁班殿。 这可比梵净山老金顶险要多了。尤其是窦真殿和鲁班殿是建在悬崖边的,屋檐都突出于崖外。 这三座石峰,只有西边的东岳峰修有山路可以上到顶, 飞仙峰和神斧峰是连体双峰,与西峰对峙,无路,只能用铁索相连。 铁索始建于唐朝,后世有过六次维修更迭,上下各一根,主要供山上寺庙的僧人往来。 据说,除了山上的和尚和极少数山民外,无人敢过这索桥。 当然,也有胆子大想试试的人。东岳峰虽然很美,却赶不上神斧峰和飞仙峰的景色,可以说是“风景那边更好”。 |
今天为大家表演的是一个身形修长挺拔的小伙。 他先携带着信众要挂到对面窦真殿供奉的丝带,脚踏扁平的铁链,手扶着上面的铁链稳步移动。 他走到对面,挂丝带,拜祭仙人。 然后他又走到鲁班殿,稍事准备,便开始了正式表演。 他首先在桥中央向观众们作了一个亮相,从桥上系着飘起的红带可以看到今日的风势很大,这更增加了表演的难度。 他在神斧峰到飞仙峰稍短的铁索桥上表演特技动作,神情自若,动作飘逸。 回到飞仙峰,他走上窦真殿倾斜的瓦顶上,作了抱拳后,开始在瓦顶上坐一系列精彩绝伦的表演。 我们观看的人不时发出惊呼,这要是瓦片上有青苔,脚下一滑可咋办,他没有系保险带。大家想一想,在一个倾斜的悬崖(有湿度有青苔)边搞武术动作,还动不动金鸡独立,我手心一把汗啊! 最后他在悬崖绝壁上做了一个高难度的双手腾空展翅,他倒还好,观众个个心惊肉跳,这需要极高的平衡能力! 然后他来到长的铁索上继续表演。 突然,他身子因着寸劲悬空,引起观众一片惊呼,表演者却淡定地做起倒挂金钩等一个个高难度的特技。 到他最后走回来,前后花了10-15分钟。 他是那么轻松自如地在铁链上翻转,表扬完毕,观众们为之热烈鼓掌和大声叫好。 我算是深刻体会了什么叫艺高人胆大。我特别想去看看他用的什么安全带,看看他穿的什么鞋。远远瞧过去,安全带就是根布条条,鞋子也不过是双普通的运动鞋。 艺高人胆大,胆大心细,下盘稳,心理素质好,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儿。 最早在这里表演铁索飞渡的杨师傅已经快70了,他或他徒弟每天到此表演几场,持续了很多年。 表演者从两条铁链和一根钢绳组成的铁索桥跨过去到对面,在桥上要作出各种动作,危险性可想而知。 |
杨师傅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善于踩铁索,飞渡索道去到窦真殿,游客给钱,他就表演,都是为了生存。 据说杨师傅年轻时是山里的挑夫,因为少年胆大,又对仙事迹很好奇,就一直想去对面看看。他最开始只是沿着铁索爬了数丈远,往下看看悬崖,双腿打颤,浑身冷汗,赶紧退回去。 回去后越想越不甘心,又去爬,又害怕,又退又去,反复数次终于爬至铁索中央。 自此向前去是数丈,向后退回东岳殿是数丈,前后都是危险,不如放手一搏。 就这样他爬到窦真殿。然后又依葫芦画瓢,爬到了鲁班殿。 于是他摸到了门道,开始苦练本领,在铁索上越来越自如,从二十多岁开始练,到现在,几十年的积累,本事很高,还收了徒弟。
北边的山峰有个信号塔,那里看双峰更清楚,是最佳拍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