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关志》的记载,居庸路的关口都有内口外口之分。原由居庸路划归黄花镇的枣园寨、石城峪、西水峪、石湖峪、撞道口、鹞子峪,也都有内口外口之分。 在二道关西北支墙向西延伸,有一条明早期的防线,并且这条防线很可能是在明前长城基础上修建的。这条防线上,分别确认了枣园寨、石城峪外口、鹞子峪外口,详见此前数篇探察记录。 那么,西水峪外口会不会在大沟这条沟谷内? 大沟这条沟谷大部分地段沟谷平漫开阔,地势和缓,只有少数几个点较为狭窄,可能会被利用修建关口。 2023年2月25日,自二道关西北支墙-鹞子峪外口一路向西延伸,在这条连线延伸到到大沟处,未找到明显的墙体,这又是为何?大沟该是如何设防的? 2023年3月4日,先经大沟西侧的大石塘,然后从大石塘的北端尽头翻越山梁进入大沟之中,希望能再有所发现。 大沟西北侧连接的那条沟,隐居着一户人家,有柴狗狂吠,有可怜楚楚的小猫在路边仰首观察着路人,还有久违的炊烟,好一幅世外桃源景象。从主人口中得知了西侧的沟名为大石塘,但眼前这条沟谷的名称不详,只知此处是莲花山。 无名沟西北角有山道可通大石塘那条沟谷;向北有主路,再折向西北,通韩家川、谎炮儿口。这就应当是进犯西水峪的通道。 一路下行,来至大沟内。 |
大沟向北也是绝路。再向东,有主路可通三道关和西三道关。上次北行了一段,沟谷狭窄处,似是疑点,但经过分析,大沟的防御,位置不应偏北。一是大沟东侧通二道关村后的那条沟谷没有设防,是个薄弱环节;二是西北侧连接另外一条支沟(即自大石塘向东翻越下来的那条支沟),向西北可通韩家川、谝炮儿口,正是《四镇三关志》所载进犯西水峪的通道。根据路网显示,那条线路行走的人很多。 另外,明代在防御思路,会尽可能选择内口设防,《四镇三关志》一句“内口不守者不载”,即给了我们足够的提示。大沟的防御,更不可能前出到鳞龙山一带,一是后勤给养跟不上,二是一旦有警,无法迅捷调兵,三是不符合守内口的防御思路。 因此,可能性大的,仍在二道关西北支墙向西的隘口墙连线上。 来至对应东侧隘口墙的石崖下,果然此处也算得上是沟谷狭窄。大沟中道路的东侧,是从上方石崖向沟谷中延伸的巨石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