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4733

主题

北京综合

看山看水||西水峪外口,很可能就是此处!且留下想像的空间

查看:1238 | 回复:8
发表于 2023-3-7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根据《西关志》的记载,居庸路的关口都有内口外口之分。原由居庸路划归黄花镇的枣园寨、石城峪、西水峪、石湖峪、撞道口、鹞子峪,也都有内口外口之分。

在二道关西北支墙向西延伸,有一条明早期的防线,并且这条防线很可能是在明前长城基础上修建的。这条防线上,分别确认了枣园寨、石城峪外口、鹞子峪外口,详见此前数篇探察记录。

那么,西水峪外口会不会在大沟这条沟谷内?

大沟这条沟谷大部分地段沟谷平漫开阔,地势和缓,只有少数几个点较为狭窄,可能会被利用修建关口。

2023年2月25日,自二道关西北支墙-鹞子峪外口一路向西延伸,在这条连线延伸到到大沟处,未找到明显的墙体,这又是为何?大沟该是如何设防的?

2023年3月4日,先经大沟西侧的大石塘,然后从大石塘的北端尽头翻越山梁进入大沟之中,希望能再有所发现。

大沟西北侧连接的那条沟,隐居着一户人家,有柴狗狂吠,有可怜楚楚的小猫在路边仰首观察着路人,还有久违的炊烟,好一幅世外桃源景象。从主人口中得知了西侧的沟名为大石塘,但眼前这条沟谷的名称不详,只知此处是莲花山。

无名沟西北角有山道可通大石塘那条沟谷;向北有主路,再折向西北,通韩家川、谎炮儿口。这就应当是进犯西水峪的通道。

一路下行,来至大沟内。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3-7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大沟向北也是绝路。再向东,有主路可通三道关和西三道关。上次北行了一段,沟谷狭窄处,似是疑点,但经过分析,大沟的防御,位置不应偏北。一是大沟东侧通二道关村后的那条沟谷没有设防,是个薄弱环节;二是西北侧连接另外一条支沟(即自大石塘向东翻越下来的那条支沟),向西北可通韩家川、谝炮儿口,正是《四镇三关志》所载进犯西水峪的通道。根据路网显示,那条线路行走的人很多。

另外,明代在防御思路,会尽可能选择内口设防,《四镇三关志》一句“内口不守者不载”,即给了我们足够的提示。大沟的防御,更不可能前出到鳞龙山一带,一是后勤给养跟不上,二是一旦有警,无法迅捷调兵,三是不符合守内口的防御思路。

因此,可能性大的,仍在二道关西北支墙向西的隘口墙连线上。

来至对应东侧隘口墙的石崖下,果然此处也算得上是沟谷狭窄。大沟中道路的东侧,是从上方石崖向沟谷中延伸的巨石阵。

发表于 2023-3-7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东侧的石崖,即我们上次所走过的最后一段隘口墙西侧的巨石,再向西是断崖。

沟谷中的道路原不在此处,而是有一段小径斜向上方,踏入巨石阵之间,巨石阵之间其实是一处平台。下方平坦的通途,是现代所修,已经破坏了沟谷的原貌。

发表于 2023-3-7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这些自花岗岩石崖向下延伸的巨石阵,似不是天然形成,花岗岩山体极难风化,附近的花岗岩皆是滚圆的山体,怎么会坍塌下来这么多的石块?而且似乎是有规律地排列在坡上。

发表于 2023-3-7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而且,这些石块多是有角有棱,有多块似是方方正正的石条、石板,似经人工加工。

发表于 2023-3-7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多块大石上,似乎残留着人工开凿的痕迹。

发表于 2023-3-7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这些胡乱堆积的巨石,是否是一处就地取材的采石场?那些巨石本欲加工成较小规格的墙体用石材、石条、石板,但由于加工工程量大,最终没有完工,但也利用这道巨石阵构筑了一道防线?

西侧山崖直立,在疏通这条沟谷修建现代的道路之前,巨石阵是否能够延续到西侧山崖之下?而且,巨石间缝隙较大,并不影响雨季水流下泄。

发表于 2023-3-7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向北不远巨石塞路的狭窄处,是否是《西关志》所记载的拦马墙一道?

巨石阵的位置,正是东侧隘口墙越过山顶石崖的自然延伸线上。

当然,西水峪外口这个话题,尚未有彻底的定论,反对者肯定会有。但认为如果大沟有防御设施,可能在鳞龙山一带的观点太过荒唐。

但我相信,这条外通谎儿口、韩家川,位于向西水峪进犯线路上的宽漫沟谷,与西水峪外口存在极高的关联关系;这列巨石阵并非天然形成,它的存在绝非偶然。此处最有可能是西水峪外口的所在地。

无论是否有不同的意见,且留给众人一个想象的空间。

2023-3-4,6日补记



发表于 2023-3-7 17:13 显示全部帖子
寻找历史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