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金线泉也是清代 济南 四 大名 泉之一。金线泉位于趵 突泉 东北 侧, 尚志 堂与皇华轩之间。泉池呈长方形,原长4丈,宽2丈。由于水面有一条游移飘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濠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曾巩《金线泉》诗云:“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明清时期,金线尚能清晰地见到,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坏,水面亦随之缩小,水势减弱,金线则从此消失。1956年,趵 突泉 公园扩建时,在原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于是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 江苏 吴兴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将原金线泉改称“老金线泉”,由 济南 书法家李仲余新题“老金线泉”(隶书)四字嵌刻于池壁。
|
![]() 沧园。沧园,在 济南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 突泉 公园的东南部,是一处园中之园的传统庭院式建筑,大门朝西。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其地在明、清两朝原为一书院的故址,清末以后屡次改为学校。趵 突泉 公园扩建时,划入公园,1964年重予改建。四合院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有三厅二院和围廊,青砖黑瓦白粉墙,素朴幽雅。园西侧有纪念明朝著名诗人、“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白雪楼。李氏著有《沧溟集》,世称其为“沧溟先生”,故将该园命名为“沧园”。1987年1月, 济南 市人民政府将此园改为当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王雪涛之纪念馆。
|
![]() 王雪涛画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