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院 在塞尔维亚旅行,修道院是一个绕不过的地方。事实上这些从中世纪就存在的修道院历经战乱摧残,又被塞尔维亚人民不断重修和保护,视为民族的瑰宝,它们是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塞尔维亚的修道院在世界修道院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初期的修道院建筑借鉴的是罗马和拜占庭风格,后来逐渐形成了塞尔维亚独特的莫拉瓦建筑风格。在奥斯曼帝国进犯时期,催生出中世纪修道院军事防御功能,形成融合塔楼和城墙等防御工事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形式,成为世界独有的模式。 我们参访的五座修道院都建在深山大泽,需要自驾深入山区寻访。每座修道院无不建筑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尤其珍贵的是内部装饰的湿壁画,经历数百年仍然鲜活如新。湿壁画是文艺复兴之前兴盛于欧洲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墙壁上抹上灰泥,并刷上石灰浆,趁石灰浆未干时,用清水拌上干粉颜料在表面还潮湿的避面上作画。泥灰土干透后颜色和墙壁就会永久的融合在一起,壁画经久不坏,但由于操作极为困难,要求画家用笔果断而且准确,后来逐渐被油画所取代。由于这些画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塞尔维亚的斯图代尼察修道院和索泼查尼修道院被列入联合国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我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是修道院和教堂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次在塞尔维亚短时间大强度的连续寻访了马纳西亚、日察、斯图德尼察、索泼查尼、米列雪瓦等五个修道院后基本上有了结论,归纳如下: 修道院 教堂 位于深山大泽 位于城镇 传道授业及宗教活动 宗教活动 单独独立的建筑群 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墙壕沟包围 具防御功能 开放建筑空间 小建筑精巧有花园 单体大型建筑高大上 常驻有众多修女及修士 通常有主教和神父 |
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 小镇距离诺维萨德仅8公里,小镇的美丽和浪漫给了我们极大惊喜。镇上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让人有种莫名的欣喜。生活中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和喜欢这样的繁复,但不得不承认这种风格大气和严谨,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只是小镇的名字实在太长又难记,我们只好戏称它为10个字的巴洛克小镇。
斑驳的街影 |
弗尔尼亚奇卡 矿泉小镇位于塞尔维亚中南部,是该国的渡假圣地。这里绿树成阴,温泉的开发始于罗马帝国时代。据说温泉的温度约为36.5度,与人体自身体温极为吻合,适合长时间浸泡。行程安排的时间关系,我们没有驻停于此,所以也没有泡温泉的计划。但弗尔尼亚奇卡矿泉镇更浪漫的是有一座爱情桥,让全世界的情侣们趋之若鹜专程至此打卡。这源于一个男欢女爱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名女教师与一名士兵相爱,互许终身。大战爆发后,士兵去希腊前线打仗,后与一名希腊女子相爱,再未返回故里。女教师因伤心过度而早逝。后来,当地女孩为维护自己的爱情,与爱侣在桥上锁上同心锁,写上名字和日期,将钥匙扔进河水里,期盼自己的爱情能够长久,这座桥就逐渐演变成了“爱之桥”。原来这里竟然是爱情锁的发源地,入乡随俗我们也将铜锁扣于桥上,将钥匙扔进河里。绿树成荫的矿泉小镇 这样的休闲和成都有得一比 爱情 爱情桥上爱情锁 |
托波拉 小镇因卡拉奥雷而闻名。被称为“黑乔治”的卡拉奥雷于1804年被选为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的领导者,这实际上是现代塞尔维亚独立战争的起点。黑乔治和他的家人去世后被埋葬在建于奥普莱纳克山顶上宏伟的圣乔治教堂中。走进圣乔治教堂,我被教堂内满壁的马赛克画所惊到,极其震撼于这些画作的精美及其金碧辉煌。真的!教堂我自认看了不少,但能够给我留下如此深刻印象和惊艳的不多。 我们到访托波拉小镇寻访的当天正好遇上镇里节庆,主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街道两边摆满各式各样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各种当地特色食品。说实在话我一直认为烤乳猪这种吃法是中国人饮食的独特之处,但在托波拉小镇上看了当地人烤猪的场面阵势,我不敢这么认为了。 有图有真相,呵呵。 白色的圣乔治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