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8977

主题

泸州

牛爸牛妈逛吃的日子--中国酒都、长江首城

查看:3748 | 回复:32
发表于 2024-2-28 13:50 显示全部帖子

走,寻找儿时的快乐印迹


“明天我们去 宜宾 吧!”我扔掉手里的手机,突然对身旁埋头专心玩着消消乐的妻说道。
“ 宜宾 ?去干什么?”这家伙抬起头来,有些吃惊地看着我,“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
“说走就走嘛,这周未也没啥事,再说天气也好,去 宜宾 吃碗燃面,带你去见见我小学读书的地方。”国庆普达措--亚丁重装归来,一直懒懒的醉着氧,连周未的山沟沟都提不起兴趣,开着车去旁边熟悉的城市逛逛也不错。
“你这头猪,就为去吃碗燃面?投的贵哦。”妻还是在置疑,估计认为我就是逗她玩呢。
“生活需要激情,成天呆在家里刷手机不无聊么。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明天睡到自然醒,饭后就粗发。”


中国酒都、长江首城


宜宾

宜宾


宜宾 , 四川 省辖地级市,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 三江 交汇口,古称僰道、叙府、戎州,宋 政和 四年始称 宜宾 ,据传有2200年建城史。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 中国 酒都、 中国 竹都”之美誉。
宜宾 之于我有着特殊情感,那里有我儿时的一段记忆,将之称为“第二故乡”也不为过。1978年至1982年,小学一至四年级曾随家父在 宜宾 有过近4年的求学经历。虽然年少,但曾就读过的学校、走过的街道、住过的地方、玩耍的场所、甚至同窗好友都还留存在记忆深处。40年后再去,也算得故地重游吧。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8 13:50 显示全部帖子

那山、那水、那城皆宜宾


宜宾

宜宾

泸州 之于 宜宾 ,长江珠琏上两颗耀眼的明珠,曾经合合分分的兄弟俩,省道也就两小时车程。早上睡到自然醒,饭后驱车沿G353一路走走停停,12点过到达主城区岷江对岸的二郎阁。
这是座 新建 不久的重檐歇山式两层小楼,在消失已久、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寺庙--二郎庙的原址上复建,相传这座美丽的江边寺庙是为纪念李冰的儿子而建。很久以前岷江边有一片水下暗礁,江水常常倒灌进戎州城内。有一天李冰的儿子李二郎显灵将暗礁炸开,从此江水不再侵袭戎州城。为纪念李二郎,后人就将此地命名为二郎嘴,同时在这里修建二郎庙。
二郎庙在清末民初毁于战火,历经岁月沧桑逐渐淡出世人脑海,甚至连一直生活在对面城里最年长的老者,都已不曾知晓它曾经的存在。还是1900年前后来 四川 考察植物标本的 英国 植物猎人亨利.威尔逊拍摄的一张老照片, 成功 唤醒世人对它的记忆。这才依据这张珍贵的老照片,在原址按原貌对它进行复建,取名二郎阁。
复建后的二郎阁正好处在老城区水东门对岸,是眺望 宜宾 三江 口的绝佳位置。从这里望去,宽阔的金沙江、岷江、长江 三江 汇流口,饱经岁月沧桑的 宜宾 老城,欣欣向荣正在兴建的南岸 新城 都尽收眼底,脚下无言默默东去的江水,仿佛在向你述说这座2000年古城的前世今生。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8 13:50 显示全部帖子
宜宾

宜宾

宜宾

宜宾

宜宾

发表于 2024-2-28 13:50 显示全部帖子
宜宾

宜宾

与二郎阁一同修建的还有前方江边的公园及停车场。这里可以更近距离观赏 三江 汇流口。望着中华母亲河从这里被始称“长江”后,带着她的使命浩浩荡荡,向东一路狂奔5000余里,滋养了大半个 中国 ,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江边的公园式停车场“地广人稀”,车子几乎可以直接开到江边,是喜欢清闲的朋友周未发呆、暖阳喝茶的不二选择,也是床车、露营自驾的绝佳场所。儿时印象中江北的这片地方是远离市区的“蛮荒之地”。那时江边只有一条碎石铺就,但凡车过之处便是滚滚尘土的土公路,连儿时最最贪玩的我们都无法涉足这片区域。如今沧海桑田,倒成为喧嚣城区之外的一处“市外 桃源 ”。
与妻说,“拍张照吧,好歹证明今天来过 宜宾 。”
妻却说,“那就来张背影吧,都到了拍背影的年龄,不敢转身,怕惊了流年扰了芳华!”
我则说,“才不怕呢,正要这东流的一江秋水,见证满脸的沧桑,不知她还记否40年前那位少年!”

宜宾

宜宾

发表于 2024-2-28 13:50 显示全部帖子
宜宾

宜宾

宜宾

宜宾

发表于 2024-2-28 13:50 显示全部帖子
宜宾

宜宾

二郎阁面临岷江背倚登高山,这山亦称东山。因山上建有白塔,大家干脆叫它白塔山。白塔山风景区就在离二郎阁几百米的地方,直接驱车就可以到达山顶,逍遥的FB游能坐车当然绝不甩火腿,直接一盘子甩上原本就不算太高的山顶。
山顶白塔,古称东雁塔,因整个塔身呈白色,又被唤作东山白塔。该塔呈六方圆锥形,砖石结构,总高35.8米,建于明穆宗隆庆三年,距今已有450多年历史。这是一座典型的文峰塔,在 中国 传统文化中,文峰塔被认为是宣扬文化、崇尚文学、提高文化素养的象征。该塔系当地佛道教徒、文人学士为收藏其学说典章所建。清代诗人杨端有诗云:“竹杖芒鞋兴颇赊,郊原到处听清笳。欲登白塔穷秋望,且泛扁舟荡日斜。山外白云浑似水,江头红树胜于花。归来未觉经行倦,更向河亭问酒家。”
该塔为八层楼阁式碑塔,本身并无太多奇特之处,因其地处登高山顶,正好处在 三江 汇流口正上方,山势本已够高,再加30多米的塔身高度,视野就显得尤为开阔,是登高远眺,俯瞰整个 宜宾 城的绝佳之处。数百年来,这塔就一直矗立在万里长江起点,望着黄绿相间、泾渭分明的金、岷二江从西奔腾而来,汇流成中华母亲河后又向东滚滚而去,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荣辱兴衰。
东山白 塔下 方有座东山寺,始建于明代,又名报恩寺。寺依山而筑,所有的墙都涂成暗红色,房顶和屋檐是深黄的硫璃瓦,再加上翘的飞檐,颇有几分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特色。寺和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东山塔、东山寺远离城区,在没有城市公交的年代,要从岷江大桥绕一大圈才能走来,因此连儿时最顽皮的我都从未涉足。加之那时寺与塔都处于荒废状态,连父亲也没有兴致带我过来,所以儿时的印象对这片区域完全陌生,唯有那高高矗立在江边的白塔还依稀有些记忆。

宜宾

宜宾

发表于 2024-2-28 13:51 显示全部帖子
宜宾

宜宾

告别白塔山公园继续驱车前行,不过十来分钟车程就到达流杯池公园。
位于岷江北岸的流杯池公园,是每个老 宜宾 人的记忆。因其交通便利、风景宜人、历史人文悠久,一直以来都是 宜宾 人休闲娱乐的首选。流杯池之名,得于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谪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流觞 曲水 ”之意,利用天然峡谷而建的九曲形水池。池畔立有八石凳,引岩缝清泉为流,文人墨客列坐其间,可流杯饮酒,吟诗酬唱。此处岩壑清奇、古树参天、意境清幽,为历代文人雅士吟唱之所,是 宜宾 古八景之一。
儿时印象中公园也称江北公园,就在岷江大桥北桥头,从老城区过来步行也只需要二三十分钟。每逢清明老师会带着我们,高举少先队队旗列队踏桥而来。先去旁边的烈士陵园扫墓祭奠苦命先烈,而后沿公园游览一番,最后去公园后面的荒地架锅野炊。
这是儿时最欢乐的节日。老师会让同学们自愿结组,头一天就带着各自凑来的钱和粮票去采购面条,锅和柴禾也是大家从家里凑来。同学们有的背锅、有的背面、有的背佐料,还有的背柴禾。到公园后山,大家完全自己动手垒灶搭锅,老师最多也就在旁边指点一下。至于面条会不会是夹生,佐料调来是不是好吃,那完全不是问题,单单是响彻山谷的欢乐笑声,就足以在儿时的心中刻下永不磨灭的烙印。

宜宾

宜宾

宜宾

发表于 2024-2-28 13:51 显示全部帖子
宜宾

宜宾

宜宾

宜宾

宜宾

公园还有其他其他景点,诸如丞相祠、关帝庙、吊黄楼、点将台。
丞相祠始建于宋,是为纪念两位历史名人而立。一是三国时期南征伐夷途经戎州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二是曾谪居戎州的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一祠同祭两人,实属罕见之至。
关帝庙其实是丞相祠的后殿,青瓦红墙自成院落,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国大将,被后世尊为武圣的关羽而建。
吊黄楼,始建于宋,顾名思义,当然是为吊唁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建。原楼位于岷江北岸锁江石上,叫作“思贤堂”。
点将台,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云、贵, 兵至 宜宾 受到阻碍,便屯兵江左,日夜点兵。白天一队队骑兵在江北招摇而过,红马队、白马队,五颜六色,整齐的一队队轮番通过。晚上火把阵阵,在江岸流动,造成千军万马之势以恐吓蛮番。诸葛亮点将时登上的那块最高最大的石头,被命名为“点将台”。
江北公园在儿时的记忆中尤为深刻,因为交通太方便,学校会组织去,父亲周未会带着去,有时几个小伙伴约着也会偷偷跑过去。如果说伙同小伙伴去可以彻彻底底放飞天性,那与父亲一起则多少会拘束很多,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儿时的愉悦。和父亲一起通常都还有其他叔叔,他们会带着可口的水果、糕点,有时还直接在公园的餐馆吃午饭。在物质严重匮乏的那个年代,水果、糕点以及有鱼有肉的午餐,对于八九岁的小孩而言那是多么大的诱惑,因此每每父亲说明天去江北公园,就会高兴的整个晚上都睡不好,早早便起床等待。

发表于 2024-2-28 13:51 显示全部帖子
宜宾

宜宾

宜宾 市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就在流杯池公园内,主体建筑有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纪念馆、烈士英名录、纪念广场等。其中烈士纪念馆涵盖了 宜宾 辛亥革命时期到解放后的著名历史事件,展示了赵一曼、李硕勋、刘华等100多名烈士的生平事迹。

发表于 2024-2-28 13:51 显示全部帖子
宜宾

宜宾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这是9岁小学二年级时,周未随父亲以及叔叔们去江北公园,在烈士纪念碑前的留影。40多年的时光荏苒,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昔时的清纯少年,早已是被岁月磨砺成奄奄一息的两鬓斑白的半老男人。唯有那颗热爱生活的心,热情依然如当年少年。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