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971

主题

哈尔滨

邂逅“妖后”峰

查看:6866 | 回复:48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登山过程中出现断崖的情况偶有发生,这也是队员们最不愿意遇到的情况,但现实情况已经出现变化,则必须坦然面对和接受。断崖的出现就意味着当前的道路已经无法通行,必须寻求其他路径抵达目标终点。这便意味着要先下到谷底,然后再从谷底即零点位置开始爬山。一个是行经的路线被无情的拉长了,二来爬山的距离同时增加了,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代价。举目瞭望对面的目标山峰,要比脚下的山峰高出许多,高大的山峰给人一种压迫之感,面对我们的一面为悬崖绝壁,几乎全是裸露的石头,只在峰顶位置才长有许多高大的乔木,整个山峰呈倒绞锥形状,即便是没有断崖,也无法从这个方向攀登。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经过观察,选择在山脊左侧的一处小豁口开始下到谷底位置,然后绕道目标山峰西北方向寻求登顶。指挥志楠先行按照指定方向探路,引领大家从谷底陆续攀上断崖对面山脊,然后从西侧山脚围着山体绕行到西北山腿与山峰连接处。担心后续队员看不到前方队员的身影,回头告知小祁停在断崖对面接应后续队员的到来。山脚下的积雪几乎齐裆,深一脚浅一脚奔向山体西北山脚,此时志楠已听不到我的呼唤,对于一名新队员走在前面多少还是有些担心。10:44分攀爬到山体与西北山腿连接处,再次呼唤志楠,回应已经登顶。六分钟之后即上午10:50分,于志楠之后第二位登上了山顶。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此山为无名山,海拔高度为612米,地理坐标:东经128°79′43″、北纬46°23′43″。与正西的腰猴石山毗邻,两山直线相距630余米;与东南的马鞍山、南猴石山遥遥相望,直线距离分别为3.6、2.6公里左右;在其东北3.6公里处是银头砬子。登上第一座山峰的时候,大家就让自己给此山起个名字,可是自己哪有威望给山命名呢,但为了方便记录和读者理解,我们姑且称此山为“妖后峰”吧。“妖”取自腰猴石的谐音,“后”取自腰猴石身后之意。另外,今天参与登山的六位美女年龄最小的为45岁,年长的已经50出头了,全部是孩子妈妈级的选手,个个都如“妖后”般强壮与彪悍,这个名字亦有她们顽强拼搏精神品质的寓意。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东南方向的马鞍山、南猴石清晰可见,巍峨耸立,山谷平地里我们的车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东北方的银头砬子像乐山大佛一样矗立在群山环抱之中。周围山脉连绵起伏,纵横交错,刚刚登上的第一座山峰此时已踩在我们的脚下,整个十万大山都披上了银色的盛装。天空湛蓝湛蓝,薄雾如纱般缥缈,太阳光芒四射十分耀眼,经过阳光的沐浴浑身都觉得如春天般温暖。再一次吹向胜利的号角,引导并鼓舞后续队员们再接再厉,奋勇登攀,直到最终站上胜利的顶点。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上午11点多,十名队员全部顺利实现成功登顶。站在峰顶的队员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掩饰不住的自豪。大家纷纷卸下背包,举起手机,忘情拍照,记录这难忘而幸福的时刻。特别是两名很久没有登山的队员,显得格外地兴奋与激动,能够重新回归户外行列,再次站上久违的山巅,实属来之不易。大家再一次齐聚山顶,面积不大的山峰显得有些拥挤与热闹非凡,每个人都如蚂蚁般在山脊上往来穿梭,忙忙碌碌,拍照的、合影的、悬挂红旗的、捡拾柴火的,准备食物的,好一幅繁忙热闹的场面。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当自己记录完周遭风景,转身回到峰顶中心位置的时候,松茂大哥已经燃起了篝火。为了能够使篝火烧的更旺一些,又到四周拣了一些干树枝添加进柴火堆里,不一会儿功夫,一堆干柴就燃起熊熊烈火。火红炽热的烈焰,比朝阳与晚霞的颜色还要好看,不断升腾的火焰,预示着新的一年火烧旺运。干枯的柴禾燃烧的劈啪作响,成根的木材不多时就幻化成通红的炭火。继云为每名队员带了烤饼,老夏用锡纸包好放在炭火里进行二次烘烤,其他队员有带地瓜的、有带肉肠的,小祁还带了煮熟的羊骨头,都被用锡纸包上扔进火堆里进行烘烤。不多时,所有食材的香味都被这自然的炭火激发出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食物特有的香味,或许这才是新年里最美味可口的食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所有队员都围着篝火而立,纷纷从火堆里挑拣自己喜爱的食物,仿佛一群原始人类,在分享部落族群的饕餮盛宴。一边享用着美食,一边盛赞食物的独特味道,一边谈论着与登山有关的话题。时间也在我们享用美食的过程中悄悄流逝,十二点一刻,丰盛而独特的户外野餐宣告结束,大家开始打扫战场,清理垃圾,绝不能让无法降解的物质污染这纯净的黑山白水。清理完善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或者三五好友拍张照片。再好的风景也有道别的时候,这里的一切都将恢复如常的平静,我等只在特定的时刻属于或者拥有这里。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两位年轻的队员说不走回头路,可以避免再一次攀登雪山。条条大路通罗马,路无非就是一个远近难易而已。但有些时候就如同遇到断崖一样,让人无法预料。户外登山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尽量走我们熟悉的路,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走生路。因为山高路陡,便叫两位年轻人在前边探路,松茂大哥等五十岁以上的队员在后面相互挟持缓慢下撤。下降约三分之二处时,由于坡度太陡,不得不使用绳索使几名女队员安全下撤到谷底。回程的路与来时的路隔着一条海拔五六百米高的山脉,两条几乎平行的路线相距约300余米,一行人匆匆走过,山谷的雪地上留下一行弯弯曲曲的足迹。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北方的春天虽然乍暖还寒,但是冰雪已经开始慢慢消融。山上的积雪也将慢慢褪去,褐色的大地将重披挂绿色的盛装。所以此时你不来户外赏雪,就只能等上365日下一个轮回。或许是女性所特有的敏感,即便是在下山过程中,六位女同胞也不舍与这雪景失之交臂,纷纷驻足记录下他们童真的时刻。或许男同胞的目的性比较直接,一心走在回家的路也不愿回头。下山的路上队员们还是稍显轻松,毕竟不用耗费太多的体力,欢声笑语也比上山时多了一些,偶尔还会停下来把所见好奇装进自己的手机。
发表于 2024-3-1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由于路线选择的不同,也会欣赏不同的风景。途中所遇皆是缘分,眼里所见便是风景,即便是近在咫尺,却与你擦肩而过,而你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行经海拔350米左右位置,于左侧山体发现一处奇特的景观,在斜坡的山体上突兀生出一处类如残垣断壁的石头墙体,石墙高约二十余米,宽约不足十米左右,西侧紧挨长着一棵水桶粗的榆树,仿佛就为了防止石墙倾覆而生。石墙从上至下有数条水平裂隙,南立面笔直而光滑,就如同石吹囊话恪4蠹曳追鬃ぷ愎凵停薏桓刑敬笞匀坏墓砀窆ぃ烊辉旎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