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云雾缭绕的山,气势磅礴的桥,拾级而上的老街,夜幕下的吊脚楼,麻辣喷香的火锅,他,便是江湖义气的 重庆 。 记得上初中时刚兴起泡网吧,我也像大多数痴迷网络的中学生一样,和自己的QQ好友交起了笔友,相互写信,互诉衷肠。那时我有一个 重庆 的笔友,她的QQ名字叫“ 重庆 姑娘“,现在看来虽然网名略显俗气,可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她却在信里格外认真的给我描述过 重庆 的样子, 重庆 的山水, 重庆 的茶馆, 重庆 的高楼, 重庆 的“棒棒”和市井,她曾经给我寄过一张印有 重庆 嘉陵江照片的明信片。后来直到电影《疯狂的石头》播出,脑海里才对 重庆 有了大概的印象,也算是对 重庆 种了草。 如今,我终于来到了 重庆 这座城市,但和“ 重庆 姑娘”却早已没了联系。
|
在众多的城市里, 重庆 很特别。不明白这样”破旧“的 重庆 是如何成为直辖市的,恍惚中给人一种停留在九零年代的错觉。
|
【雾里看花寻渝都】起早赶飞机,可没想到飞机还没起飞就已经感受到雾都的威力。登机后被工作人员告知 重庆 江北机场大雾,航班起飞时间待定,最后终于在延迟了一个小时之后起飞了。 落地 重庆 的清晨,困得睁不开眼。朦胧中觉得哪里都是雾气蒙蒙。前往市区的路上,滴滴司机说 重庆 这种天气在一年中占三分之一还多。其实 重庆 的雾气是地理环境所致,城市处于 四川 盆地的东南,四面环山,长江和嘉陵江两条江在这里交汇,水气不容易扩散。司机瞥了我一眼,又说,放心吧,这是雾,不是雾霾,不用担心。 到了市区没有直奔酒店,在解放碑附近逛了一圈,填饱了肚子后仿佛也没了困意,索性直接去看看江景。
|
尝试学习一个城市的方言,往往是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最直接的途径。和朋友学会的第一句 重庆 话就是:好耍惨啰!” 当你尝试着用很快的语速念上几遍,便能触摸到 重庆 这座城市铿锵的灵魂。 连城 市雕塑里里外外都流露出立体和市井味,这便是其他城市学也学不来的腔调。
|
从江 边过,发现有两栋住宅高层中间居然有一个大大的山洞,下面是一条轨道,开始很是疑惑,后来见到轻轨从里面呼啸而出,当时便觉得,这真是一个神经质的城市。后来才知道这个“山洞”就是轻轨2号线的李子坝站。2号线算是我在 重庆 座过的比较任性的一条轻轨线路,飞天遁地,翻山越岭,急速大转弯。据说从大坪站到解放北站是2号线最漂亮的一段,一路上山水相伴,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
重庆 以棒棒闻名,走到朝天门附近,还能看的到尽是花白头发,拎着棒棒漫无目的在街上等待人喊住的棒棒,多少有点沈从文看 湘西 纤夫的感伤。
|
【罗汉寺内数罗汉】在对 重庆 有限的记忆里,第一次对这座城市感兴趣,是因为宁浩导演的电影《疯狂的石头》,尽管电影里有很多 重庆 破败不堪的街道景象,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 重庆 这座城市的好奇。 《疯狂的石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现在仍旧记忆犹新:郭涛在罗汉寺里看管那块儿价值 连城 的翡翠,他拿着nikon相机的镜头盖,一边看一边念叨着:“耐克,还出照相机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