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其它山峰

冷门报告:加州内华达山脉马洛里峰和欧文峰横穿,和我学到的三堂课

查看:15201 | 回复:6
发表于 2024-10-24 11:36 显示全部帖子


十来年前,当我听说纵贯加利福尼亚的Sierra Nevada山脉里有两座相互依偎的山峰,以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的名字命名,就产生了想去看看的愿望。他俩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正式挑战珠峰的探险家,可惜的是1924年的攀登一去不复返。而有关两人死前到底是否曾经登顶的争议也成为登山历史上的“马欧之谜”。


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珠峰地区被发现。至于欧文,直到100年后的今年,由于冰川退缩,著名的登山家和摄影师金国威才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登山靴


图片左边为马洛里峰,右边为欧文峰

在这百年之际去这两座山峰走走,可能是一个后辈纪念先贤最好的方式了吧。

行程策略

两座山海拔并不高,马洛里峰4222米(13,851 ft),欧文峰4197米(13,786 ft)。于是我决定从海平面高度的家里直接出发,不露营单日快速穿越。这些年以来对于5000米以下的山峰,我已经形成早起晚归的攀登行程偏好,比背着辎重露营要舒服很多。多背几公斤露营装备,首先耗体力,其次在山上帐篷里的睡眠质量难以保证,最后反正睡帐篷的那天也是要早起。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一天解决问题呢?


如果想在这类4000米级别山峰挑战速度,那我会提前在附近3000米级别的营地或者城镇先适应几天海拔。此次只是想完成线路,就没有什么必要了,从家里出发到回家,仅耗时26小时左右。


装备方面,因为是单人横穿,就没有携带技术装备。装备的准备上有几个有意思的点,分享一下:


  • 考虑到山脊上会有一些岩石路段,越野跑鞋的岩石性能不行,我选择了接近鞋(Approach shoes)。没有携带攀岩鞋,是为了告诉自己如果一些路段都让我犹豫要穿岩鞋了,那说明我不该出现在那里,要马上回头找新路。

  • 头盔。防止落石意外,尤其在滑石沟(chute)地形里,特别给人安全感。

  • 手套。10月下旬的天气,出发点气温零度左右,出发前30秒决定带上手套,可能是最明智的一个决定。可惜的是我带了一双跑步布手套,爬到一半几个手指就磨穿了。比较适合的是alpine climbing专用的手指和手掌有皮革的手套,回家后已经补货。


除此之外,就是衣服、食物和水等。我个人习惯带上至少全程所需50%以上的食物和水(或者山泉净水器),这样有足够补给应对路上遇到的意外耽搁。多年以来这个习惯不仅帮助过自己,也帮助到过别人。


第一堂课:冷汗

在车里睡了3个小时,凌晨4点20分出发。出发点Whitney Portal海拔2500米左右,气温约为零度。


星空下的徒步,照片里是附近的孤独松峰(Lone Pine Peak),下次再来这条线的话可以把这座山也包含在横穿里

最开始的一段路是大约9公里的徒步道,海拔爬升大约1000米。这本是平平无奇的一段路,却让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身体状态,称之为“冷汗”。简单来说,就是整个人感到很冷,全身包括脑袋却在大汗淋漓。


很快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穿多了。


因为冷,出发时我穿上了全部衣物,包括一件防风的巴塔哥尼亚R1外套、一件薄羽绒服和最里面的长袖速干衣。随着运动进行,身体开始发热,汗气无法排出,积聚在衣服里的湿气很快打湿了羽绒服的隔温层(小常识:羽绒服仅在干燥时有保暖效果,一旦打湿就会反向输出寒气甚至造成失温)。同时由于海拔上升且气温随着时间推移继续下降(日出前一般是全天最冷的时刻),加上风的影响,体感温度迅速降低。这给身体带来了矛盾的信号,导致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冷汗”现象。


“冷汗”是很不舒服的,要解决这个既冷又热的矛盾,我选择了反向输出。首先脱掉羽绒服,半拉开外套拉链透气,给身体外围降温降湿。然后进一步加快行进速度,小跑起来,从身体内部进一步产热。


大概10分钟之后,身体就回到了正常状态。


徒步中,已经能看到两座山峰了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10-24 11:36 显示全部帖子
第二堂课:随时做好岩石爆点的准备

徒步道的尽头是美丽的梅森湖,到这里大概花了3小时。很多人会选择在此扎营,第二天再往四处的山峰探索。


左边山峰是Mt LeConte,右边的是欧文峰,马洛里峰隐藏在背后看不到了


站在梅森湖,可以观察到上翻到高处有多种选择。


三条路线方案


我选择了方案1,因为这个看起来没有冰雪,且中间的岩石部分颜色比较完整,相对应该更稳定。唯一可能的困难是这条沟上面松石看起来比较多。方案3可能是最差的,不仅雪岩混合,上面甚至还有冰瀑,地形过于复杂。


实际攀爬中,确实如观察所料,有比较多的松石,走一步往下滑半步。要尽量瞄着大一点的石块去踩,才能降低松石下滑概率。从梅森湖出发1小时20分之后到达坡顶。再往上,就是认准了马洛里峰,直接走过去。


马洛里峰底下,从右边爬上去很快就登顶了


登上马洛里峰并不难,最难也就是略微手脚并用,大概Class 2。从前面的坡顶开始算,花了1个半小时左右。这里主要的困难是风开始变大。


马洛里峰顶自拍


上面的照片背后是美国大陆的最高峰惠特尼峰。理论上从孤独松峰开始,经过马洛里峰,可以完全山脊横移到达惠特尼峰,然后再往前穿三座山峰,回到出发点,这样会是一个很大的漂亮的环形线路。这条大环线,目前只有Mt McAdie和Mt Marsh之间直线距离600米的路段难度未知,我目前查到的横穿成功的攀登者是从底下绕过去的。大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讨论。


山脊横移段的GPS轨迹


从马洛里峰到欧文峰之间的山脊横移,就是全线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了。说是技术难度高,其实是相对徒步而言的。算作攀岩的话,估计也就两三个动作达到5.6的难度。绝大多数都是Class 3的手脚并用攀爬。由于东边刮来的山风强劲,我基本上靠着山脊的西边躲风前进。


讲到这里要划第二堂课的重点了,攀登这种高山岩石(alpine rock),要随时做好岩石会爆点的准备。和优胜美地的热门攀岩线路不同,高山岩石鲜有访问者,加上气候恶劣,风化的问题比攀岩胜地的石头严重很多。我遇到过几个登山高手,在走这种横穿路线的时候,经常敲打多次,才敢放心使用某个岩点。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小心,回答是可能我抓爆过的点比你多。


这一趟旅途中,有些岩石真的是以我意想不到的形式剥落:抠点(crimp)、大抓点(jug)、甚至脚底摩擦的smear方式,都可能蹭下碎石头来。除了小心之外,在横移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保持手脚四点里的至少三个点稳固,才去考虑第四个点的移动。这样哪怕这个新点爆掉,原有的三个点也足以保证身体稳定。


说完这堂课,我想特别称赞一下La Sportiva TX2这双接近鞋。这双轻量接近鞋可以小跑,也可以应付简单攀岩,拿来涨脚(foot jam)也毫无压力。攀岩的时候,脚趾和岩石之间的触感是很重要,而我试过的其他所有接近鞋,包括La Sportiva旗下的其他款式,都非常硬,像高山靴一样,非常适合“隔靴搔痒”这个形容词。然而TX2这双鞋不知道是怎么设计的,竟然能够把岩石的触感像普通攀岩鞋一样精准传递到脚趾。最后,TX2独特的脚跟压缩绳设计可以让鞋子收纳压缩变小,节省攀岩放在包里的空间。


可惜的是,TX2一两年前停产了。这些鞋服品牌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停产那些特别好用的老装备,然后迭代成很难用的新款。新出的TX2 Evo不仅攀登性能变差,连脚型都变窄了,穿过一天竟然磨出了水泡。美国各大电商网站上岩友对这款鞋的差评也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我加这一段,是想问谁有43码的二手TX2卖,我愿意高价收购)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10-24 11:36 显示全部帖子
第三堂课:永远不要关闭偏航提醒

花了一个多小时,到达欧文峰。这个时候回望横穿过的山脊,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回望走过的路


在欧文峰顶,基本上目标就达成了。我在山顶借助微弱的手机信号,查到了从欧文峰顶可以沿着东北山脊,继续往前横切的话,可以到达一座叫做烛光峰(Candlelight Peak)的山峰,再继续沿着山脊走,就能走完一整个山脊,然后从西北边下山,从而回到惠特尼峰的主登山道上,形成一个漂亮的环形路线。


我下载了新的去烛光峰的GPX线路,加载到我的高驰VERTIX 2S手表上,准备沿着线路导航往前走,然后下撤回车里。这时候,第三堂课开始了。


手表的轨迹和地图导航


平时户外运动时,我会提前规划好一条完整的轨迹,或者下载他人分享的轨迹,通过手表进行导航。如果偏离路线几十米,手表就会提醒我并指引回到原来的轨迹。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我选择的路线之前没有人完整走过,只有部分路段有人尝试过。所以我预先下载了4-5条不同山峰的轨迹,运动中根据需要切换,也能顺利完成计划。与越野跑在固定路线行进不同,登山过程中可能会偏离几十甚至上百米,但仍在合理范围内。此时,手表的偏航提醒反而成为干扰。所以离开梅森湖时,我关掉了提醒,觉得接下来的路沿着山脊走,应该不会迷路。


然后教训马上来了。


刚从欧文峰出发,我第一步就走错了山脊。沿着东山脊走了十分钟后,手表显示我偏离了路线,于是我立刻确认方向,找到了正确的东北山脊。如果这次还没让我意识到应该重新打开偏航提醒,接下来的经历就更刺激了。


因为在阴影里前进,我披上了羽绒服,并把手表盖在了袖子下面。我一边前进,一边记得在合适的时机要左转离开山脊。在一次复杂的倒攀之后,我到达了山脊上的这个隘口。


误导我下山的隘口和松石沟,这条沟竟然还正对着惠特尼峰


满心欢喜地以为山脊横穿快结束了,我没有查看手表的打算,直接顺着山沟往下走。沟里全是松石,走起来十分不愉快,我不禁抱怨怎么有人会称这条线路为经典。一路咒骂着下撤,直到到达沟底,才发现自己仍在半山腰,前方是一整片悬崖。

这时再查看手表,才意识到走错了山沟。面对两种选择:要么冒险继续往下,希望找到一条非悬崖的路,要么乖乖爬回去。我检查了包里的水和食物,足够支撑大半天,于是决定爬回去。可能是肾上腺素作用,顿时觉得精力充沛。

轨迹里能清晰看到走错的松石沟


神奇的是,往上爬的过程感觉比往下走的时候岩石要稳固很多,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回到了隘口。整个小意外,浪费了大概2小时的时间。这时候我终于学乖了,要记得打开偏航提醒。在行程最后的下坡中,竟然又下错了一个沟,这时候多亏了偏航提醒,才让我迷途知返,没有浪费更多时间。


结语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末爬山之旅,我仍然感觉到每次在山里,都能学习到很多的东西。此文主要为个人记录,如果读者能感觉有所收获,那就更是意外之喜了。最后分享一下全程的3D地图,看起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发表于 2024-10-24 11:36 显示全部帖子

扫描二维码

关注耐力实验室

探讨耐力山地运动的一切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10-24 16:01 显示全部帖子
耐力实验室 发表于 2024-10-24 11:36 第二堂课:随时做好岩石爆点的准备

徒步道的尽头是美丽的梅森湖,到这里大概花了3小时。很多人 ...


刺激的线路
发表于 2024-10-24 22:42 显示全部帖子
单人去不是很明智啊
发表于 2024-10-25 11:50 显示全部帖子
耐力实验室 发表于 2024-10-24 11:36

扫描二维码

关注耐力实验室

探讨耐力山地运动的一切

[/p ...


确实是很经典的公开课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