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佬是河西利用日常生活间隙,不断折腾的一辆旅行车。未来长途旅途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就在每天接送孩子、每周末往返于跑步训练场的通勤中,创造条件进行测试和体验。 大学时代的研究方法都用上了:提出假设,搜罗方法进行小修小改,矫枉过正般地进行暴力测试——最后验真或证伪,再迭代下一个假设。 今天的主题是轮组的耐用性和舒适性 轮组(包含轮胎)是一辆自行车中最重要的部件,它决定了整车的安全性、承载能力以及舒适性。江湖传说中,车架是一辆车的灵魂,但根据河西的不完全统计,影响、甚至中断旅程的原因中,断辐条、轮组偏摆、爆胎等占大多数,都与轮组相关。与车架相关的,例如车架断裂等,虽然可以很严重,但也甚少听到。 河西判断大多数人(包括极度重装的搬家式旅行者),在艰苦的旅程中,面对的第一个瓶颈在轮组,车架在其后。因此,河西更倾向于另一个江湖传说:换轮如换车。 那就把时间多放点到轮组上吧。 按照河西组装过折叠车、公路车和旅行车后的理解,目前即使是最低端的配件,都是性能过剩,一般人用不到。更高的预算,追求的是更轻量化,所谓的一克金,买不到一克轻。 轻量化固然重要,如果我们能低成本试错,找到自己的性能边际需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轻量化升级,可能是DIYer们一个不错的探索思路。 首先是强度,最相关的就是辐条,辐条的数量。 垃圾佬的轮组是从某多多上买的,200多,从轮圈、花鼓到辐条,不是多高级的东西。销售页面上标明默认发32辐条的,收到后也没认真数,一直到骑了1000多公里后,才意外发现发来的是36孔的,那真是强度拉满了。怪不得,带着40公斤的娃,全车300斤,各种颠簸、上下马路牙子,都没什么事。 我想36的辐条数量是长途重载的不二之选(至少也要32孔),追求轻量化的,可以后轮(承载全车70%的重量)用36孔的,前轮用32(甚至28)孔的。再进一步,选用Sapim、协达等品牌辐条,预算高一点,同样的强度可以有更轻的重量。如果你预算不够,就用普通的轮圈和辐条吧,只要有足够的辐条数量,就可以有效降低辐条断裂、轮圈偏摆等风险,即使在恶劣情况下,断了一两条辐条,也有足够的容错性,能勉强维持到下一个补给点。 就是稍微重了一点。 长途路上常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爆胎。这通常不致命,稍有点动手能力,换胎补胎等都不难,但很让人恼火。 可以说,足够的辐条数量、轮圈强度提高了旅程持续性,不致于中断。有效降低爆胎风险,能大幅提高旅程的舒适性。 据说使用真空胎系统,相当于叠了BUFF,能有效降低爆胎风险。河西没有使用过,这里只讨论使用开口胎的情况。 首先是宽胎、防刺胎。B站上有位DIY强人,叫47号地区。他开始用28C的公路车骑行川藏,还是搬家式的重装。一路上爆胎不断,据他说,还因为胎太细,支撑力不够,下长陡坡时,会经历恐怖的死亡漂移——车轮在高速转动时有轻微但无法控制的偏摆,并与车架形成共振,导致整车不可控。后来他换了车架,更换了马牌 40C 的齿胎,共振、爆胎等情况就基本消失了。 垃圾佬的车架是黑岩(Dark Rock)的旅行车架,标称最大胎容是38C(型号:40-622)。江湖传言,最好的防刺胎是印尼原产的世文marathon Plus。让河西疑惑的是,都4202年了,轮胎这种很基本的橡胶工业产品,为什么就没有国产化的优秀产品出来? 这值得去探索和尝试一下。终于相中一款正新的防刺冠军,38C,花纹型号是C1974。拆箱后发现原来是E-bike用的外胎,800多克的重量,相当厚实。标称50-75psi的气压范围,打到70后就很稳固了。轮胎与车架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目测黑岩的旅行车架,装到45C的外胎都没什么问题。 目前使用了大概200公里,比之前28C的感觉稳固太多了,路面上的震动也大部分被滤掉掉,舒适性很高。估计5000公里的寿命是没问题的,目前so far so good,还需要持续观察一下。 然后就是内胎的蛇咬爆胎问题。 前一篇讲过,出现过一次蛇咬爆胎,本以为更换世文高压胎垫后就解决了。 某天骑完路况稍差的 30 公里后,莫名其妙地爆胎了。拆开看,没有穿刺,没有异物,而是内胎靠轮圈的那一侧,破了两个小洞,典型的蛇咬,如下图,像一个蛇咬的印迹,两个小孔对穿。这种往往是胎压不够造成的,但我都是顶格打的气。 河西走廊的长廊,公众号:河西走廊的长廊自组黑岩旅行自行车,500公里长测 不知道是买到了假冒的世文胎垫,还是如店家所说,这就是正常情况。即使是标称能承受140psi的胎垫,长期使用后,依然出现了辐条孔位置内陷的情况。 河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只要有窝陷,在颠簸的路况下就会有蛇咬爆胎的风险。拆开后看,果然印证了我的猜测,虽然还没到爆胎,但内胎上已经在窝陷的对应位置上,出现了一个个圆形的凸起。假以时日,这就是爆胎的地方。 从结构上,看来需要在辐条孔位置上作进一步的补强。试了这款硅胶材质的辐条孔塞,完美配合孔位。 再垫上胎垫后,河西感觉,问题应该能彻底解决了,过几百公里再看看吧。 防刺胎都是靠堆料,既厚又重。能不能用轻量一点的外胎,搭配防刺胎垫(与上述的高压胎垫名字很相似,实际上另外一种,放在外胎与内胎之间),实现又轻量又防刺的目的呢?这也值得去测试一下。 这款胎垫经由长途大神“缓慢飘过”推荐,河西翻出胎面橡胶已经开始脱落的Corsa Control-28C,小心地放进胎垫(下图外胎内,白色的一条),装在前轮上。顺便吐槽一下Corsa这款外胎,原来是用在公路车上的,路感很好,但骑了500公里后表面橡胶开始脱落,让人很不放心。 顺便调整了一下前灯的安装位置,在能照亮前方路面、不晃瞎对面来车的眼和不与挡泥板冲突之间尝试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很好的角度,而且颜值还不错。 前28C,后38C的外胎配置,也顺便测试了江湖上关于外胎是前宽后窄,还是前窄后宽更好的迷思。 河西更喜欢前宽后窄,至少前后等宽的配置。前胎太细,胎压高,很震手,舒适性差,抓地力也差,在经过一些路面上的地漏时,很担心前胎会陷进漏水的栅格中(很容易侧倾或翻车)——相对而言,后轮即使是陷进去,也相对安全一点。 36孔辐条、防刺胎垫、辐条孔塞、高压胎垫、防刺外胎、宽胎,目前按这种“满配”的配置在每天骑行,大概200公里了,心理上完全没有了爆胎或被撩在路上的担忧。继续观察。 缺点就是,全车太重了,达到了17.5公斤,这值不值得?你觉得呢? |
难得有技术贴回复讨论一下:旅行车长途骑行的舒适度关键取决于车架的尺寸与自己身体的合适程度,一个与自己身体完全贴合的车架是长途不累的关键,其次是选择一个适合的座垫与车把;车圈与舒适性关系不大倒是与旅行强度关系大点,不过正规的旅行车圈只要32孔以上都是没有问题的,包括重装旅行或是非铺装路都没有问题;外胎的尺寸一般长途旅行38就可以了,比如700*38是个比较平衡 的选择,重装或是穿越等旅行车架大多是27.5或26的车架车胎44-65mm(1.75-2.5英寸);辐条孔、宽胎和爆胎没有直接的关系,防刺外胎和各种防刺办法或许可以减少爆胎,但是不能杜绝爆胎。 |
感谢指点。本篇题目确实是聚焦在轮组的舒适性和耐用性上,车架的尺寸确实是保证整体耐用性的关键。我们作为素人,没有很多车架可以测试,车架的问题就略过了。 另外,您的总结都太对了,我非常认同。我有个习惯,有条件的话,都去测试听来的建议,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即使最后的结论与之前的建议一致,我也觉得会有踏实感,更有体验感。例如,辐条32孔够不够呢,是不是28也够呢?前宽后窄还是前窄后宽好呢?……其实这都是瞎折腾,按照大神们的建议来做就好了,决定不下来时,价钱会挑货,直接上预算就好了。 我不是不能出行嘛,每天搬砖,所以就瞎折腾,瞎写,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