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046

主题

其它

炮打户外圈(JUAN)(转贴), 原帖转自: 格桑花

查看:6587 | 回复:30
发表于 2007-8-10 14:27 显示全部帖子
作者不详.

炮打的户外圈(juan四声。以下都如此发音)——一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炮打的用意不在于唤醒人们业已死亡的对自由和诚实的誓死追求,可以不在于激发人们业已忘怀的对朴实和人性的聆听欲望,也可以不在于激励人们业已抛弃的对执着和责任的勇敢承担,我宁愿它的用意只有一个:引起人们对所谓的各色各类的“户外”的深深怀疑!

在我们乡下有猪圈,牛圈,羊圈,进了城以后我发现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圈,摄影圈,户外圈,我要讲的是挤满把自己打扮成祈求安乐死的家猪的户外圈。

“户外”最初简单的形式是走出家门,它的精神内核是推崇一种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以这种方式去体会未知世界,体验生存的状态,认知世界的同时更是对人类本体的一种精神回归。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行理念是:真实、简朴,并且寻找一定的意境,以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行走和感悟。

“户外”是良师益友,教给你的是自由而不是任性放纵,勇敢而不是无知者无畏,个性而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哗众取宠,独立而不是唯我独尊置他人与不顾,自信而不是张扬,坚持而不是固执,博爱而不是狐朋狗友,责任而不是琐事缠身疲于应酬碌碌无为,坦荡而不是来者不拒,洒脱而不是好吃懒作玩事不恭。

“户外”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是刚面市的卡拉OK,或者是新款手机,是伪小资的标志,你户外了,你就高素质了,你就与众不同了,你就文化了,你就上九流了。背个大包在别人眼前晃悠,你就自我膨胀了,你就飘起来了。渐渐汇成了一种飞扬跋扈的恶流。

圈里面成为了虚伪者、蜕变者、自以为是者的大本营。大家面带微笑,就像电影里时髦雅致的上流社会,互相打着招呼“嗨~~~!”“又去哪玩了?”在看起来随便不拘小节的举止下,他们似乎被一种情绪所感动,即,他们是特殊的。还有软绵绵、酸溜溜、小腔小调的无脑的靡靡之音。对这场腐烂的媚俗的喧闹的催化。一帮是个母的就能把他智取的帅哥在美女丛中穿梭,美女在恭维和挑逗中膨胀,到处是骚态与媚笑,粉刺形状的反叛,对肆无忌惮和标新立异进行令人眼花缭乱的追逐。

洋人善于把从可乐到摩托的一切都折腾成文化,咱们能把从二胡到旗袍的一切折腾成商业。在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和更加轰轰烈烈的商业大潮里,我们的文化先是在一刀斩头焚书坑儒的批孔运动里抛弃了过去,接着在慌乱的开放门户中,篡改西方的同时篡改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伪户外文化可以与亚文化,快餐文化或文化粪坑的美女小说,时尚杂志划等号。它的特点是便与操作、流通、消化,也便于排泄,它的经典程度与文化深度皆在其以娱乐消遣性为主要功能的带领下不堪一击,而这正是它的优势或者幌子。

户外的商业及普及是件好事,它让你利其器而善其事。朋友和我讲读过《怎样成为亿万富翁》后的心得:想发财就要找人脉——就是发展下线。做活动、聚人气、促销售,这是一般的模式。通过各种活动来聚人气,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很COOL,很IN,很HIGH不扎吗啡同样让人亢奋的事来,而从来不去引导他们尚未确定的户外精神指向,以至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没有噱头真的会饿死人吗?

环境是一种很容易令人在不自觉中妥协的压制的牢笼,国外有个理论叫“环境决定论”中国有句话叫“近猪者赤”,你选择这个圈子是因为你觉得它纯净——但它只是相对纯净,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受社会恶习的影响,当有了一个俱乐部形成的交流平台,恶习又惯性的传播(惯性是自由的死敌,它与质量成正比,普遍存在于人类一切景态中,包括我们的灵魂和思维,即使你想遏制它),就像一个小偷经过一段铁窗学习,反成了老偷。俱乐部变成了滋生靡烂的温床,我们就是一锅井底之蛙周身布满被加热的温水,让你脑里渐渐长出了苍蝇,之所以你看不到是因为你脑里有个苍蝇。

一些驴的“户外”意识仅是源于户外行为的表层化渴望,驴子们穿得越来越像登山家,脑子却越来越像家猪,由此又形成了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艳尸旅行”,驴子对于物质日益变态的强烈欲望使我们的灵魂越来越苍白扭曲。每个人都似乎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腐烂无动于衷,当一切都不自然,不自然就成了自然。

俱乐部更象THE HOUSE OF DOLLS 用灯红酒绿尿出昙花一现的自慰文化,将自身放到远离户外本质的半空中的海市蜃楼的小资幻影里。圈里的人就象是《夜访吸血鬼》里的一帮永远不死们,《大开眼界》里的体面的绅士淑女们,户外是他们百无聊赖吗啡扎腻了之后又一选择。

朋友经常旅游回来对我讲:我认识了几个好朋友,我玩的很开心。我不知道朋友这个词是怎么定义的,再加上“好”字是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炫耀自己的资本,大家在一起消费,当然很开心了,我跟大灰狼一起吃涮羊肉一样开心。培根曰:群众不等于同伴,脸孔只是浮光掠夺影。进入社会的人都知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周星星同学讲的更好:如果有好处,我能把爹妈晃晕了。只有傻根才会相信“天下户外是一家”。一两句免费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就叫理解了么?就叫好朋友了么?玩户外就一定不是垃圾了么?大浪淘沙,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极端恶劣或极具诱惑)才能去真正认识你周围的人。

每日都是忙碌的,大前天在逛街SHOPPING,前天大家AA聚餐,昨天在看电影,今天上网聊天,明天一起泡吧,后天郊游,大后天拍托。大家聚在一起山呼海啸的神侃,用合肥话讲叫“聒蛋”东北话叫“裤裆里拉胡曲儿——扯**蛋”扯蛋、扯蛋就是打这来的。民族的东西就是出彩,一针见血。驴们也经常出去AA聚餐,三四个桌子围着几十个人,象是红白喜事,一帮帮反叛期与荷尔蒙迟到多年的人,一桌桌的酒囊淫虫,一顿顿润胃肥肠的饭局,美食夹拌着及时享乐麻木无聊,酒杯后隐藏着一张张行尸腐烂露骨的脸。平时见不到面还有户外QQ、论坛、短信、MSN,可以继续花鸟虫鱼走马斗鸡,打情骂俏买弄风骚,太多的选择和诱惑。户外圈丰富了驴子,驴们在为户外欢声鼓舞,驴子的声音早已淹没了户外,恰恰是户外被忽略的时候,我想明白驴子究竟在欢呼什么?他们所做的一切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不要说“凡存在必有理”存在等于正常吗?有理等于合理吗?如果眼前是正常的户外、正常的小资、正常的糜烂、正常的狂欢、正常的麻木、正常的无聊、正常的膨胀、正常的玩物丧志,那不正常哪去了?

小小的户外圈还横生出许多帮派“你是哪个俱乐部的人?”“XX俱乐部的人够Y挺的”“你跟哪个俱乐部玩?”告诉你:“我是东北仁,我撒尿和泥自己玩”。户外的人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使他们更为豁达,可我却看到了一帮自私的斤斤计较的人,即使看起来平和、淡定、从容,不如说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甚至是更深的城府、小市民般的谨小慎微,厚黑的最高境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是写在脸上,后面暗藏着刀光剑影,互相指责“XX太商业”“XX太业余”“XX太腐败”相互拼比叫劲。你带20人我就发展40人,你开店我就开吧,你上六千我就上八千。真正的户外运动不在于形式上的上升,量上的积累,而在于与困难做斗争和克服困难的层次上来,有多余的精力不如多买些专业的书,多学些技术,毕竟户外也是特种旅游,你有一桶才能份给别人一勺,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对产品的吹嘘推销属于损人利己的现代生存方式尚可接受,对户外的靡烂纵容却是损人不利己的道德缺憾无法容忍。

我最烦那些驴子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而且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现在人人都可以享受GRAND TOUR,旅行象一道工业流水线一样操作简单,你见到的只是证实了自己事先形成的思想先入为见,根本达不到触摸真正的灵魂和脉搏的目的。仅仅追求更高更远更多,固执与“我来了”的变态的地理上的经过和“我看到了”的感官上的满足。上下车、住宿、逛街、买门票、找小吃,旅店都差不多,每早醒来不知身在何处,回到家里想不起去过哪里。我分不清走在大理丽江、凤凰的街上有什么区别;日喀则、江孜、甘南的寺庙有何种不同;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差异。咱们现在不如古人了,他们应该是户外运动的先驱,当他们“登泰山而小鲁”时,泰山绝不是现在这般人潮汹涌;当他们“千里江陵一日还”时,三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风平浪静。

驴子像蝗虫一样疯狂地扫荡着每块仅存的乐土,美景看多了是否会审美疲劳?各地的日出日落有何不同?“美”不仅仅源自风景,更多的是因为历尽艰辛的找寻过程。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觉自己又次被升华,其实咱们都是物质一代,狼以上品种,千万别以为自己的消费都化为精神食粮“吃进的是良心,拉出的是思想”拍拍屁股抹身回来,继续该披狼皮披狼皮,该披虎皮披虎皮,磨刀霍霍。

驴和那些普通的游客没什么区别,别自我感觉良好自鸣得意,吹嘘自己去过的地方和经历,其他城里人确实很少有,但当地的山民已经祖祖辈辈不知走了多少遍。驴子把买来的羊头、饰品、佩刀和旅途的照片像战利品一样与人展示时,和欧洲的殖民强盗心态没什么区别,甚至更糟,还在无形中怂恿了自己和观者的虚荣和欲望。

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无论是一片树林,一只动物,一个海子,我们对于他们都是外来者、打扰者。更何况身上还带着社会上的习气。你给山区带来的破坏就像是白人带给土著的“喷嚏”,更可怕的是你把他们变成了“你”。近的有龙井河,一只鸡居然卖到50,过去风景秀丽现在垃圾满地;远的有丽江、凤凰,更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不见苍山老妇,只闻莺歌燕舞,酒色入云霄”。有个户外广告词是“CHANGE YOUR LIFE”,但我看到的是户外在被改变。驴子已经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一种噱头,虽也纵情山水,更多的是猎奇心态泛滥,过于表达“城里人”的姿态,着实有悖于户外运动的真谛和内涵,动机不纯行为不端,只是方式现代了,手段高明罢了。更有一些驴子把旅行当作一种交友方式,每每肆意妄想路上的风花雪月,浪漫猎艳。就这一点,旅行比QQ的功能更为强大,方式更为直接,不但可视、可闻、可嗅,还可触摸,只要你够资本你可以蹭到你想要的一切。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理念,有自己的快乐方式,有自己寻求快乐的手段。但驴子的活动如果没有一种精神贯穿其中,那和娱乐、郊游、野炊、旅行团有什么区别?新人在活动中受到了怎样的引导?有什么东西能不断传承?又把自然置于何地?

大家都是碗口粗的蛇,没有必要让我再添足。俱乐部的初衷本来是单纯的享受集体孤独,当圣洁的雪山被戴上弄臣的尖顶帽,理想和热血成了饭后的甜点,口号被印在了T-SHIRT上,户外精神被蒙蔽,被栽赃,被隐瞒,被利用,被强*,被阉割,集体孤独就变成皇帝新装里的群体盲动,一切被纵容,被默许。我们必须认识这个圈子的肮脏,必须承认这个圈子已经迅速地远离自然并异化着。

户外只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自由是超越自己给自己开辟出更大的空间,自由是对自我的否定之否定,没有责任的自由是混乱,自由是一种义务,它先于权利。为了获得自由,必须先学会停止与拒绝,就像虚竹下的围棋,当你割舍掉腐败,才会发现整个世界豁然开朗。自然是绝对真实的也将是永远真实的,你必须用最真诚的心去面对。

伪户外已经无法用《七宗罪》所涵盖。我是个自私的人,眼不见为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当我发现周围的朋友被渐渐的改变时,就有说的必要了。人总是在等一个字——“逼”,在这个字之前,人们是绝不主动,绝不行动。而在这个字之后,没有意外的话——鱼一定会死,网却不一定会破。就像尼采说的“与无聊相斗,天神亦输”。本想冲上来刺刀见红,回手只给了一枪托子;本想指哪打哪瞄准了点射,最后却成了火力覆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果你还是要说什么都无所谓,那就让我们一起玩火自焚吧。
20070806_ffafacd97d82d0240030NvFML55H9tae.jpg
发表于 2007-8-10 14:30 显示全部帖子
本文必然引起争议, 但还是转了来.
发表于 2007-8-10 14:45 显示全部帖子
  谁在妖魔化“户外”?

  跑到驴圈(JUAN)里来的不止是“驴”,还有为数不少把自己打扮成祈求安乐死的“家猪”......
发表于 2007-8-10 16:02 显示全部帖子
时代的确不同了…… 人本身就很复杂…… :jjkjljkl8
发表于 2007-8-10 16:08 显示全部帖子
顶...............
发表于 2007-8-10 17:32 显示全部帖子
很有道理。
户外本来就是形形色色,从来都不认同什么"天下驴子是一家"的理论。
没有什么谁比谁更高尚,每个人都本色出演就好。
发表于 2007-8-10 18:04 显示全部帖子
如同网络文化。。。
户外圈子这几年变化真的很大。。
发表于 2007-8-11 02:10 显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酱铺 于 2007-8-11 00:56 发表 太长。。看明白要花时间。。谁看过了,看明白了。。帮忙列个提纲吧。。呵呵  ...


个人看完明白了一点就是驴圈(JUAN)里,或者说是户外圈(JUAN)里不仅是有“驴”呀,还有“牛”呀,“马”呀,“骡子”呀,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家猪”,“家鸭”等其它“家禽”混入“革命”队伍之中,它们居然也打着“户外”,甚至是8264的旗号......

  说道“猪”,今年是猪年,户外品牌logo里有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十二生肖也就仅没看到哪家品牌用“猪”来作为自己标识的......
发表于 2007-8-11 02:19 显示全部帖子
有一天
居然有人叫了我聲〞老驢〞
嚇到我只有半條命
以前四處遊蕩
沒聽說過〞驢〞這個字
是哪一年開始興起的?無從查證
反正時下流行著
。。。。。。。
一直堅持在讀閱早期傳教士到中國的遊記
想起了更老的前輩們
是不是也要給他們灌頂〞驢帽子〞

﹡一四五九年傳教士冒羅(Fra Mauro)繪製一幅圓形的世界地圖,第一次在伊冒斯喜馬拉雅之南標出了「西藏」(Tebert)的名字;之北還標示除了唐古特,沙漠、羅布泊的名字;從此往北的一整片地區是震旦(契丹Chatayo)
﹡進入古國王朝的安多德神父和馬科斯修士在雪中游泳從印度馬納村(Mana)到達扎達
﹡赤壁戈漠〞The Gobi Desert 〞,三位近50多歲的西方老太太穿越羅布泊5次花了15年時間做人文紀錄

想說還是活在遠古時代的驢子比較單純。。。。。。
发表于 2007-8-11 05:25 显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katch 于 2007-8-11 02:19 发表 ﹡一四五九年傳教士冒羅(Fra Mauro)繪製一幅圓形的世界地圖,第一次在伊冒斯喜馬拉雅之南標出了「西藏」(Tebert)的名字;之北還標示除了唐古特,沙漠、羅 ...


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大唐和尚玄奘出发西行。他穿过大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

玄奘在天竺留学15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他的壮举感动了许多天竺人,有的国王还派人为他抄录经典,他也把当地失传的佛经介绍给他们。他还学会了天竺的语言,参加那儿研究佛学的盛会,发表演讲。玄奘的博学,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42岁时,玄奘带着65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
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前后翻译佛经74部,约1300多卷。

他所写的游记为《大唐西域记》......
更有广为流传的通俗八卦版本《西游记》......

半夜起来,想抬杠一句:远古时候也有徒步玩穿越的和尚,他出行并不单纯 (听说没拿到签证却急于出游,还是偷渡出去的)......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