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70

主题

珠穆朗玛峰

谈谈1996年珠峰那场山难。

[复制链接] 查看:221293 | 回复:7
发表于 2008-6-10 01:01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这几天,把乔恩的空气稀薄一书看完了。前两年看过电子版,这回看了书,这也是我这几年来惟一看过两遍的书。因为要看的书碟太多,我不愿意重复看,这本书是个例外。它非常惊心动魄。

讲1996年发生在珠峰的山难事件。写得极好。这也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故,我自己也曾经跑到珠峰大本营两趟,对珠峰有某种情结。
乔恩的叙述很全面客观,也很坦诚。在灾难中,谁也靠不住。

我很同意一个观点——如果你需要在八千米以上借助他人力量才能上顶峰,那你就不应该出现在那。
1996年,长眠了十二个人。在次年,此事件中举足轻重的两位向导,洛桑江布和布克瑞夫也分别死在了雪山上。
布克瑞克死在了尼泊尔的安娜普尔纳山,那个地方我也去过,当然了,我只是隔着费娃湖远眺了一下下。并且当时也不知道地名——通常旅行我都不做功课,查地理资料都是回来后写游记时慢慢查。去前如果了解得清楚了,就难免要受他人论断的影响。

生活本身就是虚无的,为了对抗这种杀人的虚无,有的人选择了未知的恐惧。探险就是最极端的方式。 热爱雪山的那些人,十之七八会死在所爱之上——我相信他们也曾无数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并且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灾难是迷人的,甚至把主角自己也迷住了。英雄往往需要悲壮来成全,死就是悲壮的极限。为那些曾经或者至今仍然安睡在雪山上的孤独的灵魂而怅惘。
2人点评 收起
  • qdjn 热爱雪山的那些人,十之七八会死在所爱之上——我相信他们也曾无数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并且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09年在珠峰被落石砸伤的小伙子,不仅不吸取教训,停止攀登,还继续疯狂,最后永远留着雪山上,他的父 ... 2015-11-21 22:05
  • qdjn 我很同意一个观点——如果你需要在八千米以上借助他人力量才能上顶峰,那你就不应该出现在那 完全同意。 2015-11-21 22:03
发表于 2008-6-10 01:02 2 显示全部帖子
对于有兴趣的事件,我愿意把它变成罗生门。所以我把高铭和写的书也买了回来。

1996年珠峰山难里,其中有一支队伍是高铭和为首的台湾队。只有高铭和一人上了顶,然后下撤时暴风雪,在八千多处过了一夜,后来夏尔巴人把他抬下了来。高铭和失掉了鼻子,手指,脚趾。
高铭和在序言里提到了乔恩的书,他也不满意乔恩写到他的片断。

我是很喜欢乔恩那本书的,乔恩是个很尖锐的记者,对自己也很不客气——我想他这种痛苦地坦诚也是疗伤的一部分。

高铭和的书很无聊,不过也正常。
那一晚山上死了很多人,两个大佬挂了,一个是为了保护客户,一个是自己身体不好忍着坚持爬的,再加上出了诸多问题在没爬前多费了体力。另外那晚还死了一个日本女人,她离营地只有三百米,可惜了。
高铭和是惟一一个到天亮还幸存的。他自己总结为啥他能够活下来。1穿得多,穿了六层衣服。2爬珠峰前的两年时间大多数都在西藏,身体比别人早适应高海拔。3三个活佛摸过顶。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8-6-10 15:46 3 显示全部帖子
关于台湾那一支登山队,表骂我,我也觉得他们比较差劲。不管是从体能还是技巧。
就算是由高铭和自己写来这段经历,都能够处处看出这支队伍的业余。其中有一点,高铭和应该负很大责任的,他们竟然没有随队医生,而是带了两个护士去。
以致于大多数队员在咳嗽一直好不了,状态很差,队员对护士也很有意见,认为她们除了发药,什么都不会。
高铭和自己是因为上珠峰前两年一直在西藏生活,所以身体只需要从四千海拔开始适应珠峰就行,而其他队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他们之前在北美训练过一次,当时身体最好的那个队员就挂在了那。
在珠峰挂掉的那个陈玉男,乔恩书里有提到。陈玉男的方向感好像很差。。。之前就迷路了几次。
出师未捷身先死。
发表于 2008-6-10 15:47 4 显示全部帖子
乔恩的书现在再版了啊。。。你们去买啊。这书绝对值得收藏。写得太好看了。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发表于 2008-6-11 01:10 5 显示全部帖子
这本新版的后面加了一些内容。也就是在初版之后,一些幸存者和乔恩的联系与探讨、争执。
乔恩也讲到了相关事件其他一些人的观点,我认为从新增的这篇类似于花絮的东西来看,乔恩已经做到尽可能的客观了。
他也并没有掩饰对自己不利的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乔恩呈现的,以及我通过他的书看到的,并不只是乔恩一个人的角度。

布克瑞夫也出了本书的,是他来讲述,另外一位作家来执笔,其中很大的争议是乔恩认为布克瑞夫先于客户下山失职了。布克瑞夫进行了辩解,并说是得到费希尔许可的。我认可乔恩的推断,布克瑞夫在做向导这份工作上,有欠妥当。
布克瑞夫这本书是国内没有出的。

96年山难相关资料,国内可以参考的只有这本以及高铭和的。如果有其他书可以参加,达人请告之。


PS:圣母峰那个纪录片第一集也提到过此事件。

我认为,争议是必要且有趣的。所以才说是罗生门啊。完全知道怎么回事的,只有上帝。而且事情往往是没有真相的。

你说我对该事件的认识完全来自于乔恩一本书的话,那你显然没有好好阅读我的贴子,我提到了高铭和的书。
发表于 2008-6-11 01:56 6 显示全部帖子
楼上所说的所认识的台湾登山者素养都很高,不晓得你认识的是不是就等于高铭和那支队伍。就我从高铭和自己的叙述来说,我认为那支队伍很业余。热情有余,能力不足。事实上也只有高铭和一个人到顶了。
素养。。。如果素养也包括能力素质的话,我觉得高铭和的队伍是有问题的。

引用一些高铭和书里自己说的吧——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教练陈俊宪告诉我,竟然没有一位队员体能达到最低标准,也就是十二分钟跑完三千米。
问题最大的症结是大部分队员根本没有切实参加训练,每次训练都只有小猫两三只,少有全员到齐的。当然也不能怪队员,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

攀登队员中,只有我和郑荣窗各到过一次第三营,但郑荣窗从第三营回到大本营,就决定不参加登顶了,因为从来没有这么累过。
其他人只到过第二营,六千三百米。要靠这么一点高度去适应珠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外你说的热血沸腾我不认可。。。。我前几年看过一遍了。这次只是重看。另外,如果你觉得这事件早就有了定论——我觉得单单认为有其定论的想法都很谬误。
我们的立场不一样,你觉得自己也走在路上,享受过程。
我更喜欢旁观,从他人身上的事件里汲取反思。你不能因为这事你自己已经了解过了就觉得这事结束了。

[ 本帖最后由 水芹。 于 2008-6-11 02:13 编辑 ]
发表于 2008-6-11 02:14 7 显示全部帖子
最牛的还是夏尔巴啊。
发表于 2008-7-27 13:48 8 显示全部帖子
我觉得,没有上去过的人,是没有资本在这里指指点点的.你爬上去了,再下来和我们说,我们才会信服你

——————你这种说法是荒缪而幼稚的。
照你这么说,根本就不必有论坛或者媒体的存在了。同样的,任何写字的作者都能对读者说——我觉得,没有写过的人是没有资本指点的,你自己写了后再说吧!

你这种观点,一下子把发表意见的门槛抬到了一个亲身参与的角度。那如此一来,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在你生命中大多数时候,你都得闭嘴。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