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67

主题

石家庄

白石岭上有古驿,庚子长墙拒列强——井陉行之22、走过东天门

[复制链接] 查看:11673 | 回复:120
发表于 2015-6-23 23:06 6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5-6-25 19:03 编辑


西阁的内侧


发表于 2015-6-23 23:06 6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5-6-25 19:10 编辑


关城内的老戏台


发表于 2015-6-23 23:06 6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5-6-25 19:11 编辑


古道上最常见的关庙


发表于 2015-6-23 23:06 6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5-6-25 20:20 编辑



   关城内的背水战陈列室。做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在井陉大地,发生在秦皇古驿道的战争无数,基中最箸名的战争当属汉初的背水一战,这一名扬千古的故事就发生在井陉,发生在白石岭下,发生在我刚刚走过的微水至白石岭间的那片土地上。当时,交战的双方一方是远道而来,车马劳顿、背水设阵的3万汉军。一方是赵王亲统,以又占据了有利地形,以逸代劳、守株待兔的20万赵军,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赵已先据便地为壁”,看到韩信竟然犯下了背水设阵这样的兵家大忌,赵军主帅成安君陈馀望见而大笑”。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是以汉军大胜,赵军主帅陈馀自杀,赵王被擒这样的大败而结束。背水战让韩信一战成名,后人永远的记住了韩信,然而,为破赵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张耳却很少有人知道。孙子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背水战中能够知已知彼者莫过于身为韩信副手的张耳。张耳和陈馀同为大梁人,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后一起事赵,圴被赵王歇委以重任,再后张耳因与其政见不同而弃赵投汉。在此之前,张耳和陈馀二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张耳了解赵之主帅陈馀如同熟悉自己的手指没有张耳的知已知彼,韩信敢下背水陈军的赌注么?很可能是不敢。井陉之战后,韩信即“请以张耳王赵”,“汉王许之”,封了张耳一个“王”的封号。由此可见背水一战张耳的作用。

  背水一战,最为悲剧的人物是陈馀,陈馀“儒者也”,信奉“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端的是正人君子的架子,如果不是他“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的书呆子气,那段历史会怎么写就很难预料了。不过陈馀终是为保卫赵的领土而战死,井陉人不以胜败论英雄,对陈馀以身殉赵还是颇有敬意的,不仅埋葬了他的衣冠,还视陈馀为英雄,为他修建了一座白面将军祠予以祭祀。如此,也充分证明了井陉人的忠厚朴实。




发表于 2015-6-23 23:06 6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5-6-25 21:21 编辑


   离开西阁,移步东行,很快就是白石岭关城的东门,即东阁。两阁相距约50米。东阁的二层建筑上镶有”东天门“的匾额,狭意的东天门正是指的这个关阁。


   东阁坐落在山口处一巨大的青石上。青石上被车轮碾压出的两行车辙,清晰可见、深达尺余,在令人震撼的同时,也让人见证了当年战争之频繁和商贾行旅之繁华。然而,我们所看到的还不是历史的全部。在历史上。每当车辙深到一定程度,深到影响车辆通过时,就要将青石路面向下凿下去一层以恢复路面的平整,久而久之,东阁下的青石已经被凿低了大约两米深。







发表于 2015-6-23 23:06 6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5-6-25 21:22 编辑


东阁西侧的秦皇古驿道碑,现代画家范曾所题


发表于 2015-6-23 23:06 6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5-6-25 21:25 编辑



东阁的门洞,可以清楚的看到路面比两侧的岩石凿低了约两米深


发表于 2015-6-23 23:06 68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15-6-23 23:06 69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15-6-23 23:06 70 显示全部帖子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