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733

主题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查看:7410 | 回复:15
发表于 2009-8-24 00:31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丹枫白露 于 2009-8-28 11:58 编辑

[wma]https://bama.25xz.com/2009/天地吉祥.wma[/wma]
或许内心是向往流浪,或许是骨子里对雪山的刻骨铭心的向往,或许内心早已经不想被这尘世的诸多烦琐所羁绊,又或许是藏区那神秘的气场在冥冥中在召唤我,7月底,尽管看到报道说四川的路况是很艰难的,泥石流、暴雨、桥断——这些都无法阻挡我奔向四川的脚步——我的大胆源自于和一个司机的通话,这位司机告诉我四川的路最多是会堵车,除非是下大暴雨才有危险。根据我对气象的知识积累,我做出个决定,此去前路无凶险。相信自己会有点运气呵呵。
    对于四川之行,我内心的 计划是走两条线,成都——稻城亚丁,九寨——郎木寺,然后还有其他的零散的点,黄龙,松潘,川主寺,成都周边的一些免费的景点。
     行囊早已经准备好了,流浪的心是充满期待,不爱走寻常路,一心向往高原——曾两次前往云南,走过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走进德钦,走进雨崩,走进我心中的圣地——梅里雪山,走过澜沧江大峡谷,云南高原的景色是如此的壮观,令人叹服,更加吸引我的是藏区的人和风俗。藏民对神的景仰,对大自然的崇拜,对如此艰苦的生活却充满了希望……这一切都深深的吸引了我,走了梅里之后,就已经计划走亚丁,亚丁是当年洛克从泸沽湖出发到达的地方,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描述的那种香格里拉景象就是指梅里和亚丁一带风光,还有几十年前的一位美国人把秋天的亚丁的照片展览出来,震惊了全世界,被称为100多年前的瑞士风光,走进了心中的圣地梅里,心里就装上了亚丁,要走亚丁,完成旅游届所说的大香格里拉环游。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24 00:48 2 显示全部帖子
回楼上的,独自驴行的滋味或者最大的好处是能体会到自己的真心,能不受旁人的干扰。
发表于 2009-8-24 09:56 3 显示全部帖子
四川有那么美的地方,不上PP就不象样了,我会放的,只是动作可能慢点呵呵各位看官给点耐心啊!
      说实话,出发四川前,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做详细的功略研究,对那边的风土人情心理也是没有底的,
幸亏有旅游群的一帮四川朋友给介绍下,说那里的人不差,就把心一横,整理好背包,独自出发了。这次,不是象上次去云南那样,先自己做好一个完整的功略,然后自己做个带路人,那样太累了,基本有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操心,也要照顾他们的心态,有点不尽兴。这次,独自出行,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背囊走四川,换个玩法,看那种方式更适应我。先写到这里,忙去了。
发表于 2009-8-25 11:13 4 显示全部帖子
经过火车和汽车的长时间的折腾,7月30号晚930终于在踏上成都的土地。成都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早在公元前4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都于此,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取名成都。公元前311年,秦国灭蜀后,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垣。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旱涝问题。史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在城西南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并筑有锦官城,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成都又得“芙蓉城”、“蓉城”的美名。      
         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历史上先后6次成为封建割据王朝都城,又是历朝州、郡治所。新中国诞生后,1950年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是为川西行政公署所在地。1952年,撤消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即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秦汉时期,成都是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代有“扬(州)一益(成都)二”之称,成都是仅次于东部扬州并具有全国影响的大都市。成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用天然气制盐。西汉的“文翁石室”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校。唐代成都的造纸术、印刷术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音乐、绘画、歌舞、戏剧十分繁荣。宋代的成都“交子”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成都是蜀锦的故乡,是中国丝绸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和生产地。茶文化源于中国,盛于成都,成都茶馆之多,至今仍称世界第一。成都又是一座以移民为主体的开放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荟萃之地。
发表于 2009-8-25 11:13 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丹枫白露 于 2009-8-25 12:26 编辑

发重了。继续下页
发表于 2009-8-25 12:20 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丹枫白露 于 2009-8-25 12:32 编辑

成都是四川的首府,也是经济发展中心,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它划分为8个区域,都是以商业和休闲区域命名的。一般驴友比较喜欢的地方是武侯祠和春熙路。商业发达,周围交通和吃住都很方便。第2天一早,我和一个来自上海的驴友先去逛宽窄巷子和锦里。宽窄巷子我想很多人不陌生,光头李进的一首MTV——“走进宽宽的窄巷子,你唱着老四川的歌谣……”——把宽窄巷子唱响了。宽窄巷子的前身是少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 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上点宽窄巷子的照片。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09-8-25 12:46 7 显示全部帖子
说老实话,成都被旅游界称为休闲之都,私下认为和天气有一定关系。成都是难得见太阳的,我在成都的日子也大概有一个星期左右,基本是灰蒙蒙的,不是阴天就是下雨,成都人有很夸张的说法“犬吠日”——意思是说因为难得见太阳,狗们见了太阳出来都不知道是什么怪物,吓得对着太阳狂叫人在那样的日子里,也不想动弹,只想着享受去了,所以打麻将、喝酒、泡茶馆、掏耳朵等等成了最有代表性的市井图,也成了吸引旅游的人前来消费的亮点……
发表于 2009-8-25 18:41 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丹枫白露 于 2009-8-26 12:13 编辑

在成都晃荡的第一天,就是大雨,下了差不多一整天,就是一直绵绵不停的下,不算很大,可是成都人说这样的算是大雨了。绵绵的细雨倒不烦人,就是拍照效果不好,心情倒是放松,一边在宽窄巷子上边拍边吃成都的熟食,一边仔细听着在巷子里一直在播放的不知名的音乐,那种音乐听了让人不由得想呆在那里,不想回去了。忽然想起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有句话来形容此时是景色倒是贴切: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的成都是休闲的,休闲到夏天的大雨也是这般的绵软细腻,让人想到江南的春雨。宽窄巷子现在已经是翻新的了,变成了商业区,在那里走了一大圈,只找到几处清代老宅子,已经失去了怀旧的意义,心里不由的升起一股惋惜之情:成都人可真是把商业渗透到了骨子里,可惜了一座历史名城。
      中午时分,到达了锦里,久负盛名的锦里也有段悠久的历史: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说白了锦里就是一条商业步行街,去那里只是想尝下那里的小吃。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吹糖人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面塑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糖人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夜锦里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晃荡在四川——四川,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09-8-25 22:46 9 显示全部帖子
芝麻:不是现在流行独自外出,旅行有很多种方式,看你选择哪种,每种都尝试下,再决定什么样的方式你喜欢。

梦里雨:我怎么就没在成都感受到所谓的休闲呢?只感受到他们对工作不够热情,很大爷的
发表于 2009-8-25 23:29 10 显示全部帖子
锦里的小吃基本都是舶来品多,川西风格的,成都本地的特产少,我就在那里尝了个3大炮,就是个糯米团子外裹豆粉,然后团子是卧在甜甜的糖浆里,我们3人一起吃了,都感觉很不错。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