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7095

主题

骑行东方小麦加城---揭秘面纱背后的清真寺

[复制链接] 查看:56869 | 回复:87
发表于 2009-12-9 17:19 11 显示全部帖子
在北大街拍的一处清真寺。

临夏的清真寺还有新教和旧教之分。

所以建筑也各有不同的!来临夏自己好好的体会吧!

骑行东方小麦加城---揭秘面纱背后的清真寺

发表于 2009-12-9 17:20 1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汗斯2008 于 2009-12-9 17:23 编辑

清真寺的社区特点


  临夏是清真寺和穆斯林集中的地区,到2005年,临夏市共有清真寺122座,穆斯林同胞10余万人,占临夏市总人口一半以上。清真寺多,这是临夏突出的特点,分属不同教派,一些村庄至少有两座清真寺,方便不同教派的群众礼拜。临夏是我国伊斯兰教派门宦的主要源出地,至今教派观念和教派划分犹存,各教派门宦都建有自己的清真寺。
  教坊是回族居住的最普遍形式,在临夏也被称为者麻提。教坊隶属于政府行政区划街道、镇、乡、村,当一些人因为共同宗教生活的需要而出资建起清真寺时,教坊实际上就形成了,和周围社区的区别看起来仅仅是多了清真寺,但事实上,正是清真寺使得没有明确地域界限的社区在精神力量的作用下结合得非常紧密和主动。
  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下,教坊是解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异的穆斯林人生礼仪和宗教生活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通过宗教活动与内部形成密切联系,又通过社会活动与外部大环境形成互动,从而使中国穆斯林在社会中既能保持民族宗教生活方式,又不脱离社会。
  一般来说,教坊周边的穆斯林基本是历史上形成的,人数不定,在乡村人数较为固定,而在城市里,因为经商、求学、工作调动、搬迁等原因则不是很固定,但基本规模不变,变动的只是人员组成结构和数量,而清真寺则相对固定。
  临夏市清真寺林立,分属不同的教派门宦,都有自己的穆斯林,人数不等。清真寺、教职人员、寺务管理委员会和穆斯林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区。教务人员由寺委会聘请,负责领拜、讲经、主持和参与穆斯林的人生礼仪和日常生活中与宗教有关的事情。事实上,因为清真寺是社区的中心,阿訇是有学问的特别是有宗教学识的穆斯林,因此也往往成为日常生活中矛盾、纠纷、及所遇到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者。人品、学识俱佳的阿訇在任期满后会得到留任。
  寺委会是从社区穆斯林中选出来的,一般由3到5人组成,主要负责搬请阿訇,管理清真寺的正常运作和穆斯林捐献的分配,清真寺的管理和维修,满拉的招收和管理,他们是民间的社区管理者,在社区有相当的权威性,但不具有行政权力。
  穆斯林是组成清真寺的最基层单位,他们每天或每周到清真寺跟随伊玛目礼拜,听取伊玛目讲经,向清真寺捐献乜贴和天课,家里孩子出生后请清真寺的阿訇命名,结婚时请阿訇念经证婚,家人去世前后请阿訇举行仪式,并在人亡后举行纪念活动。
  清真寺使穆斯林聚居在一起,相互认同、守望相助、病疾相抚,是人们的精神归依处。有清真寺的地方,穆斯林居住着就心里踏实,有地方可以完成宗教功课,生活饮食习惯可以得到保证,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因为会有穆斯林的葬礼和仪式。回族社区在临夏存在的时间较长,发展为较成熟的社区形态,在服务社区内穆斯林的同时,也在穆斯林社区之间,以及与大的社会间的交流中发挥着特有的功能,不仅解决社区内部穆斯林之间的矛盾、纷争、纠纷等,也较多地参与社会公益、救助等活动,如救助社会流浪者、为外地来临夏的穆斯林提供食宿,捐助有困难的学生上学等等。一些清真寺还定期到贫困地区捐衣捐物。穆斯林社区功能还能得到更多开发,如开展社区医疗保健敬老服务,完善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这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



清真寺的教育功能

  历史上临夏作为中央政府统治的边地以及与藏、羌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连接地带,政治和军事的意义远远大于文化的意义。临夏的文化教育不算发达,明洪武五年(1372年),临夏开始有官办儒学,主要在临夏城内的汉族中发展。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居住在城外的穆斯林教育一直游离于官学教育之外,伊斯兰经学教育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与其他地区一样,家庭教育、游学与跟随学识高的阿訇学习是穆斯林教育的最主要方式。
  经堂教育兴起后,清真寺成为穆斯林普及教育和培养阿訇的最重要机构,民国以来,在全国性的新式回民教育倡导下,临夏穆斯林开始接受普通教育,但清真寺教育仍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



经堂教育

  临夏经堂教育始于明代嘉靖年间,清咸丰、同治以来,受西北回民运动影响,陕西经堂教育的中心地位也随穆斯林学者和大量穆斯林西移,临夏成为经堂教育的一个中心。到1985年底,临夏全市89座清真寺均开办经堂教育,从各地招收18岁以上的男性穆斯林,系统学习宗教知识和阿拉伯语、波斯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读3到5年不等,传统经堂教育的教材13本经,近年已经有所改变,波斯语课本正逐渐退出经堂教育中,一些清真寺融入了现代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在传统经堂语基础上加入了汉语、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教学管理模式也由传统教授方式改为课时制和4年毕业制。
  清真寺培养的学生学成后当阿訇的占有一定比重。临夏阿訇主要来源于经堂教育培养和国外留学回来的,即使是后者,也多是毕业于经堂教育,在打下了一定的语言学和宗教学基础后出国深造的,普遍能得到穆斯林的认可。经堂教育今天仍然是伊斯兰教传承的主要途径。整体看,临夏清真寺职业教育虽然走在了中国清真寺教育的前面,但对清真寺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还在探索之中。 

业余教育


  各清真寺在改革开放后相继开办业余教育,利用业余时间为普通穆斯林群众讲授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基本知识。在临夏,清真寺业余教育主要有3种形式,一种是在晚间开办的学习班,主要是对白天忙于工作的穆斯林的培训,一般都是男性成人参加;一种是针对妇女的,主要在白天上课。
  业余学习班在某种意义上,对清真寺和穆斯林社会的发展更重要,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的清真寺教职人员,知识面相对狭窄,职业需求有限,人员相对少。业余学习班不同,来学习的都是从事各种职业的普通穆斯林,他们因为上学、工作等影响而缺少信仰知识,在业余时间走入清真寺学习。在临夏,穆斯林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碰到和伊斯兰教有关的问题,如果不懂,难免会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这些穆斯林主动学习,对伊斯兰教有了真正的了解,对提高穆斯林的整体素质是有益的,也会在工作、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中产生良好影响。
  民族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有信仰教育,还应该注重现代教育。清真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没有进行现代教育的义务,但在培养穆斯林积极接受现代教育意识和主动性方面,应该是能有作为的,使穆斯林全体形成重视双重教育的理念,提升穆斯林整体的现代教育水平。对于在临夏占到总人口50%以上的穆斯林,养成全民自觉学习现代知识的意识不仅对民族整体的发展,而且对社会整体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发表于 2009-12-9 17:28 1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汗斯2008 于 2009-12-9 17:29 编辑

       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人民认为这是妇女的羞体,必须全部护严。回族人民戴盖头的习俗,一是受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源较少,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妇女们自己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后来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把这种习俗带到中国。二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古兰经》说:“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来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丈夫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或她们的丈夫的儿子,或她们的兄弟,或她们的弟兄的儿子,或她们姐妹的儿子,或她们的女仆,或她们的奴婢,或无性欲男仆,或不懂妇女之事的儿童……”我国回族仍遵守这些信条,虽然已弃用面罩,但也以头巾护头面。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遮掩起来,如果谁把头面露在外面,就认为是失去“依玛尼”(信仰),所以,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惯。回族在戴盖头前,有的将头发盘在头顶,有的留把把头,将头发盘在脑勺后,戴上帽子,尔后再戴盖头。回民的盖头,无论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还是在内地,一般都是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戴绿盖头显得清俊娇丽;戴白盖头显得干净持重;戴黑色盖头显得素雅端正。回族妇女的“盖头”,讲究精美,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中档细料制作。在样式上,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媳妇的盖头比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回族妇女还喜欢在盖头上嵌金边,绣风格素雅的花草图案,看上去清新、秀丽、明快、悦目。现在居住在城市里的回族青年妇女职工,一般都戴白色仿“护士帽”,有的已经不戴白帽了。

骑行东方小麦加城---揭秘面纱背后的清真寺


大街上聊天的两个回族妇女

发表于 2009-12-9 17:31 14 显示全部帖子
14# 汗斯2008
发表于 2009-12-9 17:44 15 显示全部帖子
白大街上买地毯的店主,通过资料我才发现,临夏原来有好多的华侨。

面孔依然像中东地方的人,怪不得好多人都说临夏像伊拉克呢。

临夏的民族地毯都手工做的,如果自驾,建议带个回去,价格不贵。

如果买工艺品千万不要到白大街上去买,哪儿会把你宰的很惨的。



骑行东方小麦加城---揭秘面纱背后的清真寺

发表于 2009-12-9 17:50 16 显示全部帖子

骑行东方小麦加城---揭秘面纱背后的清真寺

发表于 2009-12-9 17:53 17 显示全部帖子

骑行东方小麦加城---揭秘面纱背后的清真寺


视频连接:https://www.tudou.com/programs/view/JvtxQ8bfT1Q/

发表于 2009-12-9 17:55 18 显示全部帖子
清真寺里面的告示牌!

骑行东方小麦加城---揭秘面纱背后的清真寺

发表于 2009-12-9 17:56 1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汗斯2008 于 2009-12-9 18:02 编辑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功课之一


赴麦加朝觐是完成一个穆斯林一生中重要的宗教功修,也是她多年的夙愿。


骑行东方小麦加城---揭秘面纱背后的清真寺

发表于 2009-12-9 18:04 20 显示全部帖子

街道的拐角出,你总会发现很多清真寺的。


骑行东方小麦加城---揭秘面纱背后的清真寺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