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6617

主题

驴行天柱山,不会再寂寞(PP、攻略)

[复制链接] 查看:45352 | 回复:243
发表于 2009-11-25 20:04 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0-3-13 21:52 编辑

     天柱山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被誉为“江淮第一山” 。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绝,风光灵秀。区内“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
      来皖多年,去过了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等名山,久有一游天柱山的愿望,尤其是读过文学大家余秋雨的《寂寞天柱山》的精美文字后(《寂寞天柱山》地址https://www.ywxk888.com/article/23/2682.html)更是迫切,但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成行。这次到安庆出差,于十月中旬相约了几人,终于登上了这座正在创5A风景区的名山。现在在我看来不是天柱山的风光、管理和服务不够5A风景区的能力,而是我们安徽名山太多了,也就委曲了这座久有盛名的“潜山”了!整个天柱山风景区82.46平方公里,共分为七大景区,由于想把整个旅途的写得细致一些,如果在一个主题里就有点显得繁乱。故此就按天柱山两天时间的旅程分成几个主题来,也把攻略写在里面。这一主题主要是三祖寺景区!!!

IMG_2590天柱山.jpg

天柱山导游图.jpg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25 20:18 2 显示全部帖子
早晨7点左右从安庆旅游汽车站坐安庆到岳西的长途汽车,1小时20分钟到野寨下车即到三祖寺,车票20元。这是我查过的最快最省钱和最方便的方法,当然如果是从安庆以外的地方来,先到潜山县城再转当地的公交车(县城有公交车到三祖寺)、打的包车40元以下,还有中巴车每人最多10元吧等也行!

IMG_2448三祖禅寺牌坊.jpg

发表于 2009-11-25 20:24 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09-11-25 23:16 编辑

站在三祖寺前的广场。向前望去,红墙黛瓦的三祖寺建筑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远看山包寺,近看寺包山。”三祖寺门票10元,学生半票。

IMG_2452.jpg

发表于 2009-11-25 20:33 4 显示全部帖子
    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追溯三祖寺的历史,要向诸位介绍一下天柱山的宗教文化。天柱山灵绝山水加上历代帝王的加封,使之成为仙山宝地。《道经》说司命真君居住天柱山,山中有司命洞府。天下名山分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列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因此,历代佛道两教都视天柱山为宝山,争相据为己有。在三祖凤形山,就有佛道争山斗法的故事

发表于 2009-11-25 20:37 5 显示全部帖子
    公元505年,梁武帝的国师宝志和尚与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都奏请梁武帝,将凤形山赐之于己,建观造刹,传经布道。武帝知道他们都有很高的法术,都不得罪,命他们各显灵通,以物为记,得者而居。这宝志和尚就是我们民间流传的济公活佛,他是建康(今南京)道林寺的高僧,有名的疯和尚,手持锡杖,他说:“贫僧以锡杖卓地为记。”白鹤道人手持拂尘,他的拂尘可以化为白鹤,他说:“贫道以鹤止处为记。”说毕,白鹤道人将手中拂尘抛向空中,顿时化为一只白鹤,振翅飞向凤形山。宝志见状,将手中锡杖掷向空中,顿时化为一条银色巨龙,尾随白鹤而去。白鹤飞到凤形山上空,正要敛翅落地,忽见身后巨龙飞来,吓得掉头向东飞去,落在白鹿岗上,宝志的锡杖深深卓入凤形山。当他收起锡杖,卓土处立刻涌出一股甘泉,这就是位于寺后的卓锡泉,又名“卓锡井”。宝志便在凤形山开山建寺,梁武帝赐名为“山谷寺”。白鹤道人在白鹿岗上建起白鹤观,宋徽宗赐名“真源万寿宫”。唐宋时期,天柱山佛道两教盛极一时,寺观达百余座,房屋3600余间,史称“三千道人八百僧”。从宝志和尚开山算起,三祖山谷寺到2005年已历时1500周年。
发表于 2009-11-25 20:41 6 显示全部帖子
  这是三祖寺前的我,存下此照留念!!!

IMG_2456.jpg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9-11-25 20:46 7 显示全部帖子
  看此佛家诘语有点意思,也就发在此处以示今人!!

IMG_2449.jpg

发表于 2009-11-25 20:48 8 显示全部帖子
  三祖寺的山门,也叫三门殿。正门名“般若门”,即“智慧之门”;东边门名“解脱门”,意为摆脱烦恼业障的束缚而获得自由,也称“自由之门”;西边门名“精进门”,意指在去染滤净的修行过程中,要不懈地努力,也称“勤修之门”。

IMG_2460三门殿.jpg

发表于 2009-11-25 20:53 9 显示全部帖子
  穿过山门殿,步上360级“通天阶”。 迎面就是天王殿,是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以及韦驮塑像的殿堂,是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的重殿之一。天王殿是纯砖无梁结构,尖顶六角,也称“六角无梁殿”。殿内两边,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掌管风调雨顺之职,是佛教的护法神。殿正中,供奉着弥勒的铜像,是按照五代后梁时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的。 弥勒的背后,是韦驮菩萨铜像,手持金刚杵,注视着每一个行人。他是守护释迦牟尼的神将。三祖寺的韦驮是金刚杵驻地的,表示不接待,凡游方僧到寺应斟酌而行。如果是韦驮合掌捧杵的,则表示接待,凡游方僧到寺皆蒙供养。

IMG_2462天王殿.jpg

发表于 2009-11-25 20:59 1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09-11-25 21:00 编辑

    现在我们来到大雄宝殿,这是一座歇山式殿宇,朱檐红墙,琉璃黄瓦。殿门楣上,悬挂着赵朴初题书的“大雄宝殿”匾额。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殿、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意谓佛有大力,能降四魔。这座大殿是在明清两代大雄宝殿旧址上新建的,朱柱红墙,琉璃黄瓦,飞檐翘角,气势巍峨。大殿正中,供奉一尊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高达5.5米,两旁是其弟子迦叶和阿难。这三尊塑像计重11吨,为安徽省境内寺庙所罕见。释迦牟尼塑像前,是释迦太子像。大殿两厢,供置十八罗汉塑像。在印度是十六罗汉,在中国作十六罗汉传记的庆友为十七罗汉,翻译十六罗汉传记的陈玄奘为十八罗汉。他们有的怒目、有的微笑;有的降龙、有的伏虎。奇形怪状、栩栩如生。大殿后侧,东西分别供奉文殊骑狮、普贤坐象的塑像。文殊骑狮,表示智慧威猛;持剑,表示智慧锐利。普贤的白象为六牙,原为菩萨所化,表示威灵。他们的道场分别是山西五台山和四川峨眉山。他们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的二位,另两位菩萨是观世音和地藏,他们的道场分别在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华山。

IMG_2465大雄宝殿.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