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958

主题

七台河

穿越太白 徒步西安

[复制链接] 查看:20124 | 回复:38
发表于 2010-1-7 09:45 1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1-7 09:49 编辑

(10)向上“蜗行”      
      大概是药物作用,开始感觉好点了,头没有那么痛了。物华休大姐、我、长春大勇、高兴大哥以这个次序的一字队形沿着先出发队伍的路线向下一个目的地海拔3135米的“药王殿”进发。这里需要提醒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在早上起来的时候我们御寒的内衣(尤其是抓绒裤)要在身体刚刚感觉热了的时候脱掉,不要等到你真正出汗了再脱,如果出汗再调整御寒衣物非常容易感冒。

      过了那个破旧的“药王殿”,就是开始石海攀登前的最后一片高山草甸了。站在已经枯黄的草甸中间,向前看就可以用望远镜看到我们要登顶的“拔仙台”,向后看是一路走来植被丰茂的山林,向左看就更加精彩了!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被穿越爱好者向往的“鳌太穿越”的必经路线——跑马梁。那里就是十几公里的山脊穿越路线,想象第一位穿越者的伟大和无畏真是让人钦佩。
      可是不好的感觉在告别高山草甸的时候,又再次袭来!

      因为,走出高山草甸的边缘就开始做大起伏的高山石海横切,没走多一会儿,我明显感觉开始头疼,心跳剧烈(15秒钟心跳44次)。这个时候我观察到,我们小队最后面的高兴大哥也开始感觉不适,在休息时候询问得知,他感觉心脏难受。于是,我们小队整体放慢速度,减少说话,在石海的峭壁上“蜗行”。而之所以把我们的行动叫做“蜗行”,是因为我们确实像蜗牛一样行走着,望着巨大的石海上前面的最后一个队员的身影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最后消失。

      为了不让其他人担心我的情况,并且尽量加快速度(原计划中午12点前登顶),我决定走在最前面。采取走尽量快走一段,坐下休息等其他人,再重复这个攀登方式。
      这个时候我们正踏着前天我们在哈尔滨出发前得知的大雪向第一个目标“三爷海” 缓慢行进。我满脑子的高反怎么办!因为在休息的时候,感觉我的两个太阳穴猛烈地向外胀痛,上午没有吃饭,胃里非常不舒服。等我看到最后赶上来的“高兴”大哥的脸色和状态,我知道我们绝对不能在中午12点前登上顶峰了!
       走到第一个取水点海拔3350米的“ 玉皇池”



我们赶上了山东的“大头”和浙江的“晚生”。而来前一直说自己体力不好的“狼”也等在这里,状态良好,他是担心我们迟迟没有赶上,是不是谁出了身体情况。当得知我们的情况后,安慰我们多多休息,交流了前面的人员情况后,嘱咐我们不要急着追他们,具各自情况慢慢走,没必要按计划赶在12点前到达顶峰,他们先到顶峰等我们。然后,“大头”、“晚生” “狼”和我们告别,继续山顶方向进发。
      经过休整后,我们四个人终于走过了登顶前的第二个取水点海拔3490米的  “三爷海”,



13点40分到达了登顶前最后一个地标,海拔3650米的“二爷海”。

“二爷海”的气温明显比”三爷海“低很多,因为“三爷海“还是没有一点冰冻的一汪池水,而”二爷海“已经完全冰封,一个同行的西安驴友甚至走上”二爷海“边沿踩踏冰面。
       一上午持续的头痛折磨地我筋疲力尽,“长春大勇“和先我们到达在这里休息的”自由逸人“大哥决定在这里吃午饭,饭后再走。我这个时候难受地只有靠在自己的背包上喘气和照相的力气了。
       就在我滴水不进,一个人闭目“享受“剧烈头痛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飘入我的耳朵。”海子!我帮你背包吧!“那是”狼“的声音。
     “狼”登顶后,预料到我们的情况一定需要帮助,于是同向导老谢一起下来”二爷海“接我们。我们也确实没有谦虚的能力了,为了我最后的尊严(或者说是虚荣),我把睡袋从背包里拿出来交给了”狼“,而背包一定要和我一起登上“拔仙台”。现在回想起当时,心里真是万分感谢老“狼”的帮助。真希望我们还有机会在去战斗更精彩的路线!

0910272321a5438007c681e7a1.jpg

0910272320efb69fadf6c3245e.jpg

091027225361604b631f590c47.jpg

发表于 2010-1-7 09:51 1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1-7 09:54 编辑

(11)站到“3676.2”

      虽然我依然滴水未进,但是看着“狼”走在前面给我们引路,不时回头提醒我们需要注意的地点,让我的视线有些模糊。我真的很幸运,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这样一位兄弟,一个危难中带你走出艰险的身影。突然间我得到了巨大的鼓舞,更加坚定和有力地跟在“狼”的后面冲向我们的顶峰  。





      总于登上了太白山的峰顶了,它是一个平整的石海地貌。沿路线走上这个平台就可以远远望见“拔仙台”这个顶峰的标志性景观。准确的说“拔仙台”是一个在峰顶的最高出用石头垒筑起来的一个道观。由于年久失修,除了那些垒筑的高台和石屋还在,很多木质结构的房屋已经坍塌。听说这里夏季还有人居住看守在这里,而现在山上已经很冷了,看守这个道观的人已经下山了。
      绕过“拔仙台”的前屋,沿着屋子右边的石路,你可以走上一个有人供奉的道观的门前,屋内供奉曾经香火繁盛,但现在已经人去屋空,只有我一个前来顿悟的游客。是一个缘分吧!我跪倒磕头,在这里祈祷父母幸福,妻女安康。
      走出道观向右沿着石路绕过道观,这个时候就来真正到了太白山的最高点——“拔仙台”峰顶。这里的地上有国家地质局测绘的太白山峰顶测量标志,实际高度是海拔3676.2米。

      站在那块嵌有测量标志的石块上,寒风掠过耳畔,在我的脚下一尺距离就是万丈深渊,远处群峰在脚下若隐若现。可以想象古人经历万险,登此高峰后的感慨,万峦千峰的壮美,神云仙雾的神秘,是不是人真的纵身跃入脚下的云雾就可以成仙得道呢?

0910272253f9fc4d4b125dbce4.jpg

dsc05770.jpg

dsc05769.jpg

发表于 2010-1-7 09:54 1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1-7 09:59 编辑

(12)风雪交加"大爷海"
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开始动身,计划下到大爷海沿太白山北坡山脉到文公庙露营。下午三点雪开始下的越来越大,三点十五分我们走到往大爷海下的路(东北坡的一个石海)已经是风雪交加了,并且气温明显下降。


这个下山的石海非常陡峭,后人几乎是踩着前面下山人的脑袋向下攀爬。如果不下雪,是可以看到前人修整和踩踏的痕迹的。但是,现在的积雪逐渐把所有的痕迹都掩盖了,并且掩盖了石头的实际形状,走下去几乎不知道那个石头是平的,那块石头是立的。即使是平整的地方由于石头上的积雪很滑也是非常危险的(庆幸“V”地没有让我们一个人出现踩滑石头的现象)。


      望着山下那一汪碧绿,我们也无心欣赏,相互搀扶,相互提醒,小心翼翼地攀爬的一个小时才到达第一休息地大爷海。

100102013368f5212f172a7cbc.jpg

1001020133daa70afde8d40d00.jpg

2.jpg

发表于 2010-1-7 10:00 1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1-7 10:02 编辑

(13)坚持到文公庙
可能因为“狼”的鼓励,或是登顶的喜悦,或是攀爬的紧张头疼的事情忘记了。可是在大爷海休息后,我的头痛开始越加厉害,并且我明显感觉自己开始发烧。

      老谢不停地催促大家快走,一定赶在天黑前赶到“文公庙”,不然天黑了下雪前面的路会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滑进脚边的深渊。为了不耽误大家,我开始不说话(也实在没有力气说话了)并努力地走在队伍的前面,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脱离大家的视线,因为我担心自己一天没有吃饭,这样的体力运动,我随时会晕倒。这段路线上大多是左面是山体,脚下一尺宽的山路,右面就是万丈悬崖的情况,晕倒就等于死亡啊!我一定要坚持到露营地!

09102723204e1a6b1ca9a09d83.jpg

0910272321b4d0d36cbd6fba30.jpg

0910272320d1ba2af5e4f15905.jpg

发表于 2010-1-7 10:03 1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1-7 10:05 编辑

(14)在海拔3568米发烧


     终于到了海拔3568米“文公庙”,一个人工平整出来的鞍部平台。我真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我心里非常赞同不露营。花钱住这里常年搭建的活动板房(收费我忘记了,也实在没有力气在意这个问题了)。
     进屋我用我最后的力气在二层铺上打开了睡袋钻了进去,剧烈的头痛让我无法入睡,但是睡袋可以让我尽量缓解发烧引起的寒冷感。我又开始闭目一个人“享受”头痛和寒冷了,听着周围驴子们烧水、做饭、喝酒、聊天,我决定这个情况,明天我必须停止鹦哥镇方向的南北穿越计划,而改由汤峪方向撤回到西安。第一,我的目的达到了,留得青山在,明年我还来。第二,目前我不能确定头痛是不是高反,加上现在的发烧,必须尽快返回低海拔看看情况。
    就这样忍受着头痛、寒冷和担心,我整整一夜没有睡着。这一夜,我真的想念我的爱人和女儿,真的希望此刻能够回到我的家里。

1968635987115872761.jpg

1968635987115872789.jpg

dsc05795.jpg

发表于 2010-1-7 10:08 1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1-7 10:13 编辑

(15)撤!
总算熬到早上4点,起来收拾背包吃了点东西。头痛依然没有减轻,可是这里的日出也不能放过啊!早上七点太阳从东边的天际冉冉升起。所有的人都跑出来照相。我知道“狼”的相机没有电了,而他又是一个浪漫的70后,我一定不能让他在这个时候遗憾。于是我赶紧找到正在山坡上拿着手机来回走动,寻找手机信号的“狼”。让他和那个我等了一夜的太阳合影。

      早饭依然没有胃口,经过简单的其他穿越队员的商议(准确地解说,我只提了我的决定,没有参加商议。)最后,“物华休”大姐也觉得身体不适决定和我走汤峪去西安,而“远近都一样”大哥、 “狼”两个人都担心我的身体情况,决定陪我下山。“自由逸人”“大头”“大勇”“高兴”“晚生”继续走鹦哥镇方向,完成南北穿越计划。


      8点20分我们全体穿越队员开始合影道别。8点35分我们汤峪方向的一行四人向东北方向,沿着横切山坡的小路开始向汤峪方向下山。
      像一个驴友所说,汤峪方向的路线十分清晰,全程的山脊路线,虽说起伏也很大,但是比起昨天下撤的路线要简单很多了。


     头痛依然,但是太阳出来了,暖暖地照在身上,寒冷开始慢慢退去。这个时候才发现,昨天下午的大山完全变了样子。再回头眺望拔仙台的北坡,真的很高兴有这样的经历和勇气。

6.jpg

11.jpg

DSC05861.jpg

发表于 2010-1-7 10:14 17 显示全部帖子
(16)one night in  西安

    经历了找车逃票下山,经历了惊险地山路十八弯,经历了想在汤峪泡温泉的思想斗争,经历了火车站找旅店,最后我们一行四人终于第一次在西安落脚了,“下榻”火车站前西七道街一个每天40元简陋标间的旅店。
      真是男女不同,到旅店一放下包,我们赶紧给手机充电,给家里打电话,而“物华休”大姐就是赶紧回她的房间洗澡。这下等得我们一个个肚子嗷嗷叫,大姐才飘然出现。因为我先有“打探”(一个朋友的推荐),见大家又都是第一次来西安,没有要求,于是我建议去西安有名的骡马市(相当于哈尔滨的江边步行街)旁的“樊家肉夹馍”饭店解馋。
      出租车带着我们穿越在西安的夜色里,车窗外灯火阑珊,可是车内这些驴都犯了“职业病”,不约而同地拼命记路和辨别方向。


      出租车把我们放在了骡马市正中部,因为我不能确定是那个饭店的具体位置,于是开始东北口音和陕北口音的交流。结果是一无所获!记得有首歌的名字叫《跟着感觉走》,确实没有错。我确实跟着自己的饥渴的感觉带大家找到了那个“樊家肉夹馍”,而且还在路上第一次品尝到鲜榨的甜美可口的甘蔗汁!

      “樊家肉夹馍”大厅不小,但不是什么大饭店,主要经营当地的各色小吃,口味偏麻辣,价格不贵,面食为主。不过这里很受当地人喜欢,这符合我的选择,因为我认为当地人和游客都喜欢的才是正宗的,而媒体喜欢的都是口味一般但很“宰人”的(那个人口传送的西安名吃,不但不好吃,而且非常宰人)。
       点了好多小吃,但是我还是喜欢这里的普通肉夹馍(也有精制的,但是我吃了没有什么区别。)大家放松了,当然要推杯换盏,回忆山上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甚至把话题提高到黑龙江户外的发展和目前的不足。酒足饭饱大家一致同意徒步回旅店,可以节约开支,消化酒肉,顺便“one night in  西安”。
     10月中旬夜晚的西安很凉爽,我们沿着来时的路线步行。从“”胡同出来就是广场,广场的对面就是陕西省政府所在地,我们沿着省政府的外围墙散步的时候才发现,省政府整体坐落在明代秦王府里面,省政府的围墙就是一个历史保护建筑。大家感叹西安真是处处都是宝啊!


       我们一路徒步回到我们住的旅店,“物华休”大姐急着去定明天的团去西安各个名胜景点“被骗”,我们却急着回到房间好好地睡上一觉!因为太累了!只好到梦里计划明天的时间我如果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扫街”,计划明天给爱人和女儿卖点什么旅行的礼物。
发表于 2010-1-7 10:16 1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1-7 10:25 编辑

(17)西安文化徒步(第一天)

pic_0232.jpg

dsc05887.jpg

dsc05906.jpg

发表于 2010-1-7 10:25 1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1-7 10:29 编辑

(17)西安文化徒步(第一天)

pic_0262.jpg

pic_0238.jpg

pic_0241.jpg

发表于 2010-1-7 10:29 2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1-7 10:32 编辑

(17)西安文化徒步(第一天)

pic_0246.jpg

pic_0250.jpg

pic_0249.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