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ZT 登山应该做个什么梦?——道拉吉里峰山难启示(作者:十一郎)

[复制链接] 查看:16530 | 回复:49
发表于 2010-5-22 18:19 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又见炊烟老高 于 2010-5-23 00:46 编辑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会有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道吉拉里登山活动从

发起到最后实施应该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长的我相信如果是一个有心人的话能充

分了解这次登山活动很多细节,包括凶险程度。参加这次活动人员早就公布于众

的,熟悉他们的人特别是登山业内人士对他们情况应该是充分了解的吧,可是非

常遗憾是,我没有在相关报道中看到登山之前有人给他们任何中肯意见和建议。

出事了,所谓既客观有公正说辞都出来,你们早干嘛去了,中国是锦上添花人多

,雪中送炭的人少。如果此次登山之前真正不是把鼓励和祝愿送给他们,而是通

过自己努力阻止登山活动,即使没有阻止的了,只要你曾经发出声音,今天你的

任何批评我全然接受,如果不是,请你三缄其口。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

咎。
     
    登山过程中发生事情这时候真不是一探究竟时候,请站在遇难山友及其家人

立场想想吧。我相信到事情最后也不可能完全、清晰呈现在大家面前。认真想想

我们所经历事情我们都能全然复原吗?况且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宽容一点吧,不

要在吹毛求疵,咬文嚼字。尊重李斌他们吧,他们在选择他们人生,如果你们觉

得他们有遗憾,那请你用实际行动努力实践更好的你自己人生吧。

我真希望今后在做登山总结时候,不光总结失败,对所有成功者也要认真总结,

不能成功登顶就一好百好、什么问题都没有。无论是失败者教训还是成功者经验

都是中国民间登山运动宝贵财富,中国民间登山运动在曲折中前行是大势所趋。
发表于 2010-5-22 17:07 20 只看该作者
支持理性探讨。。。
发表于 2010-5-22 16:04 19 只看该作者
【唐山大熊 wrote】:

关注理性的反思。

PS:好像冲顶当天往返的距离,也安排的有些不太合理。一下内容引自这次道峰的官方报告:

队伍8名成员遂于5月10日行动,
当天到达5810米的一号营地,
5月11日到达6700米的二号营地,
5月12日到达7350米的三号(突击)营地,
这三日的行进中,队员状态一直良好,平均每日行进约6-8小时,每小时上升海拔120-150米,
5月13日突击顶峰上升高度为817米,预计用时为12小时,按队员前3天的上升速度,时间是充足的。
5月13日凌晨1:30分,全部队员从735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向顶峰突击,约上午7:30在 7950米的高度横切通过一段较长的雪坡时,速度较慢,耗时约2小时,由攀登队长张伟和夏尔巴向导在前开路领攀;上午11:00到达8100米处,由领队杨春风修路领攀,下午12:30,全部队员到达顶峰,合影留念后,于下午13:00全部队员开始下撤。


【十一郎 wrote】:

这里面有三个要点,一般人不懂:

1、C3的设置,决定了最后冲顶的距离。但C3为什么设置在这个高度、能否改变?绝非一个外来的商业队,能够办得到的。

2、很多山峰,最后冲顶都是这么设计的。这个817米高差,并不是最大的。南美阿空加瓜最后冲顶海拔高差是990米。所以,如果能力不足,就别勉强。

3、不能用前一段的平均速度,去衡量后一段,特别是不能拿来衡量登顶那一段。首先,接近顶峰,海拔更高了,即使吸氧,人的能力也下降得利害;其次,登顶下撤,往往最疲惫,要多预留时间;最后,在这种海拔,即使是“好天气周期”,下午也会起风,这样后面的困难就要预计得更充分。
发表于 2010-5-22 10:12 18 只看该作者
这个要顶顶!!
发表于 2010-5-22 09:53 17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好了,顶十一郎
发表于 2010-5-22 08:55 16 只看该作者
冷静、客观、理性的启示。顶~~~
发表于 2010-5-21 22:56 15 只看该作者
顶起~~~~~
发表于 2010-5-21 22:13 14 只看该作者
梦想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不过有些时候代价过于沉重得让人负担不起。
发表于 2010-5-21 22:05 13 只看该作者
专家所言
发表于 2010-5-21 21:50 12 只看该作者
确实,国内的商业登山队,不要轻易就跑去攀登那些凶险的山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