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5

主题

西北

蜜柑暑假懒懒游西藏

[复制链接] 查看:21628 | 回复:71
发表于 2010-10-3 10:24 61 显示全部帖子
      7.28我们早上六点多就去八角街的某个街口排队买票去山南,这车很多人,晕啊,六点多我们就只能买最后的票了,而且,据说就那么两班车,很多人买不着扫兴而归。我们幸运上车,接着沿途颠簸了几乎三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桑耶寺。下车的时候,司机就会提醒你要回程的话立刻买票,下午两点准时开车,否则就得第二天才能走了。我们买了回程票就去吃了个早餐,随便吃了个牛肉汤面。

DSC_7452.jpg

DSC_7457.jpg

DSC_7462.jpg

发表于 2010-10-3 10:29 62 显示全部帖子
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美称的桑耶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公里,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乘拉萨往泽当的便车,在桑耶渡口下车,需时3小时。亦可从泽当坐车到桑耶渡口,渡口距离泽当约30公里。下车后乘机动船横渡雅鲁藏布江。
  桑耶寺建造年代大约是公元8世纪中叶, 吐蕃王朝第5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偏居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海布日神山脚下。
  第5代赞普赤松德赞为唐朝金城公主之子,据说其出生后还曾围绕着他上演了一出藏族版本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可正所谓少时蹉跎日后却必成大器——赤松德赞后来成为一代明君,在藏族历史上被称为”师君三尊”之一。
  公元754年赤松德赞执政,为巩固政权设计除掉了崇苯的大臣,并大力在雪域高原弘扬佛法抑制苯 桑耶寺

教。为此,他曾经先后两次延请“外国专家”——从印度迎请了高僧寂护,从乌杖那国请来了密宗大师莲花生入藏传经,使佛教由此开始在雪域高原扎下根来。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赞的冬宫附近。由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的建设,建筑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了奠基。
  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为其中之一,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的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赤松德赞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这个名字的由来还很有意思。据说,为了满足一下国王急于见到寺庙建好后景象的迫切之心,莲花生大师再展神功,在自己的手心变幻出了寺院的幻影,赤松德赞惊呼一声:“桑耶” (“出乎意料”的意思),于是该寺也就因国王一声惊语而被命名为桑耶寺。不过,比起前面那些繁琐的名字来,藏王的这声惊呼倒还容易上口一些。赞普赤松德赞除了惊呼出一个寺名以外还让7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这7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史称”桑耶七觉士”,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高超,绘塑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宝而驰名于世。桑耶寺周围绿树成荫,河渠萦绕,是国家级雅砻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


     ————嘻嘻嘻。。。以上内容全部百度而来。方便大家了解下这个寺的可看之处和历史。

DSC_7472.jpg

DSC_7473.jpg

DSC_7474.jpg

发表于 2010-10-3 10:32 63 显示全部帖子
      接下来大家就是看PP啦!

DSC_7477.jpg

DSC_7480.jpg

DSC_7489.jpg

发表于 2010-10-3 10:35 64 显示全部帖子
      像刚刚绿色的那种塔,在桑耶寺有四个不同颜色:红色、黑色、绿色、白色。每个颜色代表一个意思,我忘了是啥了,大家去百度吧!哈哈哈。。。

DSC_7495.jpg

DSC_7519.jpg

DSC_7521.jpg

发表于 2010-10-3 11:00 65 显示全部帖子
      这里没有高大建筑群,都是小层建筑,无论是僧侣住的还是庙,但是感觉这里的佛味很浓厚。

DSC_7529.jpg

DSC_7532.jpg

DSC_7534.jpg

发表于 2010-10-3 11:03 66 显示全部帖子
      中午就在那个早上的四川饭店里吃了个便饭,菜没什么特别,就是家常的四川菜,可是呢,这个盛菜的小盘子,却勾起我儿时的记忆,这种盘子就是我幼儿园时老师分菜给我们用的盘子。现在广州基本上不用这样的了。

DSC_7547.jpg

DSC_7550.jpg

发表于 2010-10-3 11:24 67 显示全部帖子
      回程的车,原来是带藏民去寺庙朝拜的车来的,后面我们还去了三个庙——昌珠寺和雍布拉康,还有一个,忘了叫啥,反正那个我忘了的卖点就是里面有一幅世界最大的珍珠唐卡,这几个寺的票价都在40以上,贵!雍布拉康那儿我们逃票了,因为上去的时候,没有找到卖票的人,然后看见很多人上去,我们也跟着上,下来的时候,发现卖票兼查票的人又正经地坐在门口,估计刚才他上厕所了。

DSC_7551.jpg

DSC_7557.jpg

发表于 2010-10-3 11:32 68 显示全部帖子
      雍布拉康就是在山顶上的一个小庙。走的时候,有位高僧给大家倒茶,你得窝起手掌接茶,然后喝一口,剩余的拍拍你的额头,不知道为啥,我想这是意味着得到保佑的意思吧!

DSC_7595.jpg

DSC_7602.jpg

DSC_7606.jpg

发表于 2010-10-3 11:35 69 显示全部帖子
      雍布拉康位居高处,俯瞰四周,也有不错的景色。

DSC_7605.jpg

DSC_7613.jpg

DSC_7618.jpg

发表于 2010-10-6 22:06 70 显示全部帖子
       7.29,我们又和重庆好友重逢了,他们帮忙约好了车,我们一行八人一起包车去日喀则。首先到的是白居寺。为了明白寺的历史和内里故事,大家都决定花钱请个导游,50大元请来了一个身穿喇嘛红袍的大师给我们讲解,本以为能够听到别样解说,谁知道大师相当“有才”,居然寥寥几句就解释了所谓白居寺的个中缘由,他还很没耐性等我们多看几眼。哼,什么大师!要是我,我必定好好讲解,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扬,鄙视之不细做之人,必定不是高尚之徒!
      白居寺十五世纪初始建,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
        寺内的措钦大殿已经有差不多500多年的历史了。经堂的正殿供奉三世佛,它的两侧还有东、西净土殿。因为要兼容花、白、黄三教,因而全寺塑像的风格也不同于别处,此殿表现最为明显。经堂西北有一尊强巴佛的鎏金铜像,高有8米,据说是用14000公斤黄铜铸成的。殿高3层,底下是48根立柱的大经堂,立柱上挂满了年代久远的丝织唐卡佛像。措钦大殿的二层是拉基大殿,全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就在这里举行。周围还有几间佛殿,觉登殿里的一尊直径3米的立体坛城与东厢殿里的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像,都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在三层,有座叫夏耶拉康的佛殿,殿内的坛城壁画颇有名气,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也属罕见。

  白居寺壁画也是非常有名的,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显密二宗、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尤其是在绘画方法上较
白居寺全景

之西藏其他很多寺庙,独具特色。

  大殿一层经堂、回廊、吉祥多门塔一层东西净土殿和兜率宫等殿所绘的主要是显密题材的佛传故事、经变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但白居寺壁画表现的主要题材还是密宗,如果你是对藏密佛教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大殿一层东西法王殿、金刚界殿、三层无量宫殿和吉祥多门塔一至五层佛殿中找找看。

  背光是白居寺壁画装饰内容中的一大重要特征,由头光和身光两部分组成。白居寺壁画中常见的背光有舟形、龛形和椭圆形、马蹄形几种,特点是造型精细、纹样丰富、讲究对称,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色彩的运用也很丰富,感觉精美庄重,但又不至显得晦暗。

  白居寺中有很多散养的放生狗,与喇嘛、游人和平共处、互不干扰,成为白居寺一景。
      

DSC_7891.jpg

DSC_7892.jpg

DSC_7894.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