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35

主题

其他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复制链接] 查看:246099 | 回复:225
发表于 2016-1-24 12:33 5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qq383945369 于 2016-1-24 12:34 编辑

清晨收拾停当,沿一条石阶去看元阳石,到达第一个观景台,脚疼渐烈,只好悻悻下撤,骑车沿景区公路欣赏一路丹霞奇观。天气阴沉,远处朦朦一片,丹霞奇峰倒有另一种朦胧之美,只是没法拍下一张好片。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发表于 2016-1-24 12:34 52 显示全部帖子
出丹霞山,坑爹的百度地图带我绕了N多圈,终于上了一条新修省道,50公里到韶关市区。本打算去看一位韶关朋友,考虑到并非周末,对方可能会有诸多不便,沿国道323直奔广东第一峰。323国道乳源县到东坪镇一段,路宽车少;出南水水库,国道开始绕山上坡,车道变窄。约50里到下坳村,出国道沿乡村水泥公路盘旋直上,至深洞村。自深洞村以上为山路,路面坑洼不平,以我不足千里的骑行经验,打滑倒地在所难免。低速倒地虽不是摔,人不会受伤,但扶车扶到手臂酸痛。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发表于 2016-1-24 12:35 53 显示全部帖子
沿途山梁木秀,山洼溪清,一路难见行人。花了三个多小时走了二十几公里山路,在一个三叉路口不远处有一排掤屋,一个老妇正在门口忙活,我隔着一畦菜园询问上山路况;老妇汉语不怎么流利,招来了老汉与我交谈。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发表于 2016-1-24 12:36 54 显示全部帖子
老汉是瑶族,是离路口不远的下洞村村民,在此搭棚养牛。他告诉我,由路口下行3一5公里就是下洞村,村中有水泥路直上山顶。依老汉所言,下行3公里,十几间村舍散建在一个洼地斜坡上,村舍周围梯田环绕,稻穂轻黄。此时西阳已西落远去,余晖尚显清明,翻过山头,出下洞村,下行数里,与“A/线”上山道路相交,有路牌显示至峰顶三十余里。自上洞村以上,景色平平,精力全在路上;十余里,天色渐黑,难辩路况,需开灯行驶;再数里,浓雾侵道,五米外已是朦胧一片,只能挂着一档缓缓滑行,山风过处寒气侵肌,携山下余热强忍登顶。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发表于 2016-1-24 12:36 55 显示全部帖子
山顶浓雾霏霏如雨,场地空空无人,唯有寒风阵阵,呼啸不停;急忙穿上外套,找个避风处搭好帐篷,绕观景围栏闲逛;山雾密不透光,围栏只见数节,栏外混沌一片,如置身天宫瑶台。
绕行半圈,难敌山风凛烈,一头钻进帐篷,以零食代替晚餐。帐外隐隐有人声传来,由远及近,拉开帐篷一看,是四位住在山腰的驴友上顶观景,还带了摄影器材,意图山雾散后拍摄星河夜景,星河没拍到,倒用电筒打光,拍下了一张珍贵的五人合影。闲聊中,又有两位广州的摩友破雾上顶,都驮了露营装备,他们似乎没有做过功课,完全不了解山顶与山脚温差,既然没带睡袋,不过半夜我被冻醒,起来添加衣服时,却听到人家鼾声雷鸣一一差距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24 12:38 56 显示全部帖子
晨起,雾气弥山,朦朦不见山外景色;一线白光在迷雾中缓缓上升,渐渐放射开去,许久,光点已出山头,一轮朝阳如月,举目可视。9时许,山风突起,山顶晨雾随风散尽,天空朗朗如洗,朝阳已眩目高升,难以直视;山外群峰绵亘,余雾如浪似烟,随风换形。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发表于 2016-1-24 12:40 57 显示全部帖子
不多时,浓雾如滔天洪水,自东向西碾压而来,群峰再隐没于朦朦迷雾中,如此循环往复,别有趣味。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发表于 2016-1-24 12:40 58 显示全部帖子
十点下山,到山腰,已觉日光灼灼,脱掉外套长衣,换上短袖夏装,顿感轻巧自在。沿西线下秤架乡,下山约二十公里,风景渐好,亦有别于上山一路景色;两线翠色如一,然深洞一线灵秀,秤架一线险骏。石中碧潭,绝壁生枝,足醉路人游客。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发表于 2016-1-24 12:52 5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qq383945369 于 2016-1-27 18:28 编辑

【千年瑶寨,真实农村——油岭行纪】
初识油岭是年初一位旧同事在qq上发来的一张照片,照片大概是出自专业摄影师之手,构图唯美而不失古朴韵味;这是她计划中的清明假期旅游景点之一,最后舍弃了,我问她原因,她发来了一堆网上负面评论。受这些负面评论的影响,加上出行当天摔倒,养伤担务了不少时间,油岭本已剔除在我的旅行计划之外,却因走错了路,鬼使神差地到了油岭。
从广东第一峰山顶到山脚秤架乡一线的道路已经硬化,但绝壁开道,坡陡弯急,我刚摔跤不久,前伤未愈,在这样的山路上骑车本就谨小慎微;又贪恋一路险峰秀色,到达秤架乡已过正午。
秤架乡位于广东第一峰南麓,沿国道323设街。323国道路面光滑平整,查了一下地形,秤架乡至广西一段,坡度起伏不大,于是很乐观地计划当天可以出广东界,进入广西。不料到达连州城区,国道已经被更名为某某大道,城区的主干道直接连接一条修得比国道还宽的省道。我沿着省道逛奔二十公里,才赫然发现走错了道路,只好沿另一条省道走u字形绕回323国道。
沿途路牌多次以景点标识指向瑶族古寨,因急于赶路没过多在意。
出“三排瑶寨”路口数百米,道路一侧群峰成林,消损了我赶路的急切,打开地图一看,峰林正是油岭村方向;再看时间,当天想进入广西也不太可能,于是改变计划,前往油岭一探究尽。
从“三排瑶寨”路口沿着一条乡村公路曲折向前,翻过几个小山头,一坝绿田在前,四周群峰环绕,峰壁如削似凿,形态各异。
坝中有红砖平房沿着公路排列成村,村头路牌标识“油岭村”,村子不小,比西部山区很多乡镇还大;楼房当路一面大多用磁砖装点一新,也有部份是初建成型的坯房,可见村子仍在不断扩建。村中有商店开门营业,我向一个商店老板打听“油岭古寨”的情况,老板告诉我古寨离此新村还有近十公里路程。
我沿着商店老板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行,公路被紧密相连的楼房夹在中间,形同街道;沿途有身着传统瑶族服装的老人携幼行走,幼年穿的是现代童装。
夕阳西斜,山影渐长,村中道路曲折交叉,为了避免走错浪费时间,在村尾拦下一个骑摩托的中年男子问路,其实我只希望他捏一把刹车,指指道路就行;他看我是个外地游客,热心地将车靠边与我交谈。
男子姓罗,在村委会做过十几年干部。他告诉我三排镇一带是白瑶的主要聚居地,油岭古寨是三排镇最大的瑶族古寨,已经搬到山下建了三个新村,古寨中仍住着一千多村民,他们或是因为土地主要集中在山上,或是因为因为家庭条件较差,仅凭政府补贴无法搬迁。
我看他对自己的民族历史颇为了解,又在村委做过干部,向他提了一个问题:瑶寨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山脚坝区,山脚不缺水源,为什么他们的祖先会选择在山上建村呢?
他想了想,也不清楚原因,寨子已经存在千年,不知道千年前的老祖宗是怎么想的。
我提出了防匪的假设,他表示认同。
出村尾,沿着一条盘山公里折叠向上,4公里到达村头一块坪地,坪地前后错落几栋新建楼房,一侧古村成荫,十几个村民聚在坪地傍抽烟闲聊,一群孩子在戏闹玩耍,一辆卖小吃、杂货的小货车停在坪地一头,挂在车尾的电子喇叭不停重复叫唤。
村子免费开放,大概不是节假日的原因,我是几乎是当天唯一的游客,村民对于游客倒也见惯不怪。
我问一位村民,我的摩托车停在坪地上有没问题,村民说当然没问题,不过这里经常有大车掉头,建议我还是骑到上面一个坪地。其实我另有担心,在这个上公厕都常常需要付费的伟大共产主义国度,我担心的是莫名地被收费。
登上坪地前的一个小山堡,古寨一览无余;古寨在一个缓坡上横向修建,大致成排而随地势略有错落,层层向上堆叠,远看一片青砖黑瓦,显得古朴沧桑。村头一栋崭新的两层楼,据说是香港人捐建的小学,小学只办到四年级,幼儿园和五六年级需要到山脚新村就读。
从山堡沿村道横过古村,村道多为石块堆砌而成,或砌坎横行,或垒阶向上,纵横穿插,苔痕遍布。村道左右,成群的土鸡在刨石觅虫,有土狗舒服自在地扒路傍慵懒熟睡,似乎见惯了生人游客,看了我一眼,又事不关己似的继续熟睡。
夕阳已过山头,行走在村道中,不时能听到涮锅舀水的声音,翻炒腊肉的香味夹杂着家畜粪便的味道伴随一路。
我在村中左瞄右看,走走停停,偶尔需要侧身为劳作归来的村民让路。一群在路中玩耍的小孩看我拿着相机,便做出各种表情和手势,他们大概被不时造访的游人诓着摆拍惯了,倒以此为乐。
石阶捌弯处,一个较为宽敞屋檐下,一个身着短袖T恤的中年男子和一个身着传统瑶装的长者在下棋,这种用粉笔或木炭在地上划几条线作为棋盘,捡几颗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石子当棋子的游戏,我小时候也玩过,不过现在连叫什么名字都忘了。两人左右围了一群出谋划策的“谋士”,似乎轮到长者出棋,纷纷为长者出着,但长者不为所动,显得淡然纵容,我在对面石阶下歪着咔咔拍照,长者仍浑然不觉。
沿石阶向上,行至村中一个开阔处回身下看,山下峰林如笋,错列争奇;绵延铺展百里之外,尽在眼底。
如此一方宝地,我开始怀疑我在山下提了的“防匪”假设了,山中防御自然要比山脚容易得多,然而环顾古寨左右,山陡而无险隘,古时土匪本就盘据山头谋生,颤于山路奔走,一般山坡恐怕难堪防匪大任。古时瑶民在此建村的原因,因应还有两种可能,一是出于风水谜信的考虑;二是在遵循“丛林法则”的蛮荒时代,山脚的一坝良田并不属于古寨中的瑶民。
村中正房多为青砖瓦房,耳房、偏屋和猪圈牛棚侧以木皮代瓦。坡度较陡的地方多以正房配脚楼的形式修建,脚楼为关牲畜所用,位于正房门前,因为坡度较陡,脚楼与正房存在一层楼的落差,这样脚楼的首层楼顶即与正房门前的檐廊相平,有的会继续加盖一层,用于堆房木柴和牲畜过冬的杂草,有的则铺平为阳台,用于晾晒谷物;这种建筑在山区农村较为常见,并非瑶族特有。
我走到一家角楼阳台拍山下风景,阳台比较崭新,应该刚修建不久;脚楼前的几间房屋已经被遗弃,坍塌得只剩几堵青砖墙面。主人开门相见,主动向我问候;主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普通话比两广很多城里人都标准流利。我问她有没在村中针对游客做点生意,她说只有节假日才会有些团体游客,平时只是偶尔有一两个摄影爱好者踏足,并没什么生意可做。她和我讲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在她家阳台苦等光线和某种景象的事,我心里暗想,要是在其它游客络绎的景点,她家的阳台大概可以挂个牌子“最佳摄影点,收费十元”了。


辞别阳台主人,继续在村中窜门。一位村民热情向我介绍火堂、三角之类的东西,其实我本农村人,村民家中的这些细节对我已经再熟悉不过,没有任可新奇可言。对于那些看惯了被包装和修饰过的“古城”、“古村”的城里人,油岭难免显得太过荒凉破败,甚至邋遢得不可思意;但它是真实、鲜活的中国山区农村,至少目前如此。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24 12:55 60 显示全部帖子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