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南

香格里拉极致探享之旅,6天7夜自驾穿梭三江并流腹地探索《消失的地平线》

[复制链接] 查看:271310 | 回复:16
发表于 2016-6-13 10:18 8 只看该作者
翻越白马遇见梅里沿着G214一路前行,海拔在不断地提升,耳膜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崇山峻岭间突然出现的白马雪山山脉让我们惊喜不已,坐在车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的变化,公路就在雪山脚下蜿蜒前进。不时地会在公路上看到骑自行车走滇藏线的壮士们。

发表于 2016-6-13 10:16 7 只看该作者
东竹林寺————不被打扰的虔诚东竹林寺对于外地来的游客的吸引力自然是不及早已声名在外的松赞林寺,地处偏远,沿着214国道从奔子栏镇向北行驶20公里左右到达书松南永干顶东坡,便看见面朝金沙江的东竹林寺。






真正的吸引着我们的则是珍稀而神秘佛教珍宝 立体坛城
坛城是一个想象中的宫殿
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其眷属众神的居住之处,也象征着宇宙世界的本源。金银木多种材料的组合,工艺精湛,藏传佛教的艺术瑰宝。
灌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宗教仪式,也是每个相当层次的僧人所必须履行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密宗色彩。
藏传佛教认为,佛教僧人的修行,是一个不间断的传承,而这个传承必须来自一位德高望重上师,才能够信任;而且,这份体验必须由没有间断的修证者传达给下一代,从而得到证悟。因此每个佛教徒都必须与这个重要的传承接触,这项接触就是透过灌顶来实现的。
坛城是为了灌顶时,对不能进行观想的弟子以资观感。有利于灌顶。

在东竹林寺中藏有多座立体坛城

由于不能拍摄我只好寻到一些网络上的图片给大家



发表于 2016-6-9 14:30 6 只看该作者
路途遥远
发表于 2016-6-6 22:23 5 只看该作者
DAY3————海拔陡升,朝圣梅里今天我起了个大早,去参观松赞林寺的早课还有拍摄日出时的松赞林寺,拍摄完成后就赶紧跑回酒店用早餐后准备出发踏上今天的行程。
未曾见过的松赞林寺



装车出发,今天的目标是梅里


纳帕海————斑斓的心情
一出松赞林景区就路过纳帕
帕海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海拔3266米,湖泊积水面积660平方公里。也称依拉草原。 纳帕海藏语称为“纳帕措”,汉语意为“森林背后的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飞禽黑颈鹤的理想栖息地,这里有全县最大的草原。纳帕海是高原季节性湖沼及草原景观,在夏末秋初积水量大,到冬春季节,水面缩小,荡漾的湖水就变成大片的沼泽草甸。秋天的草原一片金黄,皑皑雪峰倒映于湖泊之中,彷如天堂。可以在纳帕海依拉草原骑马,观湖,看“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甸的色彩斑澜,大群的牛羊在里边悠闲的觅食,一幅斑斓的画卷




汤堆村————质朴的尼西黑陶体验课
我们探访的汤堆村,隶属于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这里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民间黑陶制作工艺。香格里拉的尼西乡以黑陶著称,尼西黑陶又以汤堆村为代表。
其采用的独特的红土取自于汤堆村附近的山上,无釉无彩的碳化窑变,用松柴烧,盖上锯木灰就成了黑色,不盖则是红色的。不需要专门的陶窑,将陶胚和木柴有规律的堆放在一起烧制,堆放木柴和火候的掌握是烧制的关键。
制作尼西土陶的大师孙诺七林是黑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黑陶制品有土锅、酥油茶罐、炭火盆、藏八宝等。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艺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制陶工匠们从不使用现代技术,仅仅是一把自制的木头工具、一方木案,和几片木板底座,就是他们所有的生产工具。不同于景德镇等传统汉地陶瓷工艺,尼西的土陶并没有拉胚机器,器型完全依靠制作者的手工推拉与塑造。
孙诺七林大师已经仙逝,在他的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他的孙子,带领我们简单地了解尼西土陶的一些基本制作工艺








器型的塑造全靠这样的拍打形成,每一件都是唯一的。





八吉祥是藏族的传统图案,在寺院,建筑,帐篷,器皿,绘画中都能见到他们。
吉祥结:团结、和睦、祥和之意
妙莲:生于尘世间,却不为世俗所染之意
宝伞:能消除众生的贪、嗔、痴、慢、疑五毒
右旋海螺:又称法螺含义是平安静谧
金轮:佛祖说法如车轮辗转不停
金幢:象征着佛法坚固不衰,战胜邪门歪着,蓬勃发展的意义
宝瓶:标志着聚满千万甘露,包罗善业智慧,满足众生愿望
金鱼:又称高原鱼,翅如绿玉,圆眼放亮光,抛弃无明,智慧无限之意




发表于 2016-6-6 21:29 4 只看该作者
婷婷幽幽 发表于 2016-6-6 09:38 您可以用图片分楼那个按钮发照片,一次最多可以发50张呢 ...

好的谢谢,哈哈我是新人刚来,用起来还不是很熟悉
发表于 2016-6-6 09:38 3 只看该作者
您可以用图片分楼那个按钮发照片,一次最多可以发50张呢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6-5 15:07 2 只看该作者
帅气的藏族小伙子————斯那地主午后,从昆明运来的鲜花来了,铺展在院子的台阶上,大家开始一起剪花枝然后把它们摆进当地手艺人制作的土陶花瓶中,我好奇的拍摄了几张照片,她们并不会显得拘束或者抗拒反倒是很轻松地有说有笑的剪着花,这时从餐厅走出来一个小伙子拿着一个托盘上边有两个空的铜制花瓶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向我会心的微笑了一下,我也连忙跟他打招呼。他盛上鲜花又利索的走回餐厅,我便跟了过去和他交谈了起来。




他叫 斯那地主 ,藏族人,出生在德钦县梅里雪山对面的一个山谷里,那个山谷里只有五户人家,叫各久浓村。这让我感到十分有趣,明显是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感觉,更令我意外地是斯那之前并不是在松赞酒店工作的,而是在大洋上的国际邮轮工作,出生在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间的年轻人竟能漂泊到啊大洋上的国际邮轮,我想他的经历一定是很有趣的,而且他的家乡各久浓村这样只有五户人家的在山谷间的小村落日常是怎么样的呢,我还想继续和他交谈下去,但是看到他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我不好意思再打扰下去,我们明天便会出发去德钦县入住松赞梅里,一道去探访一下各久浓村,相信我的好奇心会得到满足的




餐厅工作人员何小姐,和松赞的员工接触短短一段时间就能够感受到他们都具有非常好的亲和力,好像把来到松赞的客人们都当做是家人一样。服务起来十分的周到贴心,何小姐说其实今天的服务理念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才植根于员工们的心里,变成了一种习惯。
朝圣————噶丹 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扎仓、吉康两座住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参、僧舍等建筑簇拥拱卫,高矮错落,层层递进,立体轮廓分明,充分衬托出了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

寺内的小喇嘛给流浪狗喂食


把食物倒下来立刻就跑开




扎仓,康吉两座大殿



[p=25, null, left]主建筑扎仓,藏语依意为僧院,是僧众学习经典、修研教义的地方。后殿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佛,高三丈有余,直通上层。中层有拉康八间,分别为诸神殿、护法殿、堪布室、静室、膳室等。前楼客厅供贵宾宴会及观赏“羌姆”(面具)舞时使用。顶层正楼设精舍佛堂,供奉五世达、七世达赖佛像,以及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等。佛堂正南为高耸的钟鼓楼,清晨、正午、黄昏击鼓报时,声闻十里。





登临四楼的观景台,可以远眺香格里拉县城

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气势非凡的暗红色柱子


天花板上的坛城壁画


拉姆央措湖与观景栈道
藏语意为“圣母灵魂湖”。因为她是著名的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所以在神界非常的著名。
       湖面不大,但在藏区名声很大,景色秀美异常,湖中四级有各种水鸟生息,黑颈鹤、黄鸭等水鸟随处可见。站在扎仓大殿顶上观望拉姆央措湖,它是一个佛自然的投影。天气晴朗时,水清如镜,湖山相映。时而天空会乌云密布,无风起浪,湖水会发出奇特的声响,还会出现各种奇妙景象。
       据说信徒们同时观看湖景,所见景象却各异。普通佛教徒还能从湖底影像看到自己的今生来世。每逢寺院里有大的法事活动,高僧大德在做重大决策时都会到湖边进行诵经祈福,藏民或是观光者也会在日常或逢年过节时带着自己的心愿到湖边虔诚地煨桑祈愿,传说中心诚则灵,湖面上将会显现出神的指示,出现一些特殊的景象,指引你何处何从或是见到你想要知道的事情。它的灵气弥漫在整个松赞林寺的周围,护佑着周边百姓家事兴旺,吉祥如意。



我们几人漫步在沿湖的观景栈道时已经是七点左右,西南地区日落应该是比东部沿海晚两个小时左右,这时正是最美的黄昏时刻,同行的雪梨和刚生完宝宝的GU小姐看到这美丽的夕阳都很高兴,当然这个时刻也是我拍摄逆光小清新的神奇时刻。


TIPS———拍摄松赞林寺的一些建议
如果只是单纯的拍摄松赞林寺全景的话建议的三个拍摄点
                         拍摄点1位于拉姆央措湖西边的神树和岽取生处,这个位置是早晨日出时拍摄松赞林寺的好位置
                         拍摄点2位于克纳村西侧的路尽头的小山包上,同1
                         拍摄点3位于拉姆央措湖的南部观景平台,这里时傍晚时拍摄松赞林寺的好位置,但是栈道上游客会比较多,栈道不是特别稳固,  
                                      人的走动会影响拍摄画面的稳定这也是个问题,而且傍晚时蚊子不少~~~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