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25

主题

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地方文史资料——卒子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351487 | 回复:948
发表于 2018-7-25 16:44 311 显示全部帖子

易河杨月楼墓——卒子走遍安庆

易河杨月楼墓

——安庆名人墓与古墓系列

第15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易河村的杨月楼墓。图一:杨月楼照片

    杨月楼(1844年至1889年),名久昌,派名久先。演艺京剧武生演员。1844年出生,谱名久先,从艺后改名久昌,字月楼。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人。父亲杨基旺(杨二喜),为卖艺拳师(一说为清道光年间徽班武旦演员)。图二:杨月楼墓位于树木之间的土墩之间

    杨月楼清咸丰间随父到北京天桥卖艺,被徽剧名角张二奎收为弟子,使习武生。初在上海搭班,隶丹桂园。所演《安天会》等猴戏。动作灵活如猴,有“杨猴子”之称。图三:杨月楼饰演老生的演出照片

     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程长庚(安庆人)去世,接掌三庆班。曾为慈禧太后演出,在京、沪享有盛名。1888年入升平署,供奉内廷,兼领三庆班。其文武兼长 ,尤以演孙悟空出色。擅长《芭蕉扇》 、《五花洞》、《蟠桃会》、《长坂坡》等戏。图四:杨月楼墓如今只剩孤冢

    杨月楼父亲杨基旺又名杨二喜,安徽怀宁人,为卖艺拳师(一说为清道光年间徽班武旦演员)。杨月楼到北京后与陆玉凤、沈玉莲、俞玉笙(俞菊笙,为俞振庭之父)同门。杨、俞为张二奎左膀右臂,一时有"忠恕堂文武双璧"之称。演老生,兼武生。咸丰末年满师后,在京很少露演,自立"忠华堂"课徒授艺。初在上海搭班,隶丹桂园。图五:杨月楼照片

    杨月楼在清朝同治末年赴沪演出,轰动上海滩。张二奎过逝后,他被程长庚约入三庆班,为“京剧鼻祖”程长庚器重,以三庆班事相托。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经张淇林保荐,与王楞仙同被选入清宫升平署,为慈禧太后演出。图六:杨月楼墓碑被广东盗匪盗挖出境

    杨月楼体魄魁梧,嗓音宏亮结实,唱、念讲究字韵,起扮相仪表堂堂,有"天官"之誉。在宗奎派(张二奎)基础上,又兼具程派(程长庚)、余派(余三胜)两派之长。图七:杨月楼照片

    杨月楼文武皆能。动作灵活如猴,猴戏尤被赞赏,因为演出孙悟空非常出色,有“杨猴子”、“美猴王”之誉。并以武戏文唱著名,形成“老杨派”之艺术风格。杨月楼在其弥留之际、托孤于盟弟谭鑫培,望精心培育其子三元(即杨小楼)成才,并嘱三元拜在谭氏膝下为义子,按氏家谱排名嘉训,后成为一代国剧宗师。图八:十年前当年百姓曾带领卒子前往杨月楼墓

    逝后,安葬在安庆市皖河农场易河村的一个面水的土墩上,十年前卒子曾到访此处,在二千年左右,广东某盗匪利用雨天,雇佣当地农民将杨月楼墓碑、望柱等物品盗挖出境,现未侦破此案,无疑对安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安庆历代名人墓,是安庆的财富,更是全国人民的财富。图九:杨月楼照片与漫画

(本篇完)

2018-07-25

发表于 2018-7-30 08:22 312 显示全部帖子

隘口老石桥——卒子走遍安庆

隘口老石桥

——安庆古桥系列

第156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隘口乡隘口村的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石桥。图一:隘口老石桥

    宿松县的鼓书、黄梅戏、文南词、灯彩等百姓娱乐小戏,遍及全县,通过乡间小道,像黄梅戏、打花鼓、打连厢、唱道情等在宿松县乡间广泛流传,今天卒子介绍一座承载着历史的重要交通枢纽桥梁,隘口村老石桥。图二:隘口老石桥桥基

    宿松县地处鄂皖交界处,据民国十年版的《宿松县志》记载:“邑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邑青年子弟,每逢场作戏时亦或有习之者……”。清朝至民国时期,宿松在传播各类民间小戏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草戏班子通过乡间的小道把戏台拾到各村。图三:隘口老石桥桥板

    地处交通枢纽的隘口乡隘口村,是群山之间的一个古老村落,先有隘口村,后有隘口乡,在隘口村头一座古石桥,桥名“隘口桥”,有证可考始建于清朝早期。图四:隘口老石桥桥基

    据考证,老石桥建于清朝雍正至乾隆,距今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桥身石板拾桥墩,桥墩使用碎石砌建,桥面以条石连接成桥栏。图五:隘口老石桥为二段三墩古桥

    与一般的桥相比,这座两孔“隘口桥”更为小巧古朴,呈东西走向,全长不过五至六米,桥身无护栏,原桥头两边有台阶。九十年代后,把台阶去平,浇注了水泥路面。图六:远望隘口老石桥

    桥基为三处碎石搭建的桥基,由于跨度较大,中间修建一处为剑形桥基,老石桥的历史还要悠久,清朝以前,这里原有石桥一座,后毁。隘口地处交通要道,桥连接的两头茶铺、药铺、米店、豆腐店,来往百姓往来交通,此桥承载着重要的交通工具。图七:隘口老石桥中间桥基

    老石桥在百年间经过了数次修缮,桥身因负重太重出现了整体松动、桥面开裂的现象,如今这座老石桥已成为一处历史文化的记载者。图八:隘口老石桥剑式桥基

(本篇完)

2018-07-27

发表于 2018-7-30 08:26 313 显示全部帖子

云峰一三八师指挥部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云峰一三八师指挥部旧址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5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云峰村国军四十八军一三八师指挥部旧址。图一:云峰一三八师指挥部一侧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然而回顾安庆地区的抗战历史,会发现很多关于那段与历史记载不同的细节,今天卒子通过一个小小的师指挥部揭开那段与日寇正面作战的往事。图二:一三八师指挥部指示牌

    潜山县原王家牌楼有一个叫云峰村的地方,因地处潜山与太湖县接壤山区,又是扼守太湖、宿松、岳西、潜山等县的交通要道,故战略位于非常重要。图三:一三八师指挥部图片展

    就在一片丘陵山区有片叫李大屋的民居,近年来一直被全国抗战的新闻人所报道,这就是原国民革命军48军138师师部和指挥部,李大屋原不是姓李的老屋,而是姓秦的财主,后因躲难屋宅空闲被李氏占用,此名秦家老屋变成了李大屋。图四:被一三八师击毙的日本中将冢田攻,死后日本天皇立即授予其上将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李大屋屋后的一间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古建筑,整个建筑为黄土坯晒干的土砖建成,这幢低矮而简陋的屋子就是当年抗战时期曾作为138师指挥部,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发挥过重要作用。图五:打下这架日本飞机的并非散兵游泳而是一三八师指挥部指挥的将士

    通过这些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广泛向全国观众展出,现又建成王家牌楼抗战纪念馆并对外开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朋友去了解那段历史。图六:当年一三八师将士使用的炮弹弹壳

    淞沪战事后半段,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四十八军奉命由浙经赣入皖,改隶第五战战区序列,驻合肥、定巢、全滁等县。同年五月参加徐州会战,四十八军主霍山、岳西一带。图七:当年一三八师使用的炮弹壳

    同年九月,各路军分别合肥、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宿松、黄梅至广济之线,拒止寇西进。同时,第十一集团军之三十一军一三一师、一三五师、一三八师,八十四军之一八八师、一八九师等部,亦在鄂东拒敌,共同担任武汉外围作战。图八:潜山田间地头发现的战争遗物

    当武汉外围激战之时,奉令以四十八军之一七三、一七四师归第十一集团军指挥,在鄂东作战;而以三十一军之一三八师调往皖西霍山、叶集一带作战。图九:战争遗物

    武汉沦陷后,三十一军奉命率所属一三一师、一三五师及八十四军之一八八师回桂整训;乃以在鄂之四十八军之一七三师、一七四师改隶八十四军建制(八十四军辖一七三、一七四、一八九等3师);以在皖之三十一军之一三八师改隶四十八军建制(四十八军辖一三八、一七六两师。图十:侵略安庆地区潜山县日军遗物

    同月,四十八军奉命进入大别山建立游击根据地,守备皖屮各地区,总部驻立煌,奉令正式成立豫鄂皖苏边区游击兵团总司令部,此后王家牌楼云峰村在抗战时期,成为国民革命军四十八军第一三八师的师部。图十一:痛击日寇血洒潜山

    一三八师指挥部,为三间低矮的小屋组成,总面积级五、六十平方米,指挥室约二十平米,一侧有师长卧室一间,内设木床一张,木箱两个,条台一个,梳洗柜一个等。图十二:现收藏于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饭的珍贵的国军手绘潜山作战地图

    指挥室有几张旧桌子拼接成一个各级指挥官组成的会议室,另有师长会客室一间,一对木制桌椅及木橱一组,如此简陋的地方,就是与日寇正面作战的一个拥有几千人组织的一三八师最高指挥机构。图十三:一三八师师长卧室


    在随后的日子里,一三八师在太湖县南北弥陀寺附近击落敌机一架,飞机上载敌十一人,团长冢田宫中将等多人,机焚敌毙,另获其作战命令等重要文件。冢田宫也是近代史抗日战争中死亡最高的日本将领之一。图十四:一三八师师长卧室复原陈设

    在得到冢田宫中将死亡消息后,日军拉起最为严厉的报复,日军从鄂东、皖中各方兵种联合之敌数千人,分别于湖北麻城之宋埠、新洲及黄梅、宿松、望江、安庆、襄安、合肥分途向大别山根据地大举进犯。图十五:一三八师师指挥部会议室

    四十八军在桐城、庐江、怀宁、望江、潜山、岳西、太湖等地,日军其一路被一七六师阻击于桐城附近;一路曾在太湖县址与一八三师之四一一团及四一三团一部发生激烈之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终被阻止于岳西以南地区;图十六:一三八师师长会客处

    其一路由罗田经英山北与四十八军部直属队战于张坡嘴、深沟铺,后与三十九军之五十六师激战罗田城郊;一路由宋埠经夫子河,一路由中馆驿经麻城,会合于自家河,直趋木子店,与五十一师激战,终因众寡悬殊,罗田及木子店遂相继陷入日军。图十七:一三八师师长会客室

    在安庆地区,潜山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与日军正面交战中,国民革命军成为民族的英雄,他们在山区与日军展开了生死厮杀,在山区的田间地头,当地百姓在耕地时,还发现了很多当年的革命遗物。图十八:日军侵略安庆地区的潜山县

(本篇完)

2018-07-29

发表于 2018-7-31 16:56 314 显示全部帖子

金冲母子石——卒子走遍安庆

金冲母子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5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金冲一条大岗上的母子石。图一:大龙山金冲

     在杨桥中心学校附近,百姓称为母子石的地方,有一段故事。母子石,位于杨桥中心学校背后的一条横岗上坡处,与对面山上的龙头峰遥遥相望。图二:大龙山金冲上巨石很多

     远远看去,绿树掩映之中,一对相依相偎的母子,脸对着脸儿,似乎在倾诉着什么,又好像那位年轻的母亲正满怀深情的给儿子讲述着关于他父亲的故事。图三:大龙山金冲母子石

     说起来这母子石,还真有一段凄美的传说呢。据传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年间,这里是湖泊众多的鱼米之地,随之而来的就是相争的军事要塞,山上山下都驻扎过将士。有位抱着孩子爬上大龙山对面的山头的村妇,望穿秋水找寻丈夫的身影。图四:大龙山金冲大岗上

     可是,始终也没见着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日子,对面山上日渐平息。知道自己的丈夫十有八九已经死亡。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那么年轻就离开了她,离开了他那仅见过一面的宝贝儿子。图五:母子石

     她就那么痴痴地抱着孩子,背靠岩石,目不转睛地眺望着对面的大龙山,盼着丈夫活生生地从长城上走下来,走向他们母子。图六:大龙山金冲母子石

     很长时间,她不吃不喝也不动,就那么痴痴地盼着,等着,巴望着一家团聚,直到化作岩石,千百年过去,仍然保持那一个姿势。这,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母子石。图七:近观母子石

     母子石是杨桥镇一处人文厚重的风景点,每逢夏末秋初时节,溪水渐多,步行金冲大岗,在海拔约二百米的那一边的山崖上,有一处巨大的石体,远远望去,酷似母亲抱着孩子,故称母子石。图八:被赋予传说的母子石故事

     大龙山母子石是大龙山奇石之一,两组岩石风化剥蚀成母子形石景观,这对母子石,是花岗岩在节理控制下进行球状风化,后因风化裂隙越来越宽,直至周围岩块失稳而崩塌,剩下直立孤石继续接受风化剥蚀。图九:大龙山金冲大岗

     较平缓的原生层节理风化成裂隙,裂隙继续风化剥蚀逐渐加宽,致使岩块一侧悬空而失稳,沿垂向节理下滑而成,较稳定的岩块为母亲,两者组合起来,似母子相依状,故称母子石。图十:大龙山母子石

    大龙山是安庆地区保存不错的地质公园之一,主峰海拔690余米,史志称为“独不类他山”。因四季森林覆盖,弥望长江,称为大龙山。十一:大龙山金冲山岭

    大龙山有多种地貌、地质遗迹于一体,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奇石嶙峋,酷似母子的巨石。图十二:大龙山金冲母子石

    金冲大岗母子石,野驴们或许看到过,却少有驴友进行系统的介绍,母子石地势高峻,群山环绕,植被覆盖,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圣地。图十三:大龙山金冲

(本篇完)

2018-07-31

发表于 2018-8-1 17:28 315 显示全部帖子

枫驿王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

枫驿王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56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枫驿村的王氏宗祠。图一:王氏宗祠全景

    枫驿村位于宿松县北大门,地处太宿两县交界处,因古时候有驿站建于枫驿街而得名。因地处一零五国道,交通非常的便利。图二:清朝末年皖西南百姓生活场景

    王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凉亭镇枫驿村一处平原地带,原有三进,两面有厢房、祠院,原建筑已毁,现建筑在原建筑附近重建而成。图三:民国时期宿松县第贰区第二十七保难民证

    现王氏宗祠,面积约五、六百平方米。祠堂系砖木结构,两侧做有现代的仿古山墙,青砖小瓦,采用现代的三柁五架,大柱支枋,彩绘斗拱,每进之间有天井,通天井的后进设有神坛,是典型的现代仿古建筑。图四:王氏宗祠标识

    中平元年(184年),王氏二十七世祖王祥出生于山东临沂今孝友村,该系周灵王太子、晋公、秦大将军王翦、王离、元公、汉谏义大夫王吉之后,祖父王仁、汉青州刺史、父王融、汉即丘令避不就。图五:王氏宗祠大门

    王祥自幼聪颖可爱,勤学苦读,童年时知书识礼,尊老爱幼、孝顺可嘉、惜好景不长,母薛氏早逝,王祥过早担起了家务,为父分忧。后父娶朱氏,王祥对继母十分孝顺。图六:清朝末年皖西南百姓生活场景

    汉末之际,曹魏专权,天下大乱,为避汉乱,王祥一手扶着母朱氏,一手牵着三岁的弟弟王览陪同父亲一路南下,来到一个叫“庐江府”西南松兹的地方歇了下来,这里就是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龙湖之滨的王祥上湾、下湾。也就是历史上孝友村扶母携弟迁皖松的真实历史写照。图七:民国时期新闻稿

    宿松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水陆交通便利,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东与安庆市望江县共抱泊湖;西与湖北省黄岗地区黄梅县、蕲春县毗邻;东与安庆市太湖县接壤;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图八:王氏宗祠一角

    宿松县三省交界,为皖西南门户,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鱼米之乡,成为皖西南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祖王祥、王览就是在这里隐居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步入仕途。图九:清朝末年宿松文献

    汉末王祥“卧冰求鱼”、兄弟“孝悌传名”,在我国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张网捕雀”典故的由来,如今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西南一个叫王祥上湾、下湾的地方还留有两个地名“鲤鱼山”和“雀坡岭”,就是人们为纪念王祥行孝而取的地名沿袭至今。图十:清朝末年皖西南百姓生活场景

    迁居宿松时王览与妻子阮氏与嫂嫂妯娌和睦、相互礼让,孝悌美名传遍四乡八郡。王祥娶何氏生二子,后入仕途再娶妻室生三子代代繁衍,至今已传到六十六世,人口上万人。图十一:宿劳报

    王览,悌知名,光绿大夫,娶阮氏生六子,至今已传五十八世,据统计宿松县王氏有四万多人,览公后裔占有大半数。王祥、王览兄弟以孝悌传天下,亦感动朝廷。图十二:清朝末年皖西南百姓生活场景

    在“孝治天下”的封建时代,官府多次召唤祥公衙门赴任,可是王祥以继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需要照顾为由拒绝上任,直到母亲去世,45岁时才应吕虔之召出任徐州刺史别驾,协助刺史安靖区域。图十三: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就是为纪念先祖王祥、王览兄弟,秉承忠孝传家,宽厚为人,清廉为官,从严约束子孙,家无遗产,后世清贫,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道德楷模,故该宗祠具有非常教育意义。图十四:宿松县民国时期记录

    王祥公留给后世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有遗言如此:“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子孙应奉而行之。”当今社会,河清海晏,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全国上下均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图十五:清朝末年皖西南百姓生活场景

    王氏宗祠是王氏后裔相聚临沂王祥故里,就是为了弘扬先祖的忠孝悌廉之美德而建;宿松王氏后裔成立王祥文化研究会,并创建王祥文化纪念馆。图十六: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旨在团结王氏后裔,传承、挖掘王祥文化,以四圣为代表的历代先祖,树立了崇高的人格风范,让子孙后代终生受用,世代传承,以慰先人,以振家声,也为琅琊王氏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图十七:民国时期百姓生活场景

[size=0.83em]145.jpg (302.4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8-08-01

发表于 2018-8-2 08:54 316 显示全部帖子

陶冲驿百年枣树——卒子走遍安庆

陶冲驿百年枣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5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陶冲镇陶冲村的一棵百年枣树。图一:陶冲驿

     今天卒子介绍的这棵有着一百多年的枣树位于陶冲,陶冲古称陶冲驿,始建于元代,原名沙口陂驿,明朝洪武十五年改置为陶冲驿。驿站编制,设驿丞一员,驿吏数员,额马五十二匹,马夫三十四名,差夫二十四名;贯通境内的桐潜路为古时桐城的西南大道,它经过县城与北路大道相衔接,是一条连接南北“七省通衢”的通京大道,粤闽赣浙等南方诸省的官员、商贾或者士庶行人,前往京师北方,必得走此大道;清朝林则徐南下虎门硝烟,自京师出发便路过此道,现存遗址有古牧场、街坊、六百年古皂角树和百年枣树等。图二:百年枣树

    陶冲驿位于桐城市西南部陶冲,距市区五十里,西接潜山县,东连二零六国道。陶冲历史文化悠久,其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交相辉映,境内拥有神奇的五聚山、三道岩三国陆逊屯兵处、毛岩峡谷等自然景观,狮型山、叶家坝商周古人类遗址是大沙河流域保护最好的考古资源;图三:百年枣树树干

    陶冲境内人民民风淳朴,勤劳聪慧,祠河山区的连锵歌、王屋山区的采茶歌、蒿草歌等是独居特色的地方歌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的发源地之一。图四:百年枣树巨大的树干

    陶冲镇西是群峦叠嶂、风光秀美的大别山余脉,是安徽省最大的古山寿桃生产基地,在一处田埂上,有一棵老枣树,相传是清末一位秀才植下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全市百年古树名木当中仍未挂牌。这棵枣树历经百年的沧桑,如今已经长成了遒劲茂盛的大树。树枝盘曲多姿,叶茂枝繁,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就像一位高大威武的将士。图五:百年枣树粗大的树干

    枣树的发芽和开花是比较晚的,基本在四五月份才开始发芽,五六月份才开出黄绿色的小花。每当这棵枣树开花的时候,会弥漫着浓郁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尤其是清风徐徐吹来的时候,散发着浓郁的枣花香。图六:百年枣树像把巨伞

    七月和八月是枣子成熟期,每到这个季节,这棵老枣树满树都是诱人的枣子,一嘟噜一嘟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风一吹颤乎乎的。可爱的枣子像一串串的红玛瑙在向人点头,每年秋天,这棵枣树都能结出一百多斤的枣子。到了夏天,偌大的树冠,茂密的叶子,像把巨伞。图七:百年枣树就在一处田埂高处

    清末由于社会动乱,别说是枣子,就是树皮也会被吃掉。正是因为陶冲交通相对比较闭塞,在六十年代饥荒时代,很多人到这棵树下打枣子。虽然还不成熟,但蒸熟以后还是可以充饥的。很多人靠吃枣子度过了饥荒的难关,这棵老枣树成为一段佳话。如今,这棵老枣树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依然是根深叶茂,每到秋天都会硕果累累。遒劲的树干,累累的果实,像是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安庆有着广袤的土地,还有着上千的古树名木,等我们去发现、去介绍、去保护。图八:百年枣树树叶

(本篇完)

2018-08-02

发表于 2018-8-3 09:39 317 显示全部帖子

和平横牌古道——卒子走遍安庆

和平横牌古道

——安庆古道系列

第156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和平村山顶间的一条古道。图一:牌楼乡与横冲乡之间的崇山峻岭

     这是最后的绝版照片了,此后不久,此路将全面使用水泥浇起,横牌土道将永远不复存在了。这些肩挑背驮上百年的古道,也将永远消失掉。图二:牌楼乡与横冲乡之间的古道

     古道又称古商道,是指起于潜山县黄铺镇,的牌楼乡和平村,终于潜山县横冲乡的古道。全程约三十里路。横牌古道,有别于皖西南大别山的其他古道,横牌古道,当年除了那些山民肩挑背驮还有使用了驴马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道。图三:横牌古道

    横牌古道,穿越重山峻岭,又牌楼乡翻山到横冲乡,两地都是历史古镇,横冲山区属于丘陵地带,在明朝两朝时期,当地两乡的先人自筹资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原始森林里,开辟出古道。图四:横牌古道由巨石铺成

    古道翻山越岭,迂回曲折,纵横交错,绵延数十公里。因当地盛产毛竹、山货,横牌古道全由青石板铺就,层层叠叠,齐整古朴,蔚为壮观。图五:横牌古道修筑于元朝末期至明朝初期

    横牌古道,一头起王家牌楼古镇,途径中亭、长胜关、横岗,在横岗上分路后,径分南、北两线,一条走入排牙寨,另一条走入横冲乡。图六:横牌古道修筑在山顶之间

    横牌古道在山顶间,蜿蜒曲折,但山高路陡,人烟稀少,沿途还有茶亭驿站,过去山民、百姓和,经商路过常选此径。图七:横牌古道两侧茂竹丛林

    古时行人潜山县牌楼古镇至横冲古镇,翻山越岭走着铺满石块的小径,山民、百姓延着中亭、朱家屋、至大横岗、等地,是横牌古道的各个驿站。图八:横牌古道的石板路面

    横牌古道,因地处偏僻之所,虽历经风雨,但保存较为完好。横牌古道经过了数百年仍保存完好;山顶的部分石板路有些毁损,但横岗老路保存最好,还有不可移动文物横岗茶亭等古迹,保存完好。图九:横牌古道上的车轴痕迹

    横牌古道在潜山的天柱山山脉所延伸的横冲排牙山上,是过去横冲与牌楼之间的山道,现在是著名的步道,从长胜关步行古道全程四十五分钟的路程,美不胜收。图十:横牌古道的石板路

    横牌古道全是石板路面;横冲至牌楼,路宽四尺至七尺,部分路段,路宽三尺至四尺。沿途地势,逐渐升高。其中山顶路段均在海拔五百余米以上。图十一:横牌古道至排牙寨分道

    相传此道辟于元末明初,为朱元漳由浙入皖,经过此地,率军民辟成。清朝陈玉成带领的太平军与清军交战,在此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图十二:站在横牌古道上能够看到很远

(本篇完)

2018-08-03

发表于 2018-8-6 08:22 318 显示全部帖子

白麟扬冲水库——卒子走遍安庆

白麟扬冲水库

——安庆水资源系列

第15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畈与大龙山之间的一个山冲间的水库。图一:大龙山

    很多喜欢游泳或钓鱼的朋友,知道或是不知道今天卒子介绍的杨冲水库,这个仅有二十余亩水面的小型水库,在安庆周边有数十座,每逢夏天,便是喜欢游泳的朋友的理想去处。图二:大龙山下的白麟畈

    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原叫白麟畈,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大龙山下,地处市城郊东北部、距主城区约五十里,全村被大龙山四面环抱,形成故有的自然盆地,村东有凤凰河逶迤穿行,故具“龙山风水”之灵韵。图三:大龙山植被茂盛

    白林村人文底蕴丰厚,是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和新中国双百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乡。自然风光秀美旖旎,山间有明代崇祯石塔、骑马石、野人寨、仙人洞、松隐庵等潜在旅游资源。图四:大龙山山流下的溪水

    白五横乡境内主要有曰公刘冲水库、枫树洼水库、杨亭大烟冲水库、月形冲水库、白林邓冲水库、杨亭水库、夏冲水库、虎山斗岭水库、白林尖水库,共九座水库;林村与罗岭镇毗邻,白林杨冲水库水质优良,为一类水源地。图五:大龙山杨冲一侧山体

    安庆地质地貌多样,襟江带淮,山地、丘陵、河湖面积约各占三分之一。大别山逶迤于西北,长江环绕于东南,两者之间为丘陵岗地。图六:大龙山杨冲另一侧山体

    安庆周边多为丘陵地带,海拔大多在一百米至五百米之间。一部分起伏较大,相对高度大于一百米,主要以北东走向分布在大别山前沿桐城、潜山、太湖中部;一部分起伏度小,大多被河流切割破碎,走向多变,主要分布在平原的边缘。平原主要位于沿江、沿湖,多由河流冲积或湖滩淤积形成,其间水网交织,土地肥沃,十分适宜农作物种植。图七:大龙山杨冲水库的特色养殖

    安庆水资源极为丰富。地表水是安庆水资源的主体,径流量多年平均为近一百亿立方米,过境流量多年平均为九千亿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储量约二十亿立方米,可开采量约六亿立方米。图八:大龙山杨冲

    安庆周边水源地水质优良,据安庆市水利局安庆市水资源公报称,对全市境内六条主要江河及四个湖库进行了采样监测,覆盖辖区十九个一、二级国家及省级水功能区,水功能区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限值测次所占比例为86.4%,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图九:大龙山杨冲水库

    杨冲,是大龙山腹地的一个小山冲,位于白林村山区,这个山冲里人口不多,田地不少。近年来,在山冲里兴建了一个蓄水的水库,建库有二十余亩水面。现在水库又经过了维修和加固,并且承包给个人进行养殖。大龙山的水清澈,在大龙山周边,有数座水库,是天然的游泳圣地,杨冲水库当然也不例外,这里游泳的人不多,是一处酷暑纳凉的好去处。图十:大龙山杨冲水库告示牌

(本篇完)

2018-08-05

发表于 2018-8-6 11:20 319 显示全部帖子

店前张安抚寨——卒子走遍安庆

店前张安抚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5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司空山半山的张安抚寨遗址。图一:巍峨司空山

     张安抚寨又名司空山寨。位于岳西县城西南七十公里的司空山上。司空山方圆三十五公里,海拔1227.7米。主峰突兀,气势雄伟,地势险要。图二:张安抚寨半山间的悬崖绝壁

     古志云:“司空扼蕲黄”,号称皖西南镇,是历代兵家战略要地。南宋末期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安抚史张德兴在司空山垒石筑寨,聚兵抗元。图三:张安抚寨寨门

    张德兴建起的山寨,别名张安抚寨。寨内有洗马池和刀枪洞等。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明室后裔荆王朱常在此起兵抗清复明。图四:张安抚寨寨门建于明朝时期

    张安抚寨山寨现存寨墙长约三公里,高约三米,按地势方位设有五门,太平门、欢门、朱砂门、前部门、后部门。前部门筑有两道寨墙。登峰顶俯视,山下城门墙垛,逶迤起伏,宛如巨龙盘行于悬崖峭壁间。图五:张安抚寨寨门

    司空山寨又名张安抚寨,位于岳西县城西南冶溪镇、店前镇两镇境内。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一生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故名。图六:张安抚寨在悬崖绝壁上建起寨墙

  南宋的“崖山之后”,在元军大举进攻南宋的同时,无数有勇有谋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武装起来与元人做殊死争斗,他们中有誓死不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负帝投海“两崖波浪至今悲”的陆秀夫,也有英雄霸气“扫尽狼烟御辇回”的张德兴,留给世人无尽的故事。图七:张安抚寨刀枪洞

  张德兴,南京人,任淮南西路安抚使。在南宋太皇太后谢氏降元的同时,他与农民领袖刘源一起,依据司空山的天险起兵抗元,并留下了著名的“司空寨”和“朝天宫。”司空山有着东吴第一峰,禅宗第一山的美誉,地势偏僻,易守难攻。张德兴在这里安营扎寨,建立抗元根据地,为长达十年的战斗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张安抚寨。图八:张安抚寨刀枪洞内部

    张安抚寨南倚峭壁,其它三面皆用石头筑起两米至四米高的城墙,依山势走向,婉转延绵,如同巨蟒盘踞,又如真龙临渊。司空寨设有太平门、欢门等六道门,内部还建有刀枪洞、阅兵台等,从现代残留的古迹来看,当时这里的配置已经初具规模。图九:张安抚寨四周都是悬崖

  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朝天宫”,这不仅是一处宫殿,更是张德兴等人誓死效忠宋朝皇帝,“朝天”二字的内涵,就是自主自发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即使皇室已经称臣,即使朝廷已经归降,他们也仍然效忠宋廷!永乐大典中记载,张德兴在司空山与元军对抗了十年,这十年间,他曾与傅高一起举兵攻入黄州,杀死元朝宣慰史郑鼎。图十:张安抚寨小径

  张德兴在朝天宫落成之时,曾依据南宋与元兵对战的形势赋诗一首,题为《朝天宫成纪怀》。“愿将只手扶红日,扫尽狼烟御辇回”,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一样,写满了对元军的不满。写满了对南宋的忠诚,写满了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图十一:张安抚寨瀑布

  元朝元贞三年(1297年)张德兴在司空山遭遇元军伏击,壮烈殉国,朝天宫被毁。而此时,崖山也被攻破,南宋彻底灭亡。在这场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战役中,守卫的一方功败垂成,但是在史学家的眼中,他们虽败犹荣!张安抚寨地处大别山东南部,西北角地势居高,由主峰多枝尖向东、南倾斜下降,地形以中低山地为主体,沿北、东、南方向分布着河流、盆地、山前丘陵。图十二:张安抚寨采石场旧址

    司空山渊源于周,开发于汉,盛极于唐。西汉末年梅福(字子贞)因上疏削王氏权柄,未成其愿,后挂冠出游,归隐此山赤壁下炼丹。李白游司空山留有诗篇。东汉末年,鬼谷子的得意门徒左慈居司空山并建“玄妙观”,开始了司空第一建筑。图十三:张安抚寨采石场里的石料

  司空山是中国禅宗发展的基地。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灭佛,释门二祖神光慧可护经、像南下舒州,隐居此山,建刹说法,“跃过三湘七泽中,两肩担月上司空;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腹饥时嚼雪充。”图十四:张安抚寨

  南宋瑞景二年,安抚史张德修与潜山农民军首领刘源在司空山聚兵抗元,并在山上兴建“朝天宫”。张德修所作《朝天宫成纪怀》刻于绝壁之上,抒发救国之情,浩然正气,慷慨悲壮。张兵败后,山寺遭到破坏。至明天启元年(1622年),明朝太守阮自华和柱史颜远建造了“祖师殿”、“大雄宝殿”,并建一“石坊”。后遭太平军毁坏。图十五:张安抚寨标识  

    张安抚寨位于司空山半山,背靠大别山余脉,大唐古驿道经过围寨门口。张安抚寨宋末明初始建,历数代人完工,整座山寨有寨墙和寨门及屋基、瞭望岗、田地、仓库等组成。图十六:明、清两朝石料场

    现从山脚步行司空山半山能够见到张安抚寨寨门与寨墙,很完整,门口的石头见证这座围寨数百年的风华,这座寨门称为太平门,其余三门欢门、朱砂门、后部门均未见到。再步行至或窄的山腰处,能够见到前部门与筑有两道寨墙。登峰顶俯视,山下城门墙垛,逶迤起伏,宛如巨龙盘行于悬崖峭壁间。图十七:张安抚寨寨头瀑布

    张安抚寨的西门基本保存完好,可惜卒子未找到。张安抚寨始建于宋朝末年,张德兴在此聚众抗元,寨子被元军收买叛徒攻破后,朝天宫等建筑物遭到毁灭,但石城墙大多还在。图十八:张安抚寨悬崖小径

    到明朝末年,张献忠盘踞大别山时,乡民不堪屠杀,又聚集在司空山扎寨,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别由当年司空山下四大家族人丁把守,其中有一姓未能尽职尽责,给其他三家带来很大压力和损失,所以被禁止通婚,并严令其子孙后代不得出当时村庄范围。此事,当地族谱尚有记载。图十九:张安抚寨寨头

    张安抚寨地理环境复杂,高山峭崖随处林立,长河幽谷纵横交错,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英雄竞技之场。是一处天然的堡垒。现存的寨墙绵延,关门森森。图二十:张安抚寨炮台

    张安抚寨既是山民躲避战争伤害的堡垒;又是弱势义军凭险固守的阵地;还是乡民抵抗外族侵略者的防线。当年宋末安抚使张德兴与元军逐鹿江淮大地;张献忠、李自成与明朝军进行着反复较量;太平军陈玉成曾经扎寨筑墙力战清军。图二十一:张安抚寨能够看到店前镇

(本篇完)

2018-08-06

发表于 2018-8-8 08:34 320 显示全部帖子

林业马氏家族墓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林业马氏家族墓遗址

——安庆古墓系列

第15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的马氏家庭墓遗址。图一:元末战乱义军凸起

    明朝明洪武年间,一只由回民领导的队伍进入安庆城,驻守安庆近六百余年的历史,今天,卒子介绍一支这只回民后裔的家族墓群,简单介绍一下安庆回族的发展。图二:元末安庆守将

    据安庆市伊斯兰教协会文史组的考证,安庆的回族主要来源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安庆卫指挥使马聚成和洪武二十二年安庆卫左所千户马哈直调任安庆时,随军前来的卫所卫士,而后一支马姓则因为其日后获得了世袭安庆卫武职的缘故被称为“卫马”。由于“卫马”是宋朝自西域鲁默国(位于今土耳其境内)来华的大天文学家马依泽之后,并拥有能够说明自身源流的《怀宁马氏宗谱》。因此一直是安庆回族中家系源流最为清楚的一支,也是过往研究的重点。而在“卫马”这一支中,对于安庆回族影响最大的人物,除了迁皖的始祖马哈直以外,就当属其孙马义了。图三:安庆马氏家族著名将领马义

    马义是安庆马氏家族中有名的将领,明清两代的《安庆府志》都有对他的记载,如清朝康熙六十年张楷编修的《安庆府志·人物志武功传》即云:“马义,初为安庆卫军,正统间,以征伐功授百户,再升副千户。台臣以谋勇荐,赴京试艺,中试,兵部以将材荐授署指挥佥事,奉敕充左参将。子斌,袭都指挥佥事,子隆,中应天乡试。”明朝正德年间胡瓒宗编修的《安庆府志》中亦有类似文字,但其“伐”作“代”,缺第二个“子”字,“中应天乡试”作“中式应天乡试”,文义不如清志清晰。此概清人承袭明代旧说,但今日所见明代抄本在传抄中出现错误的缘故。清朝康熙六十年的《安庆府志·秩官志武职》中更为具体地描述了其功绩,云:“(马义)河南新野人。初以试百户。正统间,征孟卷。景泰间,征福建、湖广。天顺间,破两广大藤峡。封指挥佥事。”此外,根据《怀宁马氏宗谱》中收录的成化皇帝圣旨,马义还曾“镇守浔、梧等处,征寇叠功。今特敕升加,赠尔世袭骠骑将军,管理总兵官属,都督佥事,赐之敕命。”则马义晚年奉敕编纂家谱之时,职务已升至广西总兵。图四:明朝马义后裔墓葬

    马义作为一代名将,一生战功显赫,这除了让他个人扬名后世之外,更重要则是对其家族乃至整个安庆回族的意义。明朝的卫所制度极其严格,军户世代当兵,地位较为低下,一般也不与其他户色通婚。而安庆的马氏家族,则由于在其刚进入安庆不久就出现了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才避免了一般军户的悲惨命运,成为了一个在地方上有影响的大家族。而马义之所以能够将其个人的功业和荣耀惠及家族后代,则主要是与他的几大贡献有关。 图五:明朝墓碑风化严重

    据《怀宁马氏宗谱》记载,明朝成化皇帝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下旨加封马义和其亲母,赐风水宝地广照山与其修建坟茔,其祖坟在现在安庆七中和石化二小及二村这一大块区域,这条路后来被命名马家岭。现在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的马氏家庭墓遗址,为明朝马义后裔的墓葬,墓葬石碑已经风化严重,无法识别其内容。图六:无法识别墓碑内容

(本篇完)

2018-08-08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