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42

主题

西南

原创:徒步十万八千里 超越人生启心诗

[复制链接] 查看:51300 | 回复:117
发表于 2010-10-15 22:44 11 显示全部帖子
彩色的人生啊,望LZ在往后的日子里一如既往的精彩mcleeyang 发表于 2010-10-15 13:10 ...

问好朋友,谢谢勉励
发表于 2010-10-15 22:44 12 显示全部帖子
{:4_107:}仔细听说浦树远含滋 发表于 2010-10-15 15:40

问好版主,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0-10-16 06:06 1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彭涟 于 2010-10-22 08:02 编辑

     访峨眉山

    九〇年冬,余步行访峨嵋山,行经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清音阁,万年寺。连夜前行,路上有冰,步履艰难,滑倒十几次,经华严顶至雷洞坪,遇善心僧人留宿。天明前行,至金顶,饥肠辘辘,僧人程佐明施与点心。心甚感激,忆而寄诗。            
     峨嵋毓秀出西川,百里石阶路蜿蜒。
     金顶万年承法裔,佛光云海耀蜀观。
     疏儿无知量造化,修子盛意解饥餐。
     夜雪不惜行客苦,匍匐栈道道天怜。
发表于 2010-10-16 14:56 14 显示全部帖子
先顶后品,坐等楼主更新。littlyprince 发表于 2010-10-16 10:21

问好朋友,谢谢欣赏
发表于 2010-10-16 20:47 15 显示全部帖子
诗文好多,写得还不赖~k282830 发表于 2010-10-16 15:37

问好朋友,谢谢欣赏,不足之处,还望多指教。
发表于 2010-10-17 07:14 16 显示全部帖子
神话?!游者无疆 发表于 2010-10-15 13:15

问好朋友,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能成功的走完行程。
发表于 2010-10-17 13:18 1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彭涟 于 2010-10-17 13:22 编辑

     庐山遇蛇有寄


      九二年仲夏,余自安徽九华山步行九江,访庐山风景区,过东林寺,中午沿山路行进,攀越陡峭山涧,昂头前行,行走间,忽听东侧"吱"的一声尖叫,余骤然一惊,向西腾身跃出二三米,回头一看,一条碗口粗三米来长的大蛇,从腾身处翻滚而下,掉入深涧中,余顿时毛发耸立,心惊肉战。不知是不小心,踩住蛇尾,还是其它原因。当蛇掉下深涧,虽然惶恐,却不免惋伤。随后小心翼翼,分荆拔草,步一步攀越前行,翻越几个山峰,至大月山顶,心方释然。今感怀之余,寄以小诗,
向慕匡庐瀑挂川,等闲识面转峰峦。
仓惶幽谷蟠蛇起,滚落深沟玉胆寒。
仆本无心惊偃卧,渠因底事致伤残。
分荆拔草神失所,举手投足慭慭然

发表于 2010-10-17 20:13 18 显示全部帖子
应该是提前写好了的,就是发的有点慢,俺先支个帐蓬躺着等淹死的鱼 发表于 2010-10-17 08:25 ...

问好朋友,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0-10-18 07:41 19 显示全部帖子
楼主为什么没有PP啊,诗不错的,配几张PP岂不更好,虽然一路打工过来的。沉默如雷 发表于 2010-10-17 20:38 ...

问好朋友,谢谢欣赏
发表于 2010-10-18 11:56 20 显示全部帖子

     灯火秦淮



      九一年暮春,余自合肥市步行经巢湖、芜湖、当至南京,观赏秦淮河灯船,夜露宿与莫愁湖公园。试作新词以寄。
   

       
     天上明月,犹圆未玦,秦淮灯船绝。人来早,独立桥中歇,待赏秦淮风月。灯船处,艳冶闲游,往来熙熙孰不悦。想今日秦淮,亦引时人殷切,
     

     万里孤临,一览淮楼,凭心堪叫绝,光恁明,楼影水中斜。更见碧辉金色。古楼阁,今换容颜,足见今承古艺创新页。笑当年青楼,若逢此升平之世,争使名妓呈风月。
     

     临喜忘忧,胸臆牢骚未发。无奈怎抛却。平生殊羁何日解,钱财有价,转使名贤竞奢。佳丽地,几见诗人墨客,唯睹酒楼宾馆,见钱眼阔。游赏伤心,戚苦恹恹离别。看今日秦淮,何日河水去浊存清,画舫清歌,酬引骚人倦客。
      

     逸兴既尽,方叹余孑,落拓寒疏犹自命清洁,诚凄矣,冷落周折,方寸如许冰雪。谙世景,无为寻志,风尘为伴抛心血。探尘外玄隐,岂在人前理旧辙。




秦淮灯火甲天下 雕栏画槛 十里珠帘  

南京古景点中最著名的当属秦淮河。一般人都认为秦淮河最出名的是“秦淮灯火甲天下”的景象。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气氛奢靡,无数歌船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王孙公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比如李香君、董小宛都是后世传名的秦淮佳丽。一时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所以唐朝诗人杜牧写了“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忘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著名的《泊秦淮》来描述当时六朝金粉,醉生梦死的景象。

  明朝时秦淮河畔更加繁华,明太祖朱元璋又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盛况空前。史书记载“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 清朝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中也写道:“(南京)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   其实秦淮河历史悠久,远远不只是因一首《泊秦淮》而成名的。

  这秦淮河相传是秦始皇为了破金陵(南京)之王气而开凿的。在其上最古老的“长干桥”旁,公元前400多年建造了最古老的城池---越城,是越王勾践所建。
这一带又叫“长干里”,李白曾有一首著名的诗“长干行”就是描写这里的,其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几句更是脍炙人口,而且还发展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等著名成语。
沿古河道向西又有古石头城遗址,仍是三国时的城防工事,诸葛亮经过这里时曾写下了“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名言,所以南京又有“石城”的别名。
六朝时,秦淮河更成为文人骚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都纷纷入诗,文彩风流传于后世。

  到近代由于战乱不断,秦淮河渐渐淤塞,解放后开始疏通整治,近年来更精心修葺,南京市政府规定在秦淮风光带内的所有建筑物全部都要按照古秦淮风格设计,无论是修旧还是建新,都要遵守这一规则,重现了当年白墙黑瓦,飞檐翘角的特色,成为江南古建筑的代表比如其中的三星级宾馆“秦淮人家”就从内到外都沿用了古秦淮建筑的格局,门窗都是红木雕花隔扇门,二层小楼,楼梯都是木制的,每个房间都铺陈着漆了红漆的木条地板,连服务员都穿着中式立领的服装。整个宾馆与外面其它建筑风格统一,互相辉映,连成一体。现在秦淮风光带已成为水上游览。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