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85

主题

石家庄

北京扫街之1——17.4.29游前门-大栅栏-八大胡同社区

[复制链接] 查看:11214 | 回复:100
发表于 2017-7-29 22:49 82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7-29 22:49 81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7-29 22:49 8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7-31 14:33 编辑

    杨梅竹斜街东起煤市街,西到延寿街,长496米,也许是受风雅名字的影响,杨梅竹以前是一条名符其实的文化街,杨梅竹斜街25号,是清朝乾隆帝御赐给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宅邸。杨梅竹斜街61号,则是过去的酉西会馆,现代文学家沈从文就曾经住在这里,挥毫写出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等散文体小说,从而闻名于世。清末民初,在这条400多米长的小街上汇集了多家书局书店,如正中、世界、开明、广益、环球、大东、大众、中华等书局,为宣扬新知识、新文化发挥了重大 作用。那时,不少学者约稿、交稿、购书,都要亲自跑出版社。这样一来,杨梅竹斜街上也就留下了不少老一辈“文艺青年”的身影。可以说,浓厚的“书卷气”影响了这里的一代又一代人。杨梅竹斜街成了领新文化的地方。 另外这条街上还有湖笔大师戴月轩、京剧武生杨小楼、评剧演员新凤霞故居

   杨梅竹斜街东接大栅栏,西连琉璃厂东街,清末和民国时期,这里也是著名的高级娱乐场所和烟花风月场所 可以说是风雅和风骚兼具。当时,这条路上的青云阁是北京箸名的社交娱乐场所,楼下百货日杂,楼上酒馆茶社,是当时的文人雅士、官商贵胄之间消遣娱乐的必到之地。清末文人许愈初《肃肃馆诗集》中集有咏青云阁的诗句:“迤逦青云阁,喧腾估客过。珠光争闪烁,骨董几摩挲。栋栋书坊满,家家相士多。居然好风景,堪唱太平歌”,可谓风头无两。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鲁迅、梁实秋等名人雅士都将这里当做聚会交谈的场所,著名的蔡锷与小凤仙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开始于这里。同时,这里还有大大小小不少妓院,是八大胡同外围较箸名的“红灯区”。

   现在青云阁的后门仍矗立在这条街上,但旧
楼不在,牌斑驳,让我这个外来人竟然一掠而过,对它毫无关注。而其它的名人宅院、文化遗址我也无从辨认,只能蜻蜓点水般 的一起而过。





发表于 2017-7-29 22:49 7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7-31 14:26 编辑

  由大栅栏西街一路向东,经煤市街,我拐到了前门外的另一条箸名斜街——杨梅竹斜街上。

  偌大的北京城,有名的胡同号称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可用水果命名的街道却是凤毛麟角。宣武有个樱桃园、朝阳有个核桃园,两广路上还有一个果子巷。以上三条街道都不如杨梅竹斜街出名。一条街道,又有杨梅又有竹,想想都浪漫。可实际上,与铁树斜街与铁树并无关连一样,杨梅竹斜街与杨梅,与翠竹也无半点关系。原来,这里曾经住过一位保媒拉纤的杨姓媒婆。她巧舌如簧又热心,经她撮合成的姻缘特别多,因此杨媒婆也就名扬京城了。到乾隆年间,干脆用她的名字将这条街道命名为杨媒斜街,再后来,光绪年间,这条斜街又改名为杨梅竹斜街,改名的原因无 能说清楚 ,也许只是误传谐音而已。但这一改,却让这条斜街名字雅致了不少。





发表于 2017-7-29 22:49 7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7-29 22:49 77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7-29 22:49 76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7-29 22:49 75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7-29 22:46 7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7-31 12:56 编辑

  沿石头胡同北行,我又回到大栅栏西街上,又看到进了那些似曾熟悉的店铺。




发表于 2017-7-29 22:46 7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7-31 14:15 编辑

  在八大胡同地区,较箸名的胡同还有明朝时已成规模的陕西巷(因开始时在此做木材买卖的陕西人多而得名,街中有清名妓赛金花住过的怡香院,现在是陕西巷宾馆; 小凤仙住过的云吉班,现在是大杂院)、大力胡同(大李纱帽胡同)、小力胡同(小李纱帽胡同、三等妓院较多)、朱家胡同、清风巷、西羊毛胡同、燕家胡同、庆云巷、王皮胡同等,因时间关系,我无法一一走到。在八大胡同之外,再往南到天桥,往西到菜市口,往东到金鱼池,蒲黄榆,还有所谓八大胡同以外的八大胡同,更是无瑕一顾。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