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102

主题

湖北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复制链接] 查看:122211 | 回复:195
发表于 2018-1-17 10:56 127 只看该作者
岗托镇,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小镇,这是G317通往四川路上西藏境内最后一个乡镇: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出岗托镇后,进入一个既深又窄的峡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六七公里走出峡谷,到达金沙江边,出“西藏门”——联合检查站,此处也是“十八军渡口”: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过金沙江大桥: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站在四川境内,以西藏为背景自拍一张: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出了西藏,并没有走出“藏区”,四川境内的藏文化气息丝毫未有淡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17 10:52 126 只看该作者
接近矮拉山口再回头看一眼甩在身后的盘山公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矮拉山口: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八哥的座驾,照片上看不出车上布满灰尘: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矮拉山口的另一边,是一个更加大气的峡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G317像条灰色飘带,弯弯曲曲飘荡在峡谷的草甸上和溪流边: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中间串起几片美丽的藏寨和青稞地: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17 10:49 125 只看该作者
然后缓上七八公里到达瓦达五明佛学院: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从佛学院右拐,几公里后,便见巍峨的矮拉山横恒在前方: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爬坡的感觉很辛苦,但很刺激,对“终点”的追求和对“征服感”的渴望,总是让八哥很愿意享受哪怕是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爬到半山腰回望身后爬过的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这是此次行程中第N次爆胎: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后半段是13公里的烂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17 10:45 124 只看该作者
9月15日

骑行线路:江达县(海拔3549)——矮拉山(海拔4450)—岗托镇(海拔3336)—金沙江(海拔3045)—德格县(海拔3264)
行者记录:骑行里程111.5公里,骑行时间8:05:11,全程时间9:59:37,海拔范围3000.7——4455.9米,累计爬升1575米,累计下降1844米

      今天是个难得的晴天,没有雨和风的困扰。
      昨天运气不错,傍晚刚到江达就下起雨来,而且一直下到深夜。恼火的是整个县城停电,到今早也没来,所有的用电设备都不能充电。
      漆黑的夜晚,让人对“泥水江达”的印象留下更多的压抑、孤独和烂糟糟,而同样坐落在一个狭长峡谷里的德格县城,则漂亮得多,也干净得多,既充满现代感,又充斥着浓浓的藏民族文化气息。
      早上很早就起床上街找吃的,因为没电,大多餐馆门都没开,找了半条街,总算有一家在营业,买了一笼小笼包,不知是什么馅,黑乎乎的,八成不是什么好肉,也管不了那么多,没有臭味就行。没有食欲,吃了三四个,剩下的打包带路上备用。
      七点四十出发,傍晚五点四十到达目的地——四川省德格县城。骑行112公里,用时超过八小时,海拔爬升1575米,远小于昨天的2342米,今天也只翻过一个垭口——矮拉山口,这是西藏境内最后一个山口,也是强度最大的一个山口,可以这么说,与矮拉山相比,前上十天翻越的每一个垭口都只是小儿科。
      矮拉山海拔并不高,只有4450米,但其相对高度超过一千米,爬坡长度也不是最长的,总共31公里,前七公里是缓坡,后24公里很陡。而真正让矮拉山有别于其他山口、并比其他山口难爬得多的原因是有几十公里的烂路,从在建隧道口开始到山顶,共13公里上坡,过山口后到另山一边隧道口约10公里下坡,共23全是沙石土路,坡陡、弯急、颠簸剧烈,很不幸八哥爬到一半时胎爆了。
      路况和风景:
      出江达县城继续在宽阔的峡谷里沿北曲河顺流缓下,河水很黄、很急,沿途不少路段被冲毁,只能走临时便道。北曲河峡谷风景不错,两岸山高林密,山谷间云雾飘渺,怪石嶙峋的山尖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耀眼的金黄……早晨的江达河谷很梦幻。
       28公里的下坡到同普乡,然后左拐,沿另一条小河逆流缓上,也是一个峡谷,不过很窄,有森林,也有几处坝子。约七公里上到瓦达五明佛学院。佛学院金顶红墙,数十幢建筑爬满一片山坡,很壮观,老远就闻到呛人的藏香味。
       过五明佛学院后右拐,坡度变陡,开始向矮拉山口进发。先是峡谷,山大多没有菱角,山坡上有庄稼地也有牧场,藏寨密集,人气旺盛。
      约11公里急上坡到隧道施工现场,烂路从此开始。抬头仰望巍峨的矮拉山,半山腰还围着一圈白云,八哥在想:不会是要爬到顶吧?一定是绕到山后,然后从某个山沟里穿过去。
      八哥只猜对了一半,的确是绕到山后,但并没有山沟可过,而是一直在山坡上呈之字形盘旋上升,上到垭口,再看矮拉山尖的怪石,已经不用仰视了。
      矮拉山口31公里的上坡,八哥用了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对于长坡,八哥一般有三个阶段的心里感受:未爬之前,是压力山大,而真正爬的时候,就像是享受一顿美餐,爬完了,则是满满的成就感。
      今天的矮拉山,使八哥的这些感受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是这顿美餐太过丰盛,再多一点,怕是要撑住了。
       矮拉山口前后上十公里是高原草甸,只是草很稀疏和憔悴,能养育几群稀稀拉拉的牛羊,却掩盖不了山体的苍凉和荒芜。汽车走过,卷起满天灰尘,今天八哥的骑行服和车链条又遭殃了,路上清理了两次链条,晚上洗了灰不溜秋的骑行服和头巾、手套、鞋袜。
       过矮拉山口约十公里下坡烂路到隧道口,然后是沥青路,以极大的坡度,在有一个峡谷里盘旋向下。峡谷里像积木一样散落在山坡上的藏寨,在下午四五点钟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很美。这样的风景一直持续到岗托镇,这是西藏境内最后一个镇。镇子正在大规模建设,已建成的“迎宾大道”很现代,也很漂亮,可是没有旅馆——这不重要,因为今天没打算在此落脚。
       过钢托镇后进入一个窄如地缝的峡谷,两岸山崖陡峭、绝壁千仞,既险又奇。峡谷不长,约七八公里便到了金沙江边,过金沙江大桥,进入四川境内。
       大桥两端各有一个“边检站”,桥西(西藏)是警察,桥东是武警。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八哥正式离开西藏,回家进入倒计时。
       金沙江大桥上和桥头拍了照片,然后又进入一个峡谷逆流缓上,峡谷里青山绿水,河套里树林密集,偶尔有几处度假山庄和户外营地,如果不是沿途显眼的藏寨和寺庙,以为到了内地某个山里。
       最后的二十公里骑得很心急,对德格县城简直是“望眼欲穿”。
       傍晚五点半终于进入县城,比预计的早了几个小时。

德格是进入四川境内的第一个县城,漂亮的街道干净而整洁,崭新的楼房极富民族特色,以印经院为主体的寺庙群布满一大片山坡……如果不赶时间,真该在此休整一天,只是住宿有点贵,问了几家,住到德格商务酒店。

       饭也顾不得吃,赶紧用电壶烧了开水洗澡、洗衣服,然后乘太阳还未下山,出门往印经院方向闲逛……
       德格印经院是一处非常著名的景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印经院规模庞大,藏书众多,历史悠久,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等盛名。毫无疑问,印经院是德格县市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虽已是傍晚,围着印经院转经的信徒络绎不绝。
      返回的时候,已到七点半钟,这才找了一家川菜馆吃饭:肥肠砂锅、啤酒,这是出门来吃的最对口味的一顿饭。


清晨的江达县城: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北曲河峡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峡谷两岸高耸入云的大山: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头顶上着蓝天云朵、山谷间云雾飘荡、谷底红色的北曲河哗哗流淌······骑行在早晨的北曲河峡谷,这感觉很美妙: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这山有多高?八哥也不知道具体的数字,看看山脚是茂密的森林、山腰围着云雾、裸露的山尖直刺蓝天,可以想见她有多巍峨和壮观: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只是越来越汹涌的北曲河河水,给沿岸的道路和山坡所造成的破坏,使谷底的景色有些凌乱: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同普乡,一个很美的袖珍小镇,G317在这里向左拐了一个一百多度的大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16 08:37 123 只看该作者
过山口后很爽的下坡: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约10公里的急坡下到红色的北曲河岸边,再沿北曲河缓下30公里到江达县城: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江大县城街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16 08:35 122 只看该作者
过清尼铜乡后直到雪集拉山口前,再也没看到放牧,也几乎没有人烟,大地一片寂静和空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只有头顶上成群的雄鹰,没有规律地乱飞一通,仔细一看,原来在围追几只体型稍小的雀子,被追着发出凄惨的尖叫声,看来天空中正在上演着杀戮: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爬上雪集拉山口回望爬过的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雪集拉山口: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山口附近遇到这位正骑G317的年轻人: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16 08:32 121 只看该作者
海拔4481米: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山口附近一辆越野车冲下路基侧翻在河边: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过宋拉夷山口后进入一个平缓的峡谷,弯弯曲曲的觉曲河在谷底流淌: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河套上水草丰美、牛羊多如繁星,那只黑帐篷前的停放的越野车显示着主人的富裕: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仔细看,其实几乎每个帐篷前都有小汽车: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38公里的长下坡到清尼铜乡入口处才结束,然后左拐九十度开始爬第二个山口: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16 08:30 120 只看该作者
9月14日  多云
骑行线路:妥坝(海拔3969)——宋拉夷山(海拔4494)——雪集拉山(海拔4364)——江达(海拔3549)
行者记录:骑行里程118.7公里,骑行时间7:49:56,全程时间8:51:05,海拔范围2777.7——4495米,累计爬升2342米,累计下降2670米

       今天骑行119公里,翻越两个很硬的垭口,海拔累计爬升两千三百多米,其强度瞬间秒杀了昨天的骑行。
早上八点上路,下午五点到达目的地,骑行时间七小时五十分,与昨天差不多,但今天并不比昨天累。
       昨晚的雨下到了深夜,雨停后万籁俱寂,像此次行程中每次住藏民旅馆一样,这一夜睡得很好。
       早上很早起来上街找吃了,没有,又往昨天来的方向走了一公里多,才有一家川菜馆在开门营业,吃了一碗花饭,八点上路。出门便开始爬今天的第一个长坡,长度24公里,坡度不急不缓,爬到宋拉夷山口,用时两小时三十四分。前五六公里在布满森林和岩石的峡谷里骑行,昨夜下了雨,山谷里到处是哗哗的流水声。五六公里后走出峡谷,进入高山草甸。
      骑到十五公里处,路边突然窜出两条藏獒,一黑一黄,体大如牛犊、吼声如狮子。八哥赶紧下车,还来不及站稳,右手已从货架上抽出打狗棍挥舞起来。狗日的没多少“言语”,看架势就是要动真格的,不过八哥的打狗棍也不是仅仅挥挥而已,如果不是怕有“打狗欺主”的嫌疑,八哥绝对会主动进攻,撵着狗打,直到打得它惨叫为止。
      但此时八哥进也不是,退也不能,只要一转身,狗日的又扑上来了,正当僵持不下时,一辆过路越野车开过来停在中间把狗挡住,司机甩手叫八哥赶紧走,走出一百多米后,越野车才开动,从八哥身边经过时,八哥伸出大拇指向司机表达谢意,好人啊!
       过宋拉夷山口后,是约10公里的急下坡加28公里的缓下坡,下得八哥非常焦急,因为下坡越长,证明第二个山口越难爬,八哥怎么也没想到居然有38公里的长坡,整整下了两个小时。
       这38公里路段的地貌依然是高山草甸,草场上随处可见牛羊、马群、牧民的帐篷,米黄色的觉曲河哗哗从草甸中间弯弯曲曲地流淌。
      第二个山口——雪集拉山,18公里的急上坡,在红色的、没有菱角的群山间七拐八弯、盘旋而上,山上绿草如茵,却没有放牧,路边牌子上“退牧还草”的字样,应该表示是禁止放牧吧,于是这前后一二十公里的地段,除了老鼠和空中成群盘旋着的雄鹰外,再也看不到其他任何动物,除了过往的车辆外,看不到一个人,显得极其荒凉、空旷,尽管此时艳阳高照,但八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雪集拉山口遇到一对北京的自驾夫妻,他们对八哥的骑行表示出了莫大的敬意甚至是崇拜,问了一些“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并不断发出惊叹······临走时他们告诉我,前面山坡上有一“哥们”也是骑车的。果然,才走一公里左右,
路边有一个年轻的骑友正在休息,看到八哥老远就问:有没有吃的。
      他是正骑317的,说是“计划失误”,爬到此处时精疲力尽、弹尽粮绝。八哥二话没说,将自己的干粮全部给了他,反正八哥还只剩下四十公里路程,而且都是下坡,不吃也罢。
      过雪集拉山口后是40公里的长下坡,先是约10公里的急下坡,10公里后进入红色的峡谷——红色的河水、红色的山体,坡度变缓,羊肠般弯曲的G317随红色的贝曲河顺流而下,沿途有几处水毁路段,只能走临时便道。过其中一处便道时,忽听有人在喊,抬头一看,一辆越野车摇下车窗玻璃,司机五十多岁,正向
八哥招手示意停下来,八哥诧异,他说“红牛”,边说边递给八哥一罐红牛,交谈得知,他也是骑行爱好者,更巧的是,居然是湖北老乡,宜昌人。
      从山口到江达县城,是三十公里的长下坡。
      下坡的过程中,遇到今天第二次被狗袭击,这次是个土狗,跟在后面穷追不舍,八哥车都没下,右手抽出打狗棍挥舞起来,狗日的立刻停止了追击。
      关于317上江达县境内的狗,八哥今天总算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简直就是灾难:不仅多,而且凶,每个村庄或单独的农舍门前,都有成群的藏狗,数量不比人少。
      江达县城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峡谷里,市区到处是建筑工地,因为建筑工地密集的原因,到处灰尘弥漫、泥泞不堪。
       住到巴藏神山宾馆,一个床铺30元,交了钱、定了房,行李放到了到房间,可是越想越觉别扭:八哥无法想象与几个陌生人同住一个房间,尤其是与藏民甚至喇嘛住在一个房间,最后八哥找到服务员,加了30元换到一个单人间。


早晨,雨后的妥坝乡沐浴着初升的阳光,显得格外清新和亮丽: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一夜之间,峡谷两岸的山尖上被白雪覆盖: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随着海拔的上升,森林渐渐消失,山坡上是绿茸茸的草甸: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自拍: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那片村庄,就是八哥遭遇藏獒的地方: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宋拉夷山坡上的草甸,在蓝天白云衬托下显得唯美而空灵,一只牦牛好奇地打量着路过的八哥,八哥也打量着它: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今天的第一个山口——宋拉夷山: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15 13:51 119 只看该作者
溪水就像悬河一样在“缝隙”里向下倾泻,冲击着河道里的巨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相机放地上自拍: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宽的地方是大片的山林和牧场: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沿途不断有提醒落石、滑坡和塌方的警示牌: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进入妥坝乡后,植被茂密、河道边和山坡上不时有高大的树林: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日落后穿过最后一个“一线天”: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15 13:49 118 只看该作者
雨后的热曲河: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热曲河岸边的一片坝子——尼西村: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村出口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峡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尼西村,藏在大山深处的一处世外桃源: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出尼西村后进入“一线天”: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峡谷时宽时窄,窄的地方只剩下一条缝隙: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