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28

主题

华东

穿越武功山之旅

[复制链接] 查看:36310 | 回复:161
发表于 2020-10-8 09:22 93 只看该作者
  




原本计划在山上住两晚的,现在变成三晚了,许多队友衣服告急。花五十块钱央求老板生个火炉,一围人围着烤衣服。我有点事务急办,花二十块钱买了个两小时网卡,上二楼房间上网去了。外边还在下着雨,底下火炉边,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我不太关心衣服能否烤得干,只关心队友们的状态。经过三天的负重穿越,还保持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状态,难能可贵,让人高兴。




今晚的这场雨,会是明天云海的前奏吗?


发表于 2020-10-8 09:22 92 只看该作者
  

观景楼客栈


这家客栈叫观景楼客栈,并非路上联系的那家。那家叫绿缘客栈,在山坳底下,也是这老板经营的。旅客不多,为了整合资源,都住这坡顶客栈来了。再说这坡顶客栈也比底下的好。木结构,两层,视野开阔,外观还不错,客房卫生条件也可以。问价格,不高,只比先前问的那家高一点点。




辉哥几个见客栈后面草坪不错,原本想扎营的。没想到又下起雨来了,加上跋涉一天也太疲劳,一碰头,决定今晚住客房。







客栈老板人缘应不错,今天不是周末,也不是节假日,沿途好多客栈都关门了,他这里居然还有好几拔客人。路上遇到的“大神”那班驴友也住在这里。原来跟我联系的是这老人家媳妇,儿子和媳妇是客栈老板,老人家夫妇是帮忙打理的。昨天儿子媳妇下山了,只留老人家夫妇在这看管。




冲过热水澡,顿时轻松许多,大家体能也觉得恢复很快,没有预想中的过度疲惫。轻松了,难免要喝点酒。带来的泡酒喝完了,再要了几瓶啤酒。客栈土鸡不贵,两百元一个,叫老板杀了两个,再炒上几个小炒,直喝个热火朝天。



发表于 2020-10-8 09:22 91 只看该作者
  


老人家带我们走上好几分钟,才终于到了。客栈也在一个山坡顶上,面前也有块坡地,上面也立着个刻有发云界三个大字的石碑,碑顶上也插着面红旗,样子跟刚才见到的差不多。究竟哪个碑才正宗,还真给弄糊涂了。




站于客栈前眺望,发云界上几个草甸山头起伏有致,中间山坳里,横七竖八的座落着好几家客栈,俨然一个小小的山顶村落了。已近黄昏,雨雾还未完全散尽,发云界里没有云海,只有茫茫一片、逐渐收紧的黄昏暮色。





发表于 2020-10-8 09:22 90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们还是幸运的。可这家客栈为什么要使坏心眼呢?有驴友说,看这名字就好不到哪里,电影里龙门客栈是黑店,这新龙门客栈也是黑店吧。




跟着这老人家,转过个山头就是发云界了。在一个山包顶上,立着刻有发云界三个字的石碑,边上立着面红旗。碑前有块草地,扎着个帐篷。碑后有个客栈,规模挺大的。与超哥转过去,悄悄了解了客栈价格,做到心中有数。




发表于 2020-10-8 09:22 89 只看该作者
  

发云界


发云界,这个听来就让人想入非非的目的地,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在下午六点前抵达。




抵达前有个小波折。到达一个叫“新龙门客栈”的地方,有个岔路,路口有个指示牌写着:直走羊狮幕、明月山,左走风车口、发云界。这让我们糊涂了,按照攻略,到发云界需经过风车口,无疑左转是対的。但攻略上的线路图,去羊狮幕明月山也必须经发云界的,怎么成了岔路了呢?



一番犹豫之后,部分驴友表示先向左走走看。走出百来米,踫到群十多岁的孩子迎面走来,他们说领队在后面,他们目的地也是发云界。这让我们更摸不着头脑,只好停在那,想等孩子们领队过来再问清楚。




犹豫间,后头驴友在吆喝我们转向。原来,我们联系好的客栈派人来到路了。来的是一个六十多岁老人家,他琢磨我们应该是四点半到的,见还没来,就担心我们在这岔口错了路。老人家说,这新龙门客栈老板坏心眼,故意做个牌子误导驴友的,好在他来的及时。





发表于 2020-10-8 09:22 8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10-8 09:22 87 只看该作者
  




这三棵黄山松分为两组,一组单干,一组双株。单干那棵树干笔直,顶枝飘逸,如同一得道高士,清高逸致,立于天地之间。双株那两棵,形态漂逸,姿势一致,一棵生势盎然,一棵已干枯,一枯一荣,给人以生死相依的恋人形象,让人震撼。




三棵树都那么美!吸引着海哥和辉哥叹了又叹,拍了又拍。海哥说,今天这一路的风雨兼程,这绝望坡和好汉坡的洗礼,原来都是奔这三棵松树来的。这三棵黄山松,是今天大自然最好的馈赠。


发表于 2020-10-8 09:22 86 只看该作者
  

草甸上的黄山松


武功山上有不少黄山松,昨天在玻璃栈道上就见识了。长在悬崖边的黄山松奇特飘逸,让海哥赞不绝口。我上过两次黄山,这样的黄山松黄山里多了是,也就不足为奇。




今天一路走过的草甸山上,也见到不少黄山松。它们常常独立于一个山头。满坡的草甸,就只有一棵或两棵松,它们互不相连,远远看去,仿佛遗世独立,清奇,高雅。一下子让我想起伯牙和子期。








在一个山坡,三棵黄山松不可避免地拴住了大家的脚步。最先拴住的是辉哥。走在前面的他把背包往坡上一丢,欢呼起来:这松树够靓了,大家快来。然后是海哥和我。听到辉哥欢呼了,三步作两步赶过去,把背包一扔就从不同角度拍起照来。




三个是盆景爱好者,被松树吸引不足为奇。没想到其他驴友都被这松树打动,也都被拴住了脚步。干脆都停下来,在树边休息,看个够。



发表于 2020-10-8 09:22 85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10-8 09:22 84 只看该作者
  




从观音宕下来的第一个大坡坡底,正逢大雨,路边一个简易棚屋里,又见到那看似一家子的三个人。帐篷搭在棚屋前,年轻的男子在檐前看雨。这三人前天在登九龙山路上踫过,男子健壮有力,背着大包,一看就是个老妒。女子清秀利落,也是驴友的样。小男孩七八岁,拄着两根登山杖,一幅小大人的样子。当时以为是一家子,后来路上聊天,才知道是孩子跟他妈妈和舅舅。孩子很可爱,说他这是第二次穿越武功山了,第一次是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当时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跟我们分别时还约定在金顶见,没想到在这里又遇上了。我想,这看似一家子的三人,也是路上难得的风景。




这几幅“风景”里,都有孩子。我想这些孩子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他们遇上好爸爸好妈妈。小小年纪穿越武功山,不管是体能锻炼,还是见识体验,这趟穿越之旅,都将成为孩子毕生的财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