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62

主题

合肥

齐国故都,足球发源地,北方瓷都淄博

[复制链接] 查看:19062 | 回复:108
发表于 2023-2-27 15:11 41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赛狗、斗鸡

临淄足球博物馆

弹琴

临淄足球博物馆

鼓瑟

发表于 2023-2-27 15:11 42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舞蹈与吹竽

临淄足球博物馆

歌舞俑。这些汉代陶俑说明了当时临淄城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

临淄足球博物馆

发表于 2023-2-27 15:11 43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最早的蹴鞠实行的是6人制比赛。这可能与管仲制定的齐国生产与军事相结合的编制有关。

临淄足球博物馆

管仲时代齐国的军事编制。

临淄足球博物馆

发表于 2023-2-27 15:12 44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淄城制造的蹴鞠是用四片皮革缝制而成的四片蹴鞠。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蹴鞠造型。

临淄足球博物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

汉代关于蹴鞠的记载


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 沛县 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 新城 ,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到 新城 ,刘太公和刘媪也迁住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在战国时期,足球是城市下层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到了西汉初年,足球也得到贵族阶级的喜爱。桓宽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一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蹴鞠”, 古人居家旅行必备娱乐物。

发表于 2023-2-27 15:12 45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很喜欢观看蹴鞠运动。《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宠臣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类似于今天的球星)。可见,在西汉时期,足球活动的社会面更为扩大了。

临淄足球博物馆

由于蹴鞠运动的兴盛,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这项运动的专著,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属于军事训练的兵技巧类,可惜后来失传了。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临淄足球博物馆

汉代蹴鞠图案印章

临淄足球博物馆

汉画像石中的蹴鞠游戏、比赛。

发表于 2023-2-27 15:12 46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

南朝宋时期的描绘各国来到建康的使臣形象的《职贡图》,从使臣形象,可见当时西亚、 南亚 、 东南亚 甚至 非洲 都已经开始和 中国 有了往来

临淄足球博物馆

唐代吐蕃(青藏高原)制作的马球图彩绘盘。

临淄足球博物馆

唐代的蹴鞠表演。
唐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球制作技术也有所改进。唐代在制球工艺上有两大改进:一是把用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球的形状更圆了。二是把球壳内塞毛发改为放一个动物尿泡,“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的球,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个发明。据世界体育史记载, 英国 发明吹气的球是在十一世纪,比我国唐代晚了三、四百年时间。

唐代的球体轻了,可以踢高。球门就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上,称为“络网为门以度球”。在踢球方法上,汉代是直接对抗分队比赛,“僻脱承便,盖象兵戍”。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象打仗一样。唐代分队比赛,已不是直接对抗,而是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从足球技术来说,是一种发展:而间接对抗,从体力训练来说,却是足球运动的一个退步。

由于球体轻了,又无激烈的奔跑和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

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说在寒食节这一天, 宜春 院的伎女以踢球为乐。唐太宗、玄宗都爱看踢足球,当时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术还很高超。

不仅皇帝宫中有这样的习俗活动,民间也有。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踢球之高。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踢球习俗的普遍。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描写过这个情景:“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又《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有比赛就有球星。当时以踢球出名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如果你读的古书多,大概已经猜到了:恶少年。更出挑的是唐代的若干皇帝,例如唐文宗,常常爬上一个“勤政楼”去居高临下看人家蹴鞠和摔跤,这场景可真够讽刺的,比起列祖列宗,市井气重了不少。当然,也不只是他一个人如此,等到几代之后的唐僖宗,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恶少年,亲自蹴鞠斗鸡,而唐代的末代皇帝昭宗被朱温逼迫着从长安搬迁到 洛阳 的路上,六军都跑光了,只剩下一批神策军或者恶少年出身的“打球供奉”跟着他,可见感情深厚。中唐以后的军队当中,本来就有不少是恶少年,平日间就在街上蹴鞠斗鸡赌博的。

临淄足球博物馆

唐代蹴鞠还被遣唐使传播到了 日本 。成为 日本 上流社会的娱乐。这是 日本 蹴鞠和蹴鞠图

发表于 2023-2-27 15:12 47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

日本 江户时代,也叫德川幕府统治时期(1603-1858年)蹴鞠的玩法。

临淄足球博物馆

日本 图书蹴鞠,介绍蹴鞠的玩法

临淄足球博物馆

宋代蹴鞠铜镜。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施耐庵的《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小说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高俅因踢球而发迹,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件事:一是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是喜爱踢球的,有些人本身爱踢球,有些人爱看踢球。宋徽宗赵佶是个足球迷,他看了宫女踢足球后写诗道:“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文献通考》介绍:“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 上海 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发表于 2023-2-27 15:12 48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北宋宫廷画家创作的描绘宋太祖赵匡胤玩蹴鞠的《宋太祖蹴鞠图》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 临安 城,在皇宫

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

宋代的足球和唐代的踢法一样,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 互助 ,至少在南宋时期,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也可以说,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临淄足球博物馆

宋代十二片蹴鞠。已经和现代足球形似了。
宋代制球工艺比唐代又有提高,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十二片香皮砌成”。原料是“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工艺是“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做成的球重量要“正重十二两”。足球规格要“碎凑十分圆”。这样做成的球当然质量是很高了。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有四十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制球工艺的改进,促进了踢球技术的发展;而制球手工业的发展又反映了社会需要量的增加。

临淄足球博物馆

蹴鞠的发展。

发表于 2023-2-27 15:12 49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

宋代儿童蹴鞠瓷瓶

临淄足球博物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

辽代三彩蹴鞠胡人俑

发表于 2023-2-27 15:12 50 显示全部帖子
临淄足球博物馆

宋代蹴鞠童子坐俑

临淄足球博物馆

宋代 长春 百子图

临淄足球博物馆

宋代蹴鞠图铜镜

临淄足球博物馆

宋代蹴鞠图瓷罐和画像砖

临淄足球博物馆

宋代蹴鞠图瓷枕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