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8821

主题

泸州

古城阆中贡院张桓侯祠

[复制链接] 查看:4624 | 回复:22
发表于 2023-9-27 14:45 4 只看该作者
  贡院前院是考场,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


贡院前院是考场,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


贡院前院是考场,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






弥封所,北宋始行试卷糊名。清沿明制,贡院外联设弥封所,负责把所有试卷上写有考生姓名、履历的前页折叠起来封好,糊名,连同所备誊录用卷编上相同红号,弥缝处加盖印信。待录取后,再对照红号折看姓名。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9-27 14:45 3 只看该作者
  1986年12月17日,阆中县人民政府公布阆中清代考 棚为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0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在阆中清代考棚内召开,与会专家对阆中清代考棚考察之后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全国像这样大规模、保存较为完整的考棚应该建成科举考试历史博物馆。


2006年,阆中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复建贡院主要组成部分明远楼后,2007年又斥资1000多万元,对贡院进行闭馆扩建和修缮,使昔日的川北道贡院不但悄然长大,而且古朴厚重,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展品最多、制作最专业的科举博物馆,并吸纳了北京国子监、江南贡院和上海科举博物馆的精华,还将“川北道贡院”更名为“四川贡院”。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已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游客可自主参与,自得其乐,不久巴蜀第一砚也将落户贡院。


发轫于隋朝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像奥林匹克大赛一样,坚持了一千三百余年,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巨大而久远。西方学者S·威廉斯说:“古代中国文武官吏所由产生的这种……无可比拟的制度,被东亚邻邦所仿效,并被西方社会借鉴采用,形成西方的文官考选制”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至今,从联合国到大多数国家,官员仍须由考试 选;在中国,考选人才更关联着每项事业,每个家庭每个学子……


历史青睐人文荟萃的古阆中。这里珍藏的至今尚为完整的古代贡院,定会将人带进深邃时光隧道,又引向辉煌未来。


发表于 2023-9-27 14:44 2 只看该作者
嘉庆二十二(1817)年,阆中清代考棚因年久失修已部分倾塌,时任川北道道台的黎学锦组织人力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和扩建,整个考棚占地面积一下增至10余亩,从布局设计分出了前院和后院,属于典型的三进两院式明清建筑。




前院即为现在的清代考棚,主要分布为:考舍、考务室、监临、致公堂等。后院多为斋舍,并配有水池、花园等,是考官们休寝场所。


清末,张之洞、刘坤一上疏变法,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阆中清代考棚因此而闲置。它紧邻川北道的那一部分被“挪用”作了川北道署。


民国初年,阆中开办师范讲习所,清代考棚再次被启用作了学校。


解放后,阆中清代考棚先后改作会议场所和县招待所,1959年因扩建招待所需要,清代考棚的后院和殿堂全被拆除,只留下了前院。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