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957

主题

哈尔滨

独上高台

[复制链接] 查看:15410 | 回复:54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21 显示全部帖子


       经过一番周折,撕开重重障碍,终于来到了那处高台脚下。高台呈南北走向,北低南高,在中间位置有一处塌腰斜坡,也许这里可使自己有机会攀爬上去。为了减轻自己的双膝的压迫,尽量减轻包里的重量,连一条绳索都没有带,所以勘察地形的时候,特别关注是否可以徒手安全下撤。好在在台子脚下生长着一棵不知名的树木,一条树枝就斜搭在山体的侧面,下山时完全可以借力。观察清楚后,这才从石沿下斜坡处开始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缓慢地在石缝间倒换双手,四肢就像巨大的拉姑夹一样向上缓慢移动,直到将自己的身体全部送到台上。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22 显示全部帖子


       攀上高台北端,开始向南侧高点一点点爬去,一棵碗口粗的红松树几乎占据了整个前进的道路,高台左侧(东侧)是悬崖峭壁,西侧也几乎是悬崖峭壁。不得不从红松树的枝丫下钻过去,走到高台的尽头是两块开裂的石头,中间巨大的缝隙足可以使自己掉到台子底下。对面不远处还有一个石头台子,且上面长了数棵红松和白桦,两座台子遥遥相对,之间是巨大的隘口,或许千百年前,这两座台子还是一个相连的整体。站在高台之上东西视野还算开阔,可以看见两厢的山脉,也可以望见山脚下的东辉林场,偏东南方向就是高台子山主峰,那里生长着高大的红松等各色乔木。高台海拔801米,地理坐标北纬46°45′81″,东经128°99′19″。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23 显示全部帖子


       站在这狭窄的高台之上,没有一种站上亭台楼榭那般优越与高高在上感觉,也没有多少诗情画意,更无太多感概。在这里逗留了十来分钟,就从来处小心地下到高台之下,然后沿着台根向前摸索前进,于尽头拐角处发现台角仿佛少落了一落城砖一样,且在其上边伸出约一米多宽的挑檐,仿佛给卫兵预留一处站岗放哨的位置一样,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多么奇妙。慢慢走过石头台子的尽头,发现整个台子犹如一艘巨大的石头船,靠近自己的一侧尖尖的,宛若船头一般,顶部石头有如船上凭栏。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24 显示全部帖子


       离开这个庞大的石台子,从隘口处向对面那个石台走去,然后从东南方向登上石台子,绕过石台顶上的松树便可回望刚刚离开的那座石台。此刻,天空幽蓝,白云点缀天边,无数次想象中的石台子全部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如果你把它想象成某个风景名胜中的亭台楼阁,它在这如此荒凉的山野中便独显华贵,如果你眼里没有感悟与情怀,它不过是两块巨大的褐色石头。遥想当年,曾经命名此山为“高台子”的人,一定是被这里的景致打动了心灵。多少年过去,我沿着前人的足迹慕名而来,虽然他的足迹已经全无,但我仿佛看见了他沧桑的背影…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25 显示全部帖子


       从这两座高台之上皆可以望见山脚下五六公里开外的东辉林场,那一排排整齐的屋顶泛着耀眼的白光。四周群山环绕,万顷大山几乎全部褪去了绿色的外衣,偶有点点红色与黄色点缀其间。左前方的山体上长着高大的乔木,显得要比这里高上许多,给人一种高台反而成了配角的错觉。自己登山的性格向来是“人往高处走”,便从高台之上慢步走下奔往那处山顶。由于已至深秋,加之海拔较高,山坡上尽显荒凉衰败之境,地上铺满了残枝败叶,数棵早已失去生命的树木横七竖八地橫卧在山坡上。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26 显示全部帖子


       通往山顶的坡度并不是很陡,几乎如履平地一样,但是一路上几乎全是荆棘密布,走起路来十分艰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被削了头碗口粗细的松树,其树身两面被斧头削光,显然这是用来标明林班界限的标志。穿过残枝、藤蔓织就得网幕,终于登上了山顶中心位置。因为这里突出周围地势并不是很多,四周树木长的又相对茂密,所以根本看不清周遭景色。在山顶中心位置绕行了一圈,就算是转山朝拜吧。在今天出师不利的情况下,真的要真诚地感谢这一方山水,不然无法想象此刻会站在这里…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27 显示全部帖子


       今天,几乎是付出血的代价,才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腹地,所见无非是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这棵棵站立不会说话的木头。但你可曾想到,这浩瀚的原始森林里也有曾过机器轰鸣,伐木工人那响彻山谷的劳动号子,那热火朝天的伐木场面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无数普普通通的伐木工人,他们也许不懂得什么主义,什么精神,他们只知道通过辛苦的劳动,换取一家老小生活所需,让家人可以过上稍微体面的生活。但共和国的大厦里却有他们用汗水和热血浇筑的基石,而我来这山里只是嗅一下他们汗水的味道,体验一下在这山里跋涉的艰难,不然,唯恐丢失了根本。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28 显示全部帖子


       近中午11:20分左右才停下移动的脚步,坐下来休息,虽然还没有感觉到饿,但还是需要补充一些能量。过往自己一个人登山的时候,几乎很少在山里吃午饭,一个是不饿,另外也许一个人吃饭略显寂寞。冲一杯奶粉,吃上几块饼干,喝点热水,这午饭少顷就结束了。能够来到这大山里,总不是一件很轻松、容易的事情,遂做了一个“漂流瓶”留在这里,期待能够与哪一位大侠来一个隔空相遇。同时,也不免俗地自拍了一张与国旗的照片作为记录和留念。其实第一次登山年会的时候,自己亲自设计并订做了队旗的,但每一次登山包里都带一面国旗,不敢说自己有多爱国,却深知国旗的颜色是怎么来的,和平时期没有机会冲锋陷阵杀敌,便只有登登山吧!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29 显示全部帖子


       有相距,就有别离。有缘来相会,亦有缘尽分别的时候,人生也不过如此。与山道别的时候,唯有自己些许淡淡的伤感,不知道此生是否还有机会再到此地,这里的一切都将因自己的离去恢复平静,就像从来没有人来过一样。为了躲过来时路上的荆棘,选择从山的西南方向开始下山。山坡上一棵挂满了枫叶的色树,在暗淡的森林里尤其显眼,光焰夺目。山坡下不远处又隆起一处石砬子,宛如一道伸向山下的城墙,墙面相对光滑平整,犹如人工垒砌一般。不忍错过,攀上去欣赏一番之后,沿着砬子脚下开始下山。
发表于 2023-10-19 14:31 30 显示全部帖子


       胜利登顶之后的心情,总是溢于言表,取悦内心,疗愈伤痛。即使鼻子造成如此伤害,也未感知到伤痛,除了耽误一些时间之外,没有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心想,唯有执着登山这一件事时,才心无旁骛,就连伤痛都没有感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前进、前进、前进…。沿着熟悉的山路,仿佛一路轻歌曼舞,亦有心情和时间欣赏这余秋的景色。山里的红叶啊,就像老柴的“一壶好酒”,是那样的浓烈与炽热,惹人魅惑与陶醉。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