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42

主题

华东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复制链接] 查看:5364 | 回复:32
发表于 2023-12-30 23:05 1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0:32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这是和贵楼的前院,也叫护厝,深11米,在这个地方,有句谚语叫作:“厝包楼,儿孙贤;楼包厝,儿孙富”。这个护厝就叫“厝包楼”,楼里还有一个学堂就叫“楼包厝”。这种“厝包楼、楼包厝”的奇特建构,反映了土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孙后代的祈福。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两百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楼如其名,在快速发展的潮流中,它显得异常的祥和、安宁、沉稳。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和贵楼内有两口井,一口阴井和一口阳井,两口水井相距只有18米,但水质却截然不同。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走过去一瞧,这口井水却是混浊不清,只能供洗涮,旁边卖茶叶的大姐说,前一阵CCAV《远方的家》节目组特地找了抽水机,把井底都抽干了,新溢出来的水依然是浑浊的,至今没有人能解释得通。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而旁边这一口水井,井水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饮用。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这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大家看,左边墙上悬挂着一块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牌匾;右边悬挂着的是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牌匾。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这是一块“进士”牌。这块“进士”牌是道光年间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和贵楼是简次屏兴建的。简逢泰是简次屏的孙子。这里流传筒逢泰年少聪明的故事呢,他自幼聪明好学,12岁就考中秀才。几年后,简逢泰进京赴考得第23名;道光戊戌年 科会试 考中第73名,后官至“两广分巡道”。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如果你在学堂的天井里用力一跳,整个地面都会晃动。若用一根长长的铁线,可随意从天井的卵石缝向地里穿插3至4米深,可见地质之柔软。原来,这是一块方圆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到处都是稀稀烂烂的泥土,和贵楼也被称作沼泽地上的诺亚方舟。既然是烂泥地,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如此高大的土楼呢?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据说,长教简氏第13世 简次屏是个读书人,看到这个地形像肚腰兜,就去请教地理先生,地理先生查看后说:“此乃风水宝地。”简次屏一听,连考举人都不去了,决心在此建立基业,于1732年破土兴建这座土楼。

简次屏用许多松木,在下沉的楼墙上打排桩。外墙用卵石砌就一米多高的墙脚,底层夯土墙厚1.34米,往上逐层收缩10厘米。楼夯筑到4层后停工一年,简次屏看楼基稳固,才再建第5层。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这座土楼宽36.6米,深28.6米,每层24间房,耗资15000两银子,竖柱架粱全用人工。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周密、结构之严谨,可见其 能工巧匠 的一片艰辛和聪明才智。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令人称奇的是,这座楼建于沼泽地上却没有桩基,就像一艘大船漂浮在水面而岿然不动。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说是没有桩基,其实澡泽地下还有一层,那一层就是桩基。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和贵楼的院子有一个大门,楼的东西南北,各有一楼梯通往各层,每层有28间房,整座土楼有140个房间,每层的房间大小一样。一个家族住在一起,就像现在的城市公寓和商品楼几百户人家住在一栋楼上,反映了客家人(闽南人)和睦相处的传统文化。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跟土楼里头卖茶叶的协商,额外付出5块大洋,可以上楼参观。上楼之后千万要小心谨慎,因为家家户户门口安放着塑料桶(尿筒),一不小心就遭了。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土楼的用途主要是住人,但也是防御工事。每层楼留有很多正方形小孔,四周都有瞭望口,人在里面可以观察到外面的一动一静,可以通过小孔向外射击。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透过射击口,居高临下,可以俯瞰云水谣古村落,彼时斜阳夕照,养眼之极。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跟俺在永定洪坑土楼群相比,云水谣的土楼以方形居多,圆楼比例偏低。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墙角一处有粗大的裂缝,这是地震留下的烙印,却丝毫不影响土楼根基,至今屹立不倒。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裂缝旁边有两具寿材,体型明显偏小,按照俺个人理解,客家人命运多舛,生性卑微,又禀赋节俭,寿材造的小一些,合情合理。楼上的本地子民说,前两天有个东北来的小伙子,一骨碌就钻到寿材里,笑着说,刚刚好。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按理说土楼乃客家人特产,而南靖处于传统闽南族裔范畴,至少以俺的观感,土楼人家都说闽南话,包括俺在厦门的同事他们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但是云水谣又距离永定很近,几乎算是隔了一座山就是客家人领地,据说南靖土楼都是隔壁永定客家师傅过来修的。

后来一查资料,包括俺自己的后续旅行,发现土楼这玩意儿,闽南也有不少,譬如华安土楼,平和土楼,它们都是传统闽南族裔聚居的。

为何俺要写如下文字,因为永定土楼很容易把它归类于客家范畴,但是到了南靖,特别是云水谣这一亩三分地,它们宣传土楼说是客家,但是询问卖茶叶的大姐,她们坚持说自己是闽南人,且她们确实说闽南话,所以俺老人家有些迷惑,后续章节还会扯这个话题。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学堂(私塾),把学堂修建在土楼里头,俺在永定土楼也见到过,无论是闽南人抑或是客家人,耕读传家乃中原遗风,并不因迁徙而漂移。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土楼内的居民理论上是都是本家,那么他们怎么划分房间,一般的逻辑都是如此:从楼底一层往上数,每一层同一个单元都属于同一家人。俺曾经进入过一户人家,木地板上有些潮湿,她们说,其实土楼居住起来并不舒适,房间狭小,逼仄,又没有厕所,只能用塑料桶,这也是为何,俺前文写到,但凡上楼必须小心翼翼,否则很容易中招。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那条著名的地震裂缝。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云水谣的蚊子很多,出发前,老婆大人带了一瓶风油精,一路行走一路被叮,不得已又在村子里买了一瓶,也就是说两天功夫摸了两瓶风油精。

在没有去云水谣之前看过云水谣的纪录片,住在和贵楼的老先生说,以前端一碗稀饭出来,白瓷碗四周堆满了豆豉,你可千万不要用筷子夹,它们都是苍蝇,令俺笑喷。。。
发表于 2023-12-31 00:43 1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00:44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离开和贵楼,趁着天色未暗,赶紧向着云水谣拍摄地走去,结果相机木有电了,当年俺只是用两块电池,没有考虑到拍摄续航能力,回厦门后狠狠的购买了几块电池,譬如俺现在出门,挎包里揣着6789块电池,进大型博物馆可以拍摄整整一天,轻松搞定1000多张图片。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虽然相机没有电,依然阻挡不住俺跟老婆大人的性质,兜着圈打望了一番云水谣,第二天早早起床,准备新一天的拍摄。

画面中的客栈就是昨晚入住的土楼宾馆,坦率的说,房间面积狭小,空间逼仄,体验效果不佳。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昨晚半夜呼啦啦来了一个50人的团队,蓝眼睛高鼻头居多,然后一群黄皮肤黑眼珠的背着登山包,一样的是统统叽里呱啦讲英语,难怪老板说:淡季房价也不降价,因为天天爆满。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大清早准备出去觅食,街头的猪肉倌已然开启了走街串巷节奏,果真是早期的鸟儿有虫吃。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云水谣古镇位于南靖县土楼风景旅游区,介于书洋、梅林两镇之间,有璞山、官洋、坎下三个村,是闽南闻名遐迩的一个秀美山村,那里的幽长古道、千年老榕、青山碧水、神奇土楼,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透过镜头不难看出,官洋村的招牌还在,只是大家已经统一称呼:云水谣。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云水谣最美的景观,当数河边的十三株高大的榕树。这些高大的榕树群,树冠如盖,已有数百年之久。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我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这条古驿道连接这历代长教人与外面的世界,当年长教人从大山走出去,进京赶考,下南洋,钧窑从这条古驿道通过,外地来的马帮,商贩,也是沿着这条道行进,来来往往,这条古驿道保留了时光与记忆。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当我们行走到此处,被两个保安给摁住了,查票,艾玛,还好昨天买了门票,云水谣的景区可谓严防死守。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2005年,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当地人特意打造云水谣的品牌,把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至今,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星光斗转,岁月变迁,云水谣子民一如既往坚守于此地繁衍生息。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今晚到此收工。。。
发表于 2023-12-31 12:39 1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2:41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早晨的光线似乎不那么明亮,囿于相机没电,错过了昨天傍晚的夕阳,令俺有些遗憾,这也是俺从此以后出门挎包里装满了电池之由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昨天的文字中写道,云水谣究竟属于客家人还是闽南人范畴,俺老人家其实吃不准。在俺最初的认知中,想当然把土楼定位于客家范畴,以至于俺的土楼之旅在十年之前的游记中把它当做客家之旅,随着俺的游历增加,特别是闽南族裔,客家族群之间的行走经验增多之后,恍然觉得,把云水谣定义为客家有些武断,并不科学。

那么站在十年之后来看,云水谣这个地方应该属于客家人和闽南人交汇杂居的地方,有南靖本地子民的游记中如此写到:以河这边为闽南人,河那边为客家人,如果按照云水谣土楼分布来看,确实如此。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不过疑问马上来了,俺在厦门的那些简姓朋友它们家住土楼,但是操一口流利的闽南话,怎么理解?他们都说自己是闽南人,还有就是俺在云水谣进出了好几座土楼,无论是土著居民,抑或是楼底下卖茶叶的都说闽南话,所以,俺老人家很是疑惑,为此询问过,得到的答复,她们坚持自己为闽南人,然后俺更加疑惑了。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当年拍摄电影《云水谣》经常出镜的屋厝,陈坤和徐若瑄经常待的地方。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电影《云水谣》讲述的就是几位台胞的故事,其间以血缘亲情,故乡情怀为线索,某种程度上说,湾湾跟闽南一脉相承,恰巧云水谣也是漳州著名的侨乡,根据长教简氏族谱记载,长教简氏族人从第四世明宣德年间开始,到十六世陆续向外迁移谋生,除了到缅D,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以外,到湾湾,渔村等地的也有很多。选择在此地拍摄电影倒是非常合理。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话说《云水谣》取景地主要分为三个地方:厦门鼓浪屿,漳州台湾街,云水谣(乡下),非常凑巧,这三个地方俺都不陌生,等发完这篇游记,可以重温一次《云水谣》。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电影中的碾坊,如今是一家酒吧。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碾坊自然有水车,这是剧组在此修建的道具,为了电影效果加装了马达,如今马达瓦塌了,水车也就不转了哈。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小溪两岸修建了碇步,俺曾经在湖南安化拍摄过碇步,也曾经于浙江泰顺雪溪乡打卡过碇步,听说要来云水谣,老婆大人也整得人五人六,扮了一把文艺女青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沿着碇步行走,伫立溪中打望,画面的左手边为闽南族裔,画面右手边为客家族群,古老的分界线就是以河为界。随着几百年的繁衍生息,以及客家闽南两大族群包容,通婚,加之闽南文化为强势文化,于是乎,土楼中的土著居民大抵成了闽南人。

似乎,俺这样理解可以解析得通,毕竟云水谣是个新名词,原本就是三个村子合并而成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解析完闽南族群和客家族群混居的话题,现在该说一说土楼。

福建土楼最早于上世纪初就被西方人发现,并作为风景拍摄在案,囿于传播手段落后,直到解放后,它才逐渐崭露头角。囿于最初发现者于客家聚居地拍摄到土楼身影,于是乎,客家土楼的称谓蜚声国际,遥记上世纪80年代的邮票(福建民居)采用的画面就是客家土楼,自然把土楼跟客家族群进行了深度捆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随着人们对土楼的好奇和兴趣变成验证和考究之后,土楼的面貌变得清晰起来,人们陆续发现,其实土楼分布越来越广,并不局限于客家人拥有,与之相近的漳州也有大量存在,譬如南靖,华安,平和,漳浦,这些都是闽南传统范畴地域,甚至在泉州和潮汕都有,这一下就对原本命名“客家土楼”人士造成了理解压力。

最终在土楼申遗之际,果断采用“福建土楼”的名字取代了“客家土楼”,既弥补了客家土楼局限性,又无形中扩展了土楼分布范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福建土楼既然不是一个汉族民系专有的代表建筑,那么应该如何描述它才能准确且形象的为她找到定位,一个跨越客家,闽南和潮汕三大民系的庞然大物,决然不是纯粹的民系文化可以解析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通过镜头不难发觉,云水谣已经成为国内美术生的写生基地,于是乎客栈家家爆满,这也是客栈老板们豪气冲天之根源。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镜头中的妹纸来自湖南常德某学院。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从目前的田野考察来看,福建土楼事实上就是三个民系在搏平岭山区的融合性民居,大家都住在相同的房子里,每天接触着一样的山水景色,但他们却江浙不一样的方言,拜着不一样的神,大家一致认为,因为风俗不同他们需要福建土楼这样的防御性民居,以防不容民系之间的人互相攻伐而无地自保。

对头,土楼最初出现的目的就是防御,在民系冲突之间为了自保的碉堡,三明土堡,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开平碉楼都是这种状态下的产物。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如此,则博平岭便是土楼的归处,但结合文献资料,博平岭却又是福建省内最晚开发的一块新土,其上限仅在于明代中期,在这之前,土楼又来自何方,是哪个民系带来了这样奇特的建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于是,那些零散分布于漳州,泉州,潮汕三地的土楼便派上用场,人们开始寻找和考证这些土楼的建造时间。很幸运,闽南的土楼大都有雁过留痕的标记,在它们的门额上都有明确纪年,一直找一直有新发现。存世的土楼,远者追诉到明朝万历年间,再往上,甚至可以找到明嘉靖年间,而客家土楼,则略为失望,因缺少纪年遗存,人们只能通过族谱推断可能的建造时间,有人因此“考证”出唐宋元明清各种不同年代,姑且把它当做一种可能,留待以后继续求证。。。

发表于 2023-12-31 13:44 1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3:50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沿着溪岸行走,过桥,桥头就是德风楼,这是一家著名的写生基地,也就是说许多美术学院的孩子住在此地居多,电视剧《鲁冰花》和《土楼情思》剧组也曾经下榻该土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德风楼始建于1932年,有当时的南靖书教乡(书洋和长教总称)乡长间国恺先生发起,带领十多户人家历经4-5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米,共三层70多个房间。

外形古朴,为圆形纯土木结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码头,桥头),历史上居住者以做生意,小买卖者居多,被当地子民称为“最招财的楼”,如今土楼设计风格走公社大食堂风格,勾起人们怀旧心理,吸引游客们在下榻。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在云水谣参观其间,大抵土楼门口设置了脚碓,一般属于土楼内居民公用物件,主要用来舂米。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继续土楼历史追溯。

在树立找,其实很容易在闽南的府箱子里找到土楼的身影,只是书上写土楼的少,写土堡的多,闽南人认为他们建的是堡垒,不是楼房,用途是抵抗倭寇和山贼,顺便开发居住的功能。

土堡以外,还有土城,因为规模大,建制等级高,这些土城很多在今天还能看到,但是不管哪一种,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只为防御而生,这种土堡,土楼后来沿着九龙江,鹿溪,漳江等内核扩散至漳州各个属县,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华安。那里山高皇帝员,且是畲族的传统聚集地,闽南人在那里仍需日常防御,所以它们从明代开始便一直住着土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离开德风楼,循着村道准备前往怀远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永定河南靖大量存在的土楼就应该是闽南土楼的自然延续,因为它们距离沿海实在太远。明代,当别人在大兴土木构建土楼的时候,它们还没有建过一座留世的土楼,原因很简单,倭寇到来的时候,永定河南靖才刚刚设立县治不久,山上的人还没有形成聚集的规模,它们还在攻城掠地,加紧对抗性融合的努力。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真正使土楼在永定河南靖一带落户,已经到了明末清初。在万历年间,漳州像开了挂一样瞬间爆发,经月港从海外引进了无数星座屋(现在日常所使用的地瓜,西红柿大体如此),也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这种经济的辐射力很快便来到博平岭之上,当地人要么烧制陶瓷,冶炼铁器,要么种植烟草和番薯(地瓜),总之,漳州的海外贸易为该地区的人口增长提供了口粮和收入两大来源,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实现后来者居上。

此处俺必须打个补丁,正是在明朝年间引入地瓜种植,解决了饿肚皮问题,避免了人口大量死亡。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既然有人口增长,就需要考量人口的来源,其方向有二,来自闽西的传统客家人和来自闽南的漳州人。牵着带有根深蒂固的防御意识而来,他们的民居是客家围屋和民众土堡这样的居住型堡垒,后者则带有迁界的无奈而来,他们的民居有红砖厝也有防御性土楼。

迁界就是明朝中期推行的“迁界禁海,片帆不得入海”政ce。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客家人和闽南人一碰撞,不管是合作共赢还是互相吵闹,至少他们各自带来的防御性民居终于融合一起,客家人爱极了土楼这种可攻可守,居住空间又大的民居,故而迅速把它发扬光大,而闽南人为了自我保护也不得不住在这样的堡垒里头自守。

于是乎,福建土楼开启了新的篇章。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关于土楼,围屋,围龙屋,土堡,俺已经在过往游记中写过不少,文字中夹杂着畲族,客家,闽南,潮汕族群之间的斗争与合作,倘若通读过那些游记的看客老爷,想必对于南方诸省之间民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

未来的游记中还会写开平碉楼,东莞凤岗排屋之类的文字,诸如著名的“土客大战”云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打个补丁,啥叫博平岭?

由赣入闽的第四道屏障博平岭山脉是由闽南进入闽西的第一道屏障。

博平岭山脉横跨于漳平、新罗、永定与漳州市的华安、南靖、平和三县交界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65座,天然地把闽西和闽南分隔成山地和平原两种不同的地貌。。。

发表于 2023-12-31 13:51 15 显示全部帖子
北斗游记 发表于 2023-12-31 13:13 八山四水的作品都是经典

北斗兄过誉了,祝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23-12-31 15:25 1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5:41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旅游者,除了它的神奇外,还有它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怀远楼被称为最精美的土楼,就在于它的外部形象美、内部空间美、整体环境美。怀远楼建于1909年,也就是清朝宣统元年,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是闽西南土楼中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双环圆形土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的楼基用大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3米多高,夯土配方独特,夯筑技艺高超,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墙面不加粉饰,夯实的泥土裸露着,一层层交错砌筑的痕迹依稀可辨。石头和黄土就地取材,没有比这更简单易得的建筑材料了。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中最精美的属它的楼中楼“斯是室”。以前是办私塾讲学的地方,厅门上的对联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教育子孙要有远大理想,信守传家之道。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这块“助我义师”的牌匾,是在1926年何应钦赠予的。这座楼的楼民当时帮助何应钦攻打漳州立下汗马功劳,何应钦平生亲笔题写的牌匾只有3个,现在保存完好只剩这么一个,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只要跟一楼的土著子民,抑或是卖茶叶的大姐私下商量,一个人给五块大洋,照例可以上楼,这是从楼上往下俯拍的私塾,对头怀远楼为双环土楼,可以理解成“围中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斯是室”(私塾)是“四架三间”上下堂五凤楼模式建筑,下厅叫“诗礼庭”,之前是办私塾讲学的处所,土楼人家的孩子就在这里念书。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斯是室”(私塾)两边的厢房,以前是教书先生的住房和书房。两边门窗上分别写了一副对联: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上述对联意思是:读书是天下英雄成就事业的途径,为善是人间富贵的根源。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另一幅对联“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与孝”的意思是天底下最好的谋略莫过于读书与耕作,世间所有的善事都来自于忠诚和孝顺。这两幅对联讲的中心意思是一致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的排水系统却是最为精巧。从楼中到大门共设了3个水道,每一个水道安放三口水缸,楼内污水中的泥沙可以沉在水缸里,以便清理。并且在水道中放养了三只乌龟,乌龟在排水道中爬行可以消灭水沟的淤泥和阻塞,以保持排水道的畅通,据说这三只百年老乌龟曾经同时爬出来看木偶戏。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现在有缘人掀开水道还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座楼百年来没产生发火过污水淤积,多亏了这个精妙的设计。当然,俺揭开这个地沟盖的时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瞥见乌龟先生,反倒是过来凑热闹的看客们影响了俺的画面,夭寿啦!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第二是它的防卫设施周到齐全。怀远楼的二层用竹筒做3个灌水道直通大门。如果土楼人家遇到外来侵犯,用火烧门时,就可以从这里向下灌水,把门板淋湿,将火淋灭,达到防火目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高4层13.5米,直径42米,单层34开间,4部楼梯均匀分布,可通向各层楼,而各层均为敞回廊。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看上去怀远楼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其实怀远楼的入住率比昨天参观的和贵楼要低不少,不少人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小住几天之后有远走他乡。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有两层意思,一是胸怀远大理想,二是怀念远方亲人。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近楼被称为最精巧的土楼,就正在于它的外部形象美、内部空间美、整体环境美,透过射击口打望,门前有小河流水,稻田飘香,背后有青黛远山,葱茏邈远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走出怀远楼,回头打望,高大的土墙上盖着巨大的黑顶,瓦顶的出檐竟有二、三米长,既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又与高大的土楼形成匀称的比例。外墙高处设有4个瞭望台,瞭望台上有多个射击口,楼内居民可在各个瞭望台上观看楼外动静或观赏景致;若遇有人“入侵”,则可从射击口“攻敌”。土楼的防御性质一览无遗。。。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12-31 16:49 1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9:27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土楼带给游客们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绿水青山的感染力,无它,枯燥的泥土建筑在起先带来一阵新鲜感之后,便会陷入无止境的审美疲劳,还不如翠绿的稻田来得畅快。于是乎,一干扛着长木仓短炮的游客们走出怀远楼,驻足于禾坪,纷纷打望起稻田,甚至开启捏片子模式,有文艺青年感叹道:这片小麦长势良好,和应者众。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俺老人家木有种过地,不过水稻,小麦还是分的清哈,听闻此地为麦田,只好讪讪一笑,还是到地上找牙吧!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曾经的坎下大队如今也划入云水谣。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按照过往逻辑,从闽中土堡,客家围屋,再到土楼,三者都有传承方面的延续性,所以许多人都愿意把土楼定位于客家,这也是俺先前的古建筑逻辑,然而随着行走地域增多,旅行的阅历增厚之后,似乎开启否定按钮,更愿意把土楼归纳于闽南范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沿着古guan道前行,鹅卵石小径旁陆续有写生者在此安营扎寨,画面中两位妹纸来自安徽黄山某学院。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福建土楼缘起闽南,随着漳州人向西拓展而辐射至闽西的前哨永定,并以其优秀的防御能力在客家民居的基础上反客为主成为博平岭地域之民居当担,这个过程其实充满了负责和周折。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假如看过《5217之旅》的看客老爷一定知道,闽南族群的古建筑以红砖厝为主,所谓的金包银,那是沿海地区,到了闽南山区,也有一些夯土小楼,这些才是土楼之前身。当年闽南族群先人在明代为了抵御频繁且集中发生的各类山贼,海盗,及其倭寇之侵扰之产物。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闽南族群生性喜好冒险,从五代开始大规模参与海洋活动而变得富有和冒进,这也使得明代不再开放海洋时(迁界海禁),闽南人开始偷偷下海走私(很好解析了闽南人海外关系多,偷渡,走私属于DNA烙印),从而造就和引来一大群盗贼。

从元摸开始,倭寇由北及南不断骚扰沿海地方,接着,明洪武年间,战败而遁入海洋的张士诚,方国珍也屡次犯边,这使得朱元璋对海洋产生抗拒和厌恶,一则禁民下海,二则沿海设防。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从此,闽南沿海便多了无数道防守城寨,“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其中漳州在洪武二十年,依次建立浯屿水寨一处,镇海卫一处,千户所三处,巡检司十五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从巡检司城的形式看,其周长大多为一百多丈,开辟城门2-3个,此既为传统之城墙,唯有位于厦门海沧的濠门巡检司城最为特殊,只设一门,且城墙之上建有楼房,这种特殊的结构跟今天的土楼颇为相似。

姑且把这种造型称之为“土楼一号”或者“海沧土楼”,可以把它们理解成福建土楼的起源原点。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明洪武年间设置的诸多沿海卫所,到底有没有产生效果,很难评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部分guan员认为它们毫无作用,接下来的一个关键举动便是将“孤悬海外”的浯屿水寨内迁至厦门岛。这一动作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几乎所有的卫所都开始放松警惕,守军无非混日子而已。

沿海的防御也因此暴露出大量漏洞,闽南人开始疯狂的出海,或经商,或为盗,总之,明正德年以后,整个闽南海氛彻底沸腾。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漳州走向海洋除了延续闽南海洋文化的基因之外,也在于其人口的飞速增长,元朝末年,漳州的人口数为10.13万人,到了明弘治十五年(1502)则增加至26.66万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更达到32.43万人,一举成为福建省人口最多的府。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不多的巡检司保护能力显得捉襟见肘,当沿海出现海盗的时候,那些未能生活在巡检司范围内的老百姓遭不住,海寇山贼接连袭来,村无完舍,民无定居,往往逃匿于山中,于是有能力者建立起险堡,不能建堡者则携老扶幼躲进县城。

起初,百姓基本按照卫所模式建造城墙,只是财力所限,无法使用规整的石头,而就地取土,加上石头,混杂用土夯而成。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如明万历《漳州府志》关于诏安县土城的记载共计五处:岑头土城(在三都周围八百四十丈,高一丈四尺)、梅州土城(在四都,正德三年筑,今圯)、上湖土城(嘉靖二十四年筑)、甲洲土城(嘉靖二十五年筑)。其中岑头土城周长远超巡检司城,基本上把整个聚落都包围起来,形成一个不小的“城池”。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漳浦县也部分记载了六都巨姓吴氏乡民于正德元年向漳州府申请得筑城自保,后遭兵火毁坏,后世乡民于嘉靖五年花了四千六百两白银,费时三年重新建得周围八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六尺的云霄城;其它如十七都鲁泽远等重建赤湖城,正德三年四都筑梅州土城,正德十年筑图桥土城等。。。

发表于 2023-12-31 20:36 1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21:21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如此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土城多出现在正德至嘉靖初年,它们的出现使得百姓对抗贼寇的能力大大提升。但自从嘉靖二十三年,闽南人在日本意外获利后,闽南沿海的倭寇更是一下子达到了巅峰,之后二十年,其掠夺,烧杀之严重令人叹为观止。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为了加强抵御,单单靠耗费大量资金筑造土城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人口较少的聚落根本起不到防御的效果,于是一种更加紧凑的土围,土堡出现了。如嘉靖二十八年所建的诏安白叶堡,周围仅六十二丈,面积相较于土城来讲,大大缩小了。不过这里头又涉及到一个封建王朝最关心的“制”的问题,如果平民百姓都可以随意建造城墙,那么不就是默认大家可以占据险要各立山头,自立为王吗?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土城,土堡之建自然没有那么简单,正德至嘉靖初年的筑城,一概要钱衙门申请,因此,土城,土堡之设,大多在衙门的默许下进行的,它们算是guan府运用民间力量共同完成防御寇乱的结果。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到了嘉靖三十五年,局势越发严峻,单纯靠民间主动申请,衙门审批的方式,完全满足不了广大群众自主抵抗外敌的热情,于是官方正式发出号召,允许百姓主动防御。

万历《漳州府志》的兵防志对漳州土城,土堡的构建历史做了总结,“漳州土堡,旧时尚少,惟巡检司城及人烟辏集去处设有土城,嘉靖四十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尤多”。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那么,按土城,土堡,土楼出现的先后顺序看,它们又有何种联系,和今日的土楼又有神马关系?

《新筑长屿堡碑记》中关于长屿堡的格局有详细的描述,“其堡为垣,长若千丈,高二丈有奇,厚半之,厥垛四百,厥门四辟”。显然,土堡还是保留土城的样式,只是规模更小一些。

土楼的楼阁从高到低层层分布,其构造已然同今日的福建土楼相同,显然它不是单纯的城墙,而是将城墙升级为承重墙,既可以防御,又可居住,合二为一。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同样在漳州,为何在土堡扩大筑造范围后,会出现土堡和土楼这两种不同规格的堡垒?问题就在于不同地区选择的参考模板不同。

前面已经说明,土城,土堡的构建,皆是仿沿海卫所城的形式,其中数量最多的巡检司城大多分布在漳江和九龙江出海口,漳浦,诏安等漳州南部地区自然会选择当地的巡检司城作为参照物,而龙溪和海澄等漳州北部地区亦然。

补丁:解放后,龙溪县和海澄县被合并为龙海县,从海澄县划出海沧给了厦门。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此时,构造截然不同的“海沧土楼”濠门巡检司城便成了龙溪,海澄县子民的目标。

此处可以回顾明成化年间漳州地区的八座巡检司城,海澄境内仅有两座,岛尾巡检司城远在镇海角一侧(镇海卫),距离漳州府城所在九龙江中下游颇远,故而位于九龙江出口核心航道北侧的濠门巡检司自然就成了府城一带不可替代的唯一标本。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于是,漳州地区,以九龙江为界,其北及西以土楼为主,其南远至漳州南部以土堡居多。

以县为单位计,龙溪县共有土城二,土楼十八,土围六,土寨一;漳浦县土城五,土堡十五;诏安县土城三,土堡二;海澄县土城三,土堡九,土楼三。龙溪县位于九龙江之北和西,漳浦县和诏安县位于南,清一色的土堡,土楼之别,仅海澄县兼有南北两岸而二者皆有。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再细分至九龙江西溪和北溪的土楼分布,龙溪县的土楼以北溪二十五都为最多,华封土楼,埔尾土楼,上坪土楼等八座,其位置即对应今天华安土楼分布区。因此可以称此时期九龙江流域的土楼为“龙溪土楼”,也就是今天的漳州土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随着倭寇的平定,闽南地区的大环境又趋于安定,以海为生的闽南沿海人重新回归传统的海洋活动中,土楼的建筑形式已经满足不了闽南人对传统伦理生活的需要,至明万历元年,“各堡近多废坠”,及至明崇祯年间,大部分以防御为目的的土楼便废弃不用了。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以海澄县土楼为例,原建于嘉靖年间的三座土楼,到崇祯年间增加至四座,其中钟林尾土楼,青礁土楼和登瀛土楼已经标记为“今颓”,而与之同载的土堡,也出现“稍颓”的现象。

虽然她们并未在万历大地震中倾塌,但几乎都毁于清康熙年间的迁界中,清末《三都联络局原序》则写道,“自戚继光,郑成功后,沿涯石砦,土坍,累累入望,诸父老犹能指数道之,”可见海沧曾经遍布各社的土堡,土楼更像是历史的痕迹,只存在于当地百姓的念想中,而不是实实在在用来居住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与沿海土楼,土堡纷纷废弃不同,漳州西部山区,却迎来土堡和土楼的新生,这应该归结于闽南、客家两个民系在该时期同事向博平岭一带迁徙的共同作用。

讲得直接一点,就是争夺地盘,争夺土地,也叫闽客大战,俺曾经在《三明土堡》中写过,闽南族群和客家民系从中原来到福建,广东之后,为了争夺地盘,联手跟土著(畲族)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持久战。等到畲族败退,闽南和客家又开启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土堡也好,土楼也罢,就是这种斗争下的产物。。。

发表于 2023-12-31 22:47 1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22:47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在说闽南山区土楼之前,先扯一下漳州历史上各县的建制。

漳州属县的建制,历史上有两个时期,第一次是唐代平定蛮獠,势力仅限于沿海及九龙江流域,值得一提的是龙岩县九龙江上游的交通优势已经深入到博平岭西北侧;第二次是明代中期平畲族(闽南,客家联手干趴畲族),闽南的管辖区域终于覆盖到博平岭东侧,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从元代一直到王阳明彻底平乱,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时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但是从整体趋势看,漳州的人口流向,扣除平海的因素,主要的方向有二,一为从沿海不断向博平岭东侧进发,二为沿着九龙江向博平岭北侧拓展。

因博平岭西北和东北侧均为闽南民系分布区,因此博平岭北侧的漳平县并未出现土楼的迹象,仅有零星的大田土堡分布,而在稍南的东北侧最高峰附近,则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华安圆形土楼,它们便是“龙溪土楼”在明清之后抵御“泉郡畲家”的自然延续。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一直到博平岭中南部的东西两侧,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土楼,《平和县志》记载,“和邑环山而处,伏莽多虞,居民非土堡无以防卫,故土堡之多不可胜记“,因平和乃割漳浦西北和南京西南地建制,因此不管是漳浦土堡还是龙溪土楼,平和县一概混称之为土堡。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至康熙年间平和志书中所载的土堡,数量已高达一百五十八座,基本为同姓或同社诸姓合筑,体现了集体御敌的作用,而同期,原本是土堡密集分布区的漳浦县,至康熙年间,其载有土堡数量仅仅三十五座,这也印证了平和地区“山抠不时窃发”的事实。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土楼在搏平岭中南部的大量分布,与当地畲族的汉化历程有关。

从唐代陈元光父子平蛮开始,原本拥有广阔生存空间的“蛮獠”被迫锁紧至闽粤赣山区之中,随着闽西南,粤东北和闽南建制的拓展,“蛮獠”及其它称谓的“畲客”生存空间再度被压缩。未能深入大山的畲瑶人,有的开始跟汉人接触,并由免赋向输半赋再到与汉人转变。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从宋代开始,这些汉化的畲族不再只是“自结婚不与外人通“的稚髻洗足,以“盘,蓝,雷为姓”之群,他们甚至也发起了宋末陈吊眼起yi,元代李胜之乱,给予当时的统zhi者以强大的震撼,遑论小规模的寇乱,使得其所在区域不得不“筑堡防卫”。

到了明代,“明初设抚猺土guan,使绥靖之,略赋山税,羁縻而已”。正是土guan索取无度,才使得畲瑶在明代早中期发生大规模叛乱,宠儿促使衙门不得不调兵遣将加设永定县,平和县予以镇ya,也因此,至少在明成化以后,福建南部畲族最后的领地博平岭开始了对抗式融合,这便是土楼大量存在的沃土。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俺曾经在过往的游记中写过,但凡成立于明朝,县名中带有“镇,平,安,宁,永,定,和”等字样的县治,大抵跟匪患有关,此处的永定,平和,还有俺曾经去过的永安,漳平,宁洋,镇远,安顺等地都是这种模式下诞生的县。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至康熙年间,平和县域内“今则太平既久,声教日讫,和邑诸山,木拔道通,猺獞安在哉?盖传流渐远,言语相通,饮食衣服起居往来,多与人同,猺獞而化为齐民,亦相忘其所自来矣”。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综上,福建土楼的起源,从历史脉络看,主要为福建西部南渡汉人与当地“蛮獠”、“畲族”对抗性融合过程中因防御需要而不断改造中原四合院的结果;随着客家人和闽南人向博平岭建制扩展和人口输入,彼此之间在摩擦和融合过程中,各自引进了闽西府第式堡垒和闽南抵御倭寇的土堡,土楼,从而创造出适合当地地情的福建土楼并广泛传播和延续。。。

发表于 2023-12-31 23:58 20 显示全部帖子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榕树下的溪水,清明澄澈,脉脉流淌,顺着溪流一路上溯,瞥见一群学生在素描,写生,土楼装饰了她们的画,她们装饰俺的镜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溪流欢快流淌着,一座闽南风格的板凳桥横贯两岸,三三两两的游客迈着轻快的步伐穿梭之上,云水谣的瞬间宁静,唯美。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俺跟老婆大人也未能免俗,走过吱吱扭扭的木桥,来到对岸,试图打探一番云水谣的乡韵。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溪水潺潺,如同游走的音符,行走的游客,如同山水画中的点睛,可停,可走,可顾盼,惟有木桥依旧,似静而听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短暂停留之后,我们还是调转方向,因为要去寻找断墙。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断墙算是云水谣一大看点,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曾倒下,我们兜了一圈寻觅了几个地方,并未找到,反倒在田野中瞥见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兄弟。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或许残缺也是一种美,但凡文艺青年,抑或是在云水谣从事艺术的人都会直言不讳告知:来云水谣就是看断墙和古道老榕。老榕树和古道俺不仅看了,也走了,反倒是断墙身居何处,令俺一筹莫展。。。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